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及措施

论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及措施

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及措施
摘要:供电可靠性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代表着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
供电可靠性既是用户的期望,同时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
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措施
1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常见因素
影响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
在因素;既有设备质量问题,也有人为管理问题。只有抓住问题的
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可靠性。
1.1 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的好坏,对于可靠性非常重要。由于一些电网结构满
足不了安全标准,即在受端系统内发生任何严重单一故障时不能可
靠、快速地切除,保持系统稳定。当突然失去任一元件(线路或变
压器)时,不得使其他元件超过事故过负荷规定,从而影响了电力
负荷的转移、转供能力,使供电可靠性降低。
1.2 系统和设备的计划性检修
系统和设备的计划性检修是历年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通过
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影响。合理的安排检修计划,
提高综合检修率,以及提高带电作业的范围,都会从主观上改变由
于检修原因带来的影响。
1.3 自然灾害
主要指暴风雨、雾、雪、雷电、地震的发生而造成的系统故障
所带来的供电中断。这些因素虽不可抗拒,但可通过预测和预报,
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损失及影响。
1.4 线路类
包括线路非全相运行、线路倒杆、断线、短路、单相接地、树
害等因素。
1.5 配电设备
变压器故障——因变压器故障,造成对外停电的影响较大;户
内10kv少油或真空断路器故障;电压、电流互感器故障等。
1.6 电源的供电能力
主要指发电厂根据需要,持续、不间断地提供电力、电量的能
力。这一影响因素不是某一个单位所能解决的,需要有关部门根据
负荷增长需要、资金等因素统筹考虑和安排。
2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
2.1 对网络结构进行改造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个系统的工程,应从电网的规划、设计、招
标、设备选型、安装、维护、运行、改造和建设等各个环节,依靠
科技进步,加强网络结构建设。优先安排增加电网传输质量,提高
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的项目,改善和优化输、配网架结构,满足电
网的n-1准则和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110kv高压配电网采用多回
路辐射或环网接线供电,10kv线路采用辐射分段联络,环网结构“手
拉手”供电,减少故障范围,提高配网互供能力。城市架空配电网
逐步实现绝缘化,市中心区、主要街边繁华商业区及居民小区逐步
实现电缆工程,提高配电网绝缘化水平,减少配电网外部破坏故障。
应重点解决10kv配网“卡脖子”问题,在城网建设改造中,尽量
采用性能优良、可靠性高、长寿命、少维护的设备。对原性能较低
的设备进行改造,如10kv少油线路开关的改造等,提高其安全可
靠供电能力。积极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是
确保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施环网供电,缩短故障
隔离时间,缩小停电范围。对未具备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的区域,先
实施馈线自动化,在线路上装设一定数量的分段器。采用电缆故障
寻址器,在变电站装设接地电流系统及线路上装设故障指示器,减
少查找故障时间。
2.2 提高设备质量缩短检修时间
新建变电站的断路器应选质量好、可靠性高、少维护和少检修
的开关设备,如gis、sf6、真空开关、全封闭式电器等。10kv出
线开关尽可能采用真空开关,开发区内重点变电站可以引进设备为
主。对老式的少油开关,遮断容量不足的开关,有条件地逐步以真
空开关替代。
取消砖墙结构,大力推广开关柜及封闭式电器,提高设备的运
行可靠性。要减少配变容量,缩小供电半径,推广采用40kva箱式
变,按一只箱式变可供二栋楼左右来设计。配变的高压跌落式熔丝
要逐步换成带消弧杆的跌落式熔丝,减少配变检修对用户的影响。
2.3 加强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
改造配电网,实现配电网自动化,以合理分配电能而降低损耗、
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采用先进设备,通过通信网络,对配
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网络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精确估计
各种设备的使用状态而使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并使信息资料精确完
整,在故障未发生时就及时消除,实现配网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
配网供电可靠性。
配电设备的使用面广、量大、运行环境较为严酷,设备选择应
符合当前配电网形势要求,具有高度可靠性和优越的技术性能。并
以真空开关为主,免维护周期长,二次保护和控制设备具有可靠性、
抗干扰能力及适合户外高温和低温等较为严酷的运行环境等特性,
应具有远方通讯的接口。自动化程度高,一次开关设备与二次保护
装置能良好地配合,能自动实现配电网自动隔离故障,恢复正常供
电的能力,具有就地和遥控功能。
远方通讯是自动化的关键技术,rtu要符合配电网使用、分布式、
单点的特点;通讯方式应选择合理,通讯功能强,误码率小,速度
快,符合远方实时监控功能。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应优先选择
具有开放、兼容的操作平台,对各种标准的数据库应具有联接功能,
地理信息应实时地反应配电系统的潮流及负荷情况,对事故记录及
信息反馈,可实现负荷控制、远方抄表、设备数据库统计及规划、
无功优化的理论计算等。
2.4 加强施工和检修的计划、组织与管理
加强设备的检修停电计划管理,采取检修综合停电,做好停电
指标预控。加强组织协调,做到层层先算后停,严格控制停电时户
数。加强月度停电计划的平衡和协调。原则上每条馈线只停1次电,
同一停电范围及交叉部分的工作调整在同一时间完成,做到“一停
多用”,统筹安排停电计划,减少重复停电。根据预控指标,要求
各部门每周上报停电计划时均应标明停电时户数。严格执行计划检
修或施工停电计划,并提前一周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向社
会公告。严格实行设备临时停电检修审批,对危及安全的临时停电
申请须经分管局领导审批签字,有效控制多次重复停供电。
加强配电网施工和检修组织管理,缩短停电时间。对计划施工、
检修项目,事先制定好工作计划,组织好施工力量,优化施工方案,
做好施工各项准备工作。对工作量大或停电面积大的检修、施工项
目,应集中力量对待,减少停电时间,必要时采用临时供电方案。
每次计划检修或施工应做好对停电时间的过程控制,检修人员应提
前到达现场,并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场等候停电;检修
施工结束前,应实行预汇报制度,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到达现场等候
复电;检修、施工完毕后,调度、运行部门应协调配合,尽快恢复
供电,缩短设备停送电状态转换操作时间。
2.5 加强设备及电网的生产运行管理
调度部门认真开展短期及超短期的负荷预测工作,并根据不同
季节特点和时段特点,合理安排运行方式,预留必要的备用容量。
生产部门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设备预防性试验及设备缺陷管理,
认真做好季节性安全检查及日常安检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电网缺
陷,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认真抓好“迎峰度夏”各项准备工作,确
保设备安全度夏。加强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管理,确保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加强配电设备的运行巡视工作及配电设施的防护工
作,及时清除线路走廊;加强保杆护线工作的宣传,减少外部破坏
事故发生。做好配电网及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监测工作,及时转移、
调整负荷。根据配网的实际情况,通过试验和计算,逐步实现不停
电倒负荷。
3结语
总之,提高线路的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电力企业职工综合技术
素质高低的标准。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
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电力企业的不断腾飞而努力拼
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