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


本属细菌是直杆菌,菌体大小为0.6~0.7µm×2~3µm,不形成 芽孢和荚膜,有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为需氧 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7℃培养24h,长成 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湿润的小菌落。在S.S培养基 上呈无色菌落。在肉汤培养中呈均匀混浊,培养长时可形成沉 淀和菌膜。大部分细菌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 醇,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和蔗糖,不凝固牛乳,不产生靛基
• 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猪,特别是1~3月 龄(体重10~15kg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常呈散
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但在不利因素作
用下,有时可引起很大的损失。我们曾在京
郊两个农场观察到:一个农场因饲料突变和 卫生条件差引起一次流行死亡107头,死亡率 达50%,另一个新建农场因猪源缺乏,从江
西等地购买,经长途运输到京,由于猪舍、
•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本属细菌对青 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有抗药性,
对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但在实
际治疗中,最好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以能选用最敏感的药物。

流行病学
• 病猪及某些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 病原菌存在于肠道中,通过粪尿不断排泄
到外界环境中,污染饲料、饮水、猪圈、
仔猪副伤寒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仔猪副伤寒的病原学特征、流
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防疫措施; 技能目标:
1、让学生掌握病原的分离与识别方法; 2、能根据疫病流行特点,结合临床症状 能对疫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 (Swine paratyphoid)是由沙门氏 菌属中的致病性细菌引起仔猪的传染病。急性 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 症及肺炎。本病大多发生于1~4月龄仔猪, 成年猪很少发病,多为隐性带菌。我国各地的 猪场及养猪单位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环境 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
食槽及周围环境,经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猪,
使之发病。还有的少数可通过带菌母体子
宫内感染或脐带感染。有人认为鼠类可以
传播本病。
• 沙门氏菌有时存在于健康猪肠道内、淋巴组织和胆 囊中,而不引起发病。但当饲养管理不当,及各种 不良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就能迅速繁殖, 引起内源性感染。由于细菌通过易感猪体毒力增强, 而扩大传染,结果使其他易感猪发病,引起流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气候寒冷多变 时节发生最多。据我们对142例统计,主要发生于12 月及次年1~2月。仔猪饲养管理不当,圈舍潮湿, 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 或品质不良,骤然更换饲料,气候突变,长途运输 等等都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当然,带菌猪的存在, 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更有 利于本病传播和造成流行。我们也曾见到,似无不 良诱因时,也引起慢性发生的病例。

临床症状
• 1.急性(败血型) 发病初期多为急性经过,病猪体温 升高到41℃左右,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靡,喜 藏于垫草内,寒战。常互相挤压、堆叠在一起,有 的达3~4层;鼻盘发干,眼结膜发红,有黏性分泌 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臭的稀粪,有 时不见腹泻。在发病的2~3天,在鼻端、耳、颈、 腹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色斑。此时病猪迅速衰 竭,行走不稳,弓背弯腰,毛焦肷吊,呼吸困难, 衰竭而死亡,病期为2~5天,死亡居多。
质。 沙门氏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强,干燥和冷冻对细菌 无多大影响。干燥的环境中经4个月不死。在污染的水中能生存 4个月以上,在粪便和土壤中能生存10个月。在10%~19%的氯 化钠的腌肉中75天不死。在牛奶等食品中,不但能存活而且还 能繁殖。对某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直射阳光能迅速杀死, 加热到60℃经20min可杀死,煮沸立即死亡。但猪霍乱沙门氏菌 和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能形成耐热的毒素,加热到75℃经1h不 被破坏,所以含菌的猪肉,如不充分煮熟,常会引起人的食物 中毒。一般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很快杀死本菌。
饲料均较差,加之运到场后管理不当,引持续1.5~2个月之
久,虽经采取较多防治措施,常不能终止其 流行,损失较大。
• 猪副伤寒带菌猪较普遍,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 境中,因此,有些地区本病长期存在,时而暴发, 时而暂停,几乎每年所生小猪都有一部分发生,构 成本病的常在性。当有些传染病发生时,常有副伤 寒的继发或合并发生,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 2.慢性 为最常见的病型,由急性转来或一开始即呈慢性 经过。其病状与急性相似,只不过症状不明显或缓和些, 据观察,最主要的特征症状是下痢,而且形式多样。粪便 呈粥状或水样,为灰白、淡黄、黄绿、灰绿或污黑色,恶 臭,常混有黏液,甚至黏膜或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 在吃食、躺卧或起立和行走时都可出现下痢,粪便自然下 流,使尾部及整个后躯沾污,有的咳嗽时,呈喷射状排出 稀粪水。有时病猪下痢与便秘交替流行。有的病猪还发生 肺炎,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症状。一般来说,慢性病猪体温 稍高或正常,有食欲,饲喂时,到槽前吃几口就离去,后 期废绝,也有的病猪死前还吃,喜喝脏水。由于持续下痢, 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眼眶下 陷,在后期时,极度瘦削,弓背,腹部收缩,紧贴背脊下, 筋骨毕露,体瘦如柴,真所谓“皮包骨”,最后极度衰竭 而死。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病原
• 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 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变种、猪伤寒沙门 氏菌、猪伤寒沙门氏变种、鼠伤寒沙门氏 菌、肠炎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及都 柏林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引起,引起猪沙 门氏菌病的沙门氏菌血清型相当复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属的革兰 氏阴性杆菌。根据O(菌体)抗原、H(鞭毛)抗 原、和表面抗原(荚膜抗原称Vi抗原)的不同, 分为许多血清群和血清型。沙门氏菌有51 个O群,58种O抗原,63种H抗原。现已有 250多种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00多种血清 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