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文化历史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是中国乌龙茶的始祖,以其独有的“岩韵”在中过乃至世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武夷岩茶有这悠久的历史。
华夏祖先神农氏尝遍百草,发现了可以解毒的茶,让《神农百草》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神农氏作为南方诸侯的大首领,也就是从这时候茶传到了武夷山。
早在唐代年间,武夷岩茶就已被作为馈赠佳品。
到了北宋时期,武夷岩茶已经被列为贡品,只有王侯将相、皇家贵族可以喝到。
尤其北宋徽宗赵佶皇帝爱茶,撰写的茶书被后人奉为经典。
一、武夷岩茶香飘海外
现在武夷岩茶在海外已经是家喻户晓。
因为几百年前,武夷岩茶的岩谷花香就已经香飘海外。
1638年,一位俄国贵族从蒙古人手中换得两大桶武夷岩茶作为礼物送给了沙皇,沙皇品尝后如获至宝,于是武夷岩茶的声名在俄国上流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
由于俄罗斯比较寒冷、对蔬菜比较缺乏,食肉比较多,需要发酵程度较高,含咖啡碱、茶多酚较高的武夷岩茶促进消化,提高身体热量。
很快被俄国人所喜爱。
十七世纪初,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积极投身航海大发现,
先后来到中国。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令这些欧洲人痴迷。
康熙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先把少量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带回了欧洲,传到了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
安妮女王时期,她推崇以茶代酒,因为喝酒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于是以茶代酒很快传播开来,整个英国社会普遍开始引用红茶。
最后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礼仪。
在英国用武夷岩茶招待客人时,客人一定要起立致敬以表达谢意。
1745年,瑞典著名的大型远洋商船“哥德堡号”抵达中国进行贸易,其中武夷岩茶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从此开始了中瑞两国的友好贸易。
自此武夷岩茶走进了瑞典人的生活。
1843年,英国人为了占有中国红茶计划带着武夷山的茶树种子和茶叶加工技术到殖民地印度开始种植。
从次武夷山茶流传到了印度。
二、武夷岩茶与鸦片战争
十八世纪,欧洲开始大量从中国购买茶叶,开往中国的商船百分之九十装载的是白银,这些白银都用来够购买茶叶的。
据统计,十八世纪运往中国的白银达到1.7亿两。
美洲作为殖民地,是全球最大的白银产地,每年产出的白银有一半最终留在了中国。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殖民地美洲白银减产导致英国购买茶叶出现危机,英国想垄断北美茶叶市场,引起美洲人民反抗,最终在1773年发生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导火线,美国独立后,建造了“中国皇后
号”货轮来到中国大量进口武夷山茶,从次以后武夷山茶源源不断的进入北美市场。
十九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对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为迫切的愿望,中国的邻邦印度已经成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扭转因茶叶而产生的巨大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悄悄在印度生产鸦片销往中国,英国在鸦片贸易中取得了巨额的利润,随着鸦片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白银开始倒流回去了,新兴的资本主义体制与古老守旧的封建体制产生了不可回避的矛盾。
而这种矛盾在当时英国和清朝之间的表现为鸦片和茶叶之间的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最终用坚船和利炮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鸦片战争后,英国要求开放广州、宁波、厦门、上海、福州作为通商口岸。
不久,英国洋行逐渐控制了武夷岩茶的生意。
1856年以后,大量武夷岩茶从福州运往欧洲各国。
武夷岩茶输出量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三、武夷岩茶的精髓
武夷山以最好的水土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武夷岩茶,也以开阔的胸襟融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
武夷山曾是道教五宗之一白玉蝉修行的地方,武夷道教历史把武夷茶看成修道养性的一种心灵载体,高远淡定的意念早已融入了道教文化的生命流程;武夷山自唐代就是一座佛教名山,而武茶的清雅淡定与
佛教的宗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武夷山的儒教理学在南宋就已经盛行,而和平从容既是武夷茶道的精髓,也是儒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同时,武夷岩茶蕴和寓静的秉性也与三教形成了不谋而合的共鸣,武夷岩茶不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也融合了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教的自然之美。
一个和字真真切切的体现了武夷岩茶的精髓,更是体现了武夷山人的生命通感。
也印证了中国茶道的核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