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探析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探析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探析
【摘要】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国家有着近200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还处于建立的初期,很多方面都需要借鉴国际和国外立法经验加以完善。

传统的财政支出制度存在以下弊端:缺乏透明度、支出管理不规范、支出方式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浪费严重。

对此,财政局组织力量通过研究、思考、设想后宣布全面实施对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政府采购;改革;效率;影响
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政府机构及其它公共实体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财政性资金依照法定方式、方法,在政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下从市场上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经常性活动。

政府采购制度是长期的政府采购实践中所形成的旨在管理政府采购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惯例。

一、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原因
我国政府采购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如政府采购结构失衡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采购法不健全,政府服务类采购范围和规模仍然较小等。

发达国家政府采购规模占gdp的比例通常为10%,而我国占比水平与国际相比有较大差别。

我国从1996年开始试行政府采购制度,经过各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集中采购机构以及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政府采购活动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运行轨道。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
国政府采购制度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不统一,导致公共工程还“游离”于政府采购范围之外,不利于集中采购规模的扩大,政府采购保护民族产业、支持中小企业、支持自主创新、支持绿色环保等政策功能无法得到有力的落实。

二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采管分离”不彻底,未能完全赋予集中采购机构代表政府依法行使采购的权力,使得目前近八成政府采购活动由社会中介代理完成。

三是采购手段严重落后,效率低,成本高。

现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和以财政性支出为边界的体制,已经明显不能承担用好公共资源、落实公共投资监管的职责。

并且,我国已经启动《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

因此,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积极推动现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完善的公共采购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政府采购信息透明度和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透明度的增强,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为契机,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的发布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第二,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和政府采购媒体不断壮大,为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开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第三,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范围和发布数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政府采购媒体关注,国内其他媒体也非常关注;不仅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非常关注,普通群众和网民也非常关注。

二是对政府采购行为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后,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重点已从更多地关注“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也就是说,改革的重点从是否适用政府采购程序更多地转向采购程序是否完备、采购行为是否规范、采购过程是否透明、采购政策是否落实、采购效果是否满意。

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对强化监管和执行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是政府采购执行和监管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

政府采购作为财政管理中与市场结合最为紧密的领域,执行和监管的风险也相应最高。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行为失当就会面临被质疑投诉和处理等风险,采购监管机构处理投诉失当就会面临被告上法院的风险,供应商行为失当就会面临被处罚处理,并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被禁止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违规或违法操作就要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理,同时政府采购的执行和监管都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在政府采购透明度和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政府采购领域的各种风险也更加显性化。

政府采购领域一些负面事件相继曝光,对政府采购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诸多争议,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步骤
1.加强法制建设,推动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研究制定政府采购供应商监督管理办法、非招标方式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规章,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

2.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进一步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强化绿色采购执行机制,不断提高绿色采购份额,出台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管理办法,制定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经济社会的调控作用。

3.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强化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约束,健全集中采购运行工作机制,规范和优化集中采购实施方式,完善财政部门综合性监督与监察、审计部门专业性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水平。

4.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不断夯实政府采购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进程,不断提高信息化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贡献度。

5.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和政府采购行业的指导和服务,推进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进程,维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府采购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

政府采购范围已由原来单纯的货物类采购扩大到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并且工程采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政府采购资金从最初的预算内安排的资金扩展到包括预算内外、自筹资金在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二是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政府采购管采分离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三是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得到充分发
挥,已成为政府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

近年来,在促进节能环保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些政府采购制度办法,有效支持了相关重点产业的发展。

四是依法采购水平全面提升,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加强,以集中采购为主要实施形式的采购格局和公开透明的采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

五是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廉政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积极改进和创新监管模式,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在建立多层面、多环节的动态监控机制和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有效地遏制和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形成了政府采购与廉政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资料:
[1]《政府采购管》楼继伟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地方财政与治理能力》王敬尧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北京.
[3]《财政研究》,1998年第4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