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预防-科普讲座

脑卒中预防-科普讲座

等药物。
注意合理饮食。 少吃油腻食物。 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 常吃新鲜蔬菜,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
类制品。
戒烟
戒酒
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冬天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老年人应该注意饮食起居,还要
做到以下几点,就可大大减少心
脑血管的发生: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 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
添加衣服。
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缩,血
液黏稠度比较高,因此一定要多喝水,降低血
液黏稠度。
情绪的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
老年人一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大喜大悲尤不可取。
日常生活小节: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请家人将
ESSEN 中风风险评分
危险因素 <65岁 65~75岁 >75岁 高血压 糖尿病 有过心肌梗死 其他心血管疾病(除外房颤和MI ) 外周动脉疾病(PAD) 吸烟者 有过缺血性中风/TIA 分值 0 1 2 1 1 1 1 1 1 1
最高分值
9
9 8 7 6 5 4 3 2 1 0
3分以上需 极高危 要更强的抗 血小板药物
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时就该起床了。
因此,随着一年四季太阳运行规律的不同,
人的起床时间也应有所变化,春夏两季应该 晚睡早起,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冬天则应早
睡晚起。
脑卒中的主要症状
面瘫 (Facial weakness) 能微笑吗? 有嘴角或 眼角下垂吗?
肌无力 (Arm weakness) 能伸举上肢吗?
高危:中风危险4%
低危:中风危险<4%
脑卒中常见的认识误区
错误的观点
中风不可预防 中风无需治疗(治不好) 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 中风后治疗6个月就会好
正确的认识
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 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 可能终生无法恢复
减少卒中风险,我们能做什么?
检查方法
(2)有时候还要做头颅核磁共振(MRI) 因为头颅CT灵敏度不够,发现梗塞影像的时间较晚, 因此就有必要选择MRI。对于有些特殊部位,譬如小 脑和脑干,或微小的梗死。因此,有时候即使做了CT, 医生还会给病人做MRI。 (3)尽管是脑卒中,但还要查心脏 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患脑卒中后心脏会受到不同程 度的影响,二是因为脑卒中有可能是心脏疾病所致, 譬如心房纤颤或其他原因造成心腔内有血凝块,血凝 块脱落以后会顺着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脑动脉堵塞。 所以,患了脑卒中一定要查心脏。医生会根据病情需 要安排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 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颈动脉狭窄 发生过中风或TIA史
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高于其他人9倍 而每次的中风发生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怎么评估脑卒中复发的风险有多 大?
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障碍有 无取决于栓塞血管的大小和梗死的面积。
不同部位的血管栓塞会造成相应的血管闭塞综合征。 与脑血栓形成相比,脑栓塞易导致多发性梗死,并容易复
发和出血。
腔隙性梗死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半数以上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突然或逐渐起病,
出现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局灶症状。
检查方法
颈部动脉干的管腔变窄或闭塞,其下游 (脑动脉)还可以因得不到足够的血液 供应而出现脑梗死。因此,脑卒中患者 必须要查查居其上游的颈部动脉是否有 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通畅程度。能检查颈 部动脉干病变的方法包括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颈动脉磁 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脑动脉造影 (DSA)。
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溶栓(发病后6—12小时内)
言语困难 (Speech difficulty) 能吐字清晰并 进行沟通吗?
尽早就诊,快速行动 (Time to act fast)
如果出现中风发作 症状,请立即致电120
发生脑卒中,该如何处理?
尽快到三甲综合性医院就诊
在有效的时间内动脉或静脉溶栓是治疗脑血栓最
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残或完全康复
好发年龄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脑
血管病危险因素。
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留后遗症状,
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如瘫痪、失语、定向 障碍、黑蒙、眩晕等视其不同病发部位表现不同症状)。
脑卒中(中风)预防
国家卫生与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黔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吴大鸿 2013.8
脑卒中健康知识讲座
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 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 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分为出血 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临床上诊 断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包 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 塞等。
脑卒中概述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 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 亡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 的MONICA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生率 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约30%死亡, 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残障。脑卒中严 重危害着人民生命健康,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 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哪些人容易发生脑卒中?
应该怎么预防?
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预防脑中风?
脑卒中就是脑中风、 急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或脑出血!
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 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 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有哪些类型?
堵塞!
破裂!
缺血性中风(占85%)
出血性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梗死
脑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炎性
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
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
积脑梗死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梗死
脑栓塞
颅外栓子进入脑血管堵塞所致,心脏病栓子脱落为多。 可发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导致脑卒中的罪犯——血小板
哪些人容易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可控制的因素 无法控制的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年 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别:男性>女性
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出生时低体重 人种∕种族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中风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长期的负担
成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原因

大多数脑中风患者能够幸存
10%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30%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 60%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 Cost? 医药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
认识脑卒中(中风),预防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怎么发生的?
通常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好,一般无头痛,
无颅高压,无意识障碍表现。
许多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
脑出血
好发年龄5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冬春两
季发病率较高,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激动或 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病情常于数分钟至数 小时内达到高峰。
发病后多有血压明显升高。由于颅压升高,常
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脑动脉造影(DSA)
脑卒中如何预防?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经常服药,保持血压稳定。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另外高血压病 人在寒冷季节还要适当地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
有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降血糖药物
控制危险因素,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身身体查; 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 不要担心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擅自停服降血脂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 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 手”!!
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 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 脑卒中后存活者约有600~700万人。 在存活的患者中,约75%~80%会留有不同程 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超过40%。约有1/4至 1/3可能在2至5年内复 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 要疾病
防发病(一级预防) 从未发生过卒中或TIA的人: 应及
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
防复发(二级预防)
已发生过卒中/TIA的患者,应采取
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
如何选择与脑卒中诊断相关的 检查方法
(1)首先应该做头颅CT CT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脑动脉堵塞 而发生了脑梗死还是脑动脉破裂而出现 了脑出血。脑梗死时头颅CT发现在脑组 织出现了片状的黑色图像,脑出血时可 见在脑组织中出现了白色的团块,一目 了然。所以,得了脑卒中,第一要做的 检查就是头颅CT。
室内变暖和。
洗脸、刷牙要用温水。 如厕时应穿着暖和。 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等,注意保暖。 先让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祖国医学认为,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
阴”、“养肾防寒”、“无扰乎阳”的原则,
健康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