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殖民视域下辜鸿铭译者文化身份及其英译儒经

后殖民视域下辜鸿铭译者文化身份及其英译儒经

动》 、 《 中国人的精神》 ( 又名 《 春秋 大义》 ) 等书, 向西方倡 扬 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他利 用西 洋文化 观念和 哲学 名词解 释 儒家经典 , 在译文里 增加 了许 多 自己的理 解 , 从 内容和形 式 上他的译本 完全 像是 他 自己的创 作 , 不 符合 传 统 的 “ 信” 、
的文化话语权力 的关系 , 关心文化地位 的差异 以及文化之 间
以发现对辜鸿铭英译 儒经 的相关研究极为缺乏 , 而且部分研 究只是从翻译文化观角度来研究其 辜氏翻译 , 没有考虑辜 鸿
铭翻译个体的特殊性。
的权力斗争 。后殖 民翻译研究始于 2 O 世纪 8 0年代末 , 从后 殖 民视角反观不 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 行为 , 以权力差异理论 为先导 , 研究 隐藏在 翻译活动背后 的两种文化之问的权力斗 争, 关 注译 本生成 的外 部 因素 和权力关 系 , 认 为不 同文 化之
( 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1 1 0 0 ; 2 . 阜阳师范学院 外 国语学院 , 安徽 阜阳 2 3 6 0 3 7 )
关键词 : 辜鸿铭 ; 文化 身份 ; 英译儒 经 ; 后殖 民翻译理论 摘 要: 以后 殖民翻译理论为基础 , 研 究事 鸿铭译者文化 身份及其英译儒经 , 发现译者 的文化 身份取决 于各种 复杂的社会文化 因素 , 直接影响着译者对源语 文化的态度和理解 , 选择翻译 文本的动 因和 意 图以及采 用的翻
n i a l C o n t e x t : E a r l y I r i s h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E n g l i s h ) ; 苏珊 ・巴斯 内 特( S u s n a B a s s n e t t )和哈里什 ・ 特里维德 ( H a r i s h T r i v e d i ) 合
之 中。一方面 , 他所接受的是正统 的西方教育 ; 另一方面 , 又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0 1 基金项 目: 本研究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金项 目“ 汉语文化典籍英译研究 ” ( 项 目编号 : N R 2 0 1 2 0 6 2 ) 的部 分成果 。
1 7 6
罗・ 圣皮埃尔( P a u l S t . P i e r r e ) 合编的《 改变术语 : 在后殖 民时
代 的翻译》 ( C h a n g i n g t h e t e r m s : T r a n s l a t i n g i n t h e P o s t — c o l o n i a l E r a ) 等, 这些论著审视 了后殖 民理论 与翻译研究两者之 间的 关系, 代表了当今西方翻译界 在这一领域 的最新理 论探 索。 后殖 民理论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理论 , 站在文化 、 社会 、 政 治等
译策略。 中 图分 类 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志码 晚清知 识分子 推行 维新 变 法 , 提
“ 达” 、 “ 雅” 或者“ 忠实 ” 、 “ 对等 ” 的翻译标 准 , 但从译本 产生
的效应来看 , 他 的译 本又是成 功的 , 一方 面他 受英 国教育 深
间因为存在着权力差异 , 从未有过真正平等的对话。
本文以辜鸿 铭的译者文化 身份为个案 , 从后殖 民译论视 角分析他选择翻译儒 经的动因 , 意 图和策略 。


辜鸿铭及 其译作介绍
由于文化和翻译的复杂性 , 译者文化身份的界 定也是非
常复杂的 , 需要从多层次 、 多 角度来探讨和分析 。简 言之 , 译
后殖 民理论家霍米 ・ 巴巴认为 , 一个 受多种文化语 境影
响的人 身上往 往出现文 化的 “ 杂糅 ” 。所谓 “ 杂糅 ” , 是指 不 同语 言和文化 相互 交流 、 碰撞 , 最 后形成 的具 有多 种语 言文
化特 点但 又独 具特 色的混合 体。作为翻译个 体的 辜鸿铭 是
处在 中西 文化的交 汇部分 , 体现 在 中西 “ 交 互文 化 ” 的 纠缠
关 的一系列 问题 , 尤其关注所 有类别之 间的差异性 , 而对 在 绝对净化 的基础上对 复杂问题采 取简单化 的解 决方法表 示
入的探索 , 触及了当代西方 翻译研究里一些最复杂的热 点问 题 。玛丽亚 ・ 铁木 志科 ( Ma r i a T y mo c z k o )的《 后 殖 民语 境 的翻译 : 早期爱尔兰 文学的英译》 ( T r ns a l a t i o n i n a P o s t — c o l o —
句、 积字成篇 , 无法从整 体上体现 中国文化 的精奥之 处。辜
鸿铭看到 了他们对 中国文化身份的扭 曲 , 导致 西方人 对 中国 人和中国文 明产生的种种偏 见。即使 对于儒经 西译 的集大 成者一汉学 家理 雅各 ( J a m e s L e g g e ) , 辜 氏也 是 颇 有 微 词。 在他看来 , 理 氏译本从风格到 内容均不足 观 : 术语 翻译 生硬 粗糙 , 不 足达意 , 甚 至还不地道 ; 更糟糕的是 , “ 无论注释还是 绪论 中, 理雅各博士均无片语
第1 4 卷
第1 期
河 北 联 合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t e d U iv n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辜鸿铭在 中国文化史 上是 一个 极具 影 响力 的人 物。他 成 长于西方 , 熟识西方文 化 , 同时他也潜 心研究 中 国的传统
者文化身份是 以民族性为 立足点 的文化 中介 者。在坚 持 民 族文化身份的本土性 的同时 , 要 避免文化趋 同 , 尊重他 者文 化,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维护文化 多元性和异质性 , 通过 翻译
Vo 1 . 1 4 No .1
2 0 1 4年 1月
J a n . 2 01 4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7 0 8 ( 2 0 1 4 ) 0 1 - 0 1 7 5 - 0 4
后 殖 民视 域 下 辜 鸿铭 译 者 文 化 身 份及 其英 译儒 经
杭 宏 , 范祥涛
“ 后殖民翻译理 论所关 注的 问题 是译 本生成 的外 部制 约条
件以及译本生成后对 目标文化 的颠覆作用 ” ( 王东 风 , 2 0 0 3:
4 ) 。
三、 后殖 民视域 下辜鸿铭英译儒经
( 一) 后 殖 民翻 译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 二) 辜鸿铭英译儒经动因和意 图
明末清初 , 来华 的外 国传 教士和汉 学家把 《 诗 经》 、 《 易 经》 、 《 论语》 、 《 老子》 等 中国古代文化典 籍移译成 多种 文字
经 典的翻译 由西方传 教士垄断 的局面” ( 奚永吉 , 2 0 0 1 : 7 3 ) 。 据刘 中树 的《 1 9 7 8 -2 0 0 8年辜鸿铭 研究述 评》, 从 1 9 7 8
年 以来 “ 陆续 出现的多种 辜鸿铭研究 资料 中 , 研究 涉猎 范围
颇广 , 专著专论 2 O 余种, 其 中传记研究专著约 1 O种 , 辜鸿铭 文集和选集不少于 5部。散论 、 期刊 、 报 刊论文约 1 5 0余篇 ; 博硕士论文 7篇 , 其 中博 士论文 1篇 ; 学术研讨 会会议论 文
的长处 。他洞察西方社会文化的弊端 , 通过宣扬东方社会 的 儒 家观念来拯救 西方 , 提 出“ 挞西 扬 中” 的文 化观来 寻求 中 西文化融合 的终极文化理想 。 由于文 化身份 的特 殊性 , 在 处理 产 生 于东 方这 个 “ 他
者” 文本时 , 译者 的文化身份对于翻译文本 的选择 、 对源语文
传到 欧美 。许多传 教士和汉学家在 翻译 中国典籍 时积 字成
“ 后殖 民主义” ( P o s t . c o l o n i a l i s m) 是 殖 民 主 义 经 历 及 殖
民主义终结 之后 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状况或文化研究状况 , 关 注反映在语 言、 文化 、 法律、教 育、 政治等方面与群体身份有
3篇 ” ( 刘 中树 , 2 0 0 8 : 8 0 ) 。纵观 3 O年来对辜鸿铭 的研究 , 可
二、 后 殖 民视域 下 的辜 鸿 铭 的译 者 文化 身 份
后殖 民理 论始 于 2 0世 纪 4 o至 6 O年代 , 是一种 多元文
化理论 , 主要研究殖 民时代 结束之后 , 宗 主国与殖 民地之 间
编的论文集 《 后殖 民翻译 : 理论 与实践》 ( P o s t . c o l o n i a l T r a n s —
l a t i o n :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 ; 雪莱 ・ 西蒙 ( S h e r r y S i m o n )和保
开始走 向从 内部到外部 、 从 技术 到理论 、 从文本到文化政 治、 从崇拜原文到创造性叛逆 、 从 作者主体到译 者主 体的变化 。
价值观的形成和职业选择都 有很大的影 响。辜译 介儒学 经
典 的实践 , 表 明其文化身份 的建构 、 时代诗学对 他个人文 学 观和翻译 观的影 响 , 折射 出他 对 中国文化 的认识 , 及 中国文 化对其个人 意识形态 和人格 的反作用。
文化 , 且造诣颇高 , 是 中国近代为数 不多 的一位博 学 中国传
统文化 同时又精通西 方语言与 文化 的学 者。他 虽然精通 西
使 自己不 落入“ 失语 症 ” , 在 平等 对话 中坚持 后殖 民语境 弱
势文化的话语权。
方文化 , 却对其 不屑一顾 , 认 为西方 文化远不 及 中国传统 文 化优越 。作 为东 方 文化 的 捍卫 者 , 他创 造 性 地 翻译 了《 论 语》 、 《 中庸》 、 《 大学》 等儒 家 经典 , 并著 有 《 中国 的 牛津 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