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说课.ppt1
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会了那些化学知识 和学习方法,还存在那些学习上的困惑。对 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那些建议。
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巩
固本节课所学的化学。
1、SO2的用途 2、为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可将气体通入: A.饱和NaCl 溶液 B.饱和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3、盐A与酸B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C,C与NaOH反应 生成A;C最终可氧化生成D;D溶于水生成B,则A、B 分别是: A.Na2S和HCl B.Na2S和H2SO4 C.Na2SO3和HCl D.Na2SO3和 H2SO4 通过以上题目解答状况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程度
教师
将事先收集好的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学生。 设问:二氧化硫有哪些物理性质,组织学生总结二氧 化硫的物理性质
学生
观察SO2的颜色、状态,闻SO2气味。讲述SO2的物理性 质。
[SO2酸性氧化物通性的探究] 【问题情景1】SO2属于什么类型 的氧化物? 学生 【推理假设1】从二氧化硫的元素 组成分析二氧化硫可能是酸性氧 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项目 现象
结论或有关 化学方程式
硫酸滴到Na2SO3上 气体遇到品红溶液浸湿的棉球 气体遇到KMnO4溶液浸湿的棉球 气体遇到蓝色石蕊浸湿的棉球 气体遇到KI溶液浸湿的棉球 气体遇浸湿NaOH溶液的棉球
教师
学生
1、二氧化硫的用途 2、如何控制酸雨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材料,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自学法使学生回到现实情景中,将新学知识运用到 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催化剂 加热
2SO3
SO3 +H2O = H2SO4
工业制硫酸
教师[SO2漂白性的探究]
【创设情景】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盛 有品红溶液的大试管中,品红褪色, 在大试管上套一个气球,再将试管加 热,又恢复红色,冷却,又褪色。
学生【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其漂白性有可逆性
【对比分析】与氯水、活性炭的漂白性相比较。 【建构新知】
猜测性质 理论分析 实验探究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
课堂反馈
课后练习
教师
播放短片,展示图片 设置问题: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2、日常生活中不法商是如何将发黄发黑大米 变白变亮来牟取暴利呢?
学生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多媒体演绎法与提问相结合,以现实生活中事件来激 发学生学习欲望性,还原性于一身的 酸性氧化物,可巩固 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 应知识认识
此部分内容与 日常生活、环 境问题有密切 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③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实验 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②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 [SO2氧化性、还原性的探究]
【问题情景2】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 的化合价分析,它可能具有什么性 质呢? 学生 【推理假设2】应用氧化还原理论, 推测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 还原性。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2】设计实验:
①用SO2与常见氧化剂KMnO4溶液、溴水反应以证明其还原性。 ②用SO2与常见还原剂H2S、KI溶液反应以证明其氧化性。 学生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二氧化硫具有弱氧化性和强还原性。 【建构新知】 SO2弱氧化性:SO2 + 2H2S = 3S↓+ 2H2O SO2强还原性:SO2+X2+2H2O = H2SO4+2HX(X=Cl、Br、I) 2SO2 + O2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重难点突破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组织引导,以实验为载 体,以创设情景和实验探究,讨论,对比为 方法,学生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通过师生 共同参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和讨论,使学 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说学法
此教学是针对一般高中的学生而设计,他们 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 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同时高一的学生已有较 高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因此也适合 师生互动、互学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元 素周期律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 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氯水 二氧化硫 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 较大的表面 积,吸附能 力强 物理变化 物理吸附
HClO将有机色 SO2与有机色 漂白 素氧化成无色物 素直接化合 成不稳定的 原理 质 无色物质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不恢复原色,能 特点 使指示剂褪色
加热恢复原 色,不能使 指示剂褪色
学生
SO2 性质的实验报告 2
教师
【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 将二氧化硫气体依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滴有 2~3滴酚酞的NaOH溶液及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溶 液的变化。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 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建构新知】 与水反应:SO2 +H2O ⇌ H2SO3 与碱反应:SO2 +2NaOH = Na2SO3 + H2O (SO2少 量) SO2 +NaOH = NaHSO3 (SO2过量) SO2 +Ca(OH)2 = CaSO3 ↓+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 +Na2O = Na2SO3
三、说教法
设计
1、设置情景,引导探究法: 以问题 情景为索引,学生为主 体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本节课的 主要教学方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 多媒体技术营造师生互动和谐 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积 极性。
具体模式
猜想与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
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进行实验探究
反思与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类比:通过类比已经学习过的酸 性氧化物的知识来学习二氧化硫的酸 性氧化物的通性。 (2)推理验证: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 识,通过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 合价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价中所处 的位置,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 还原性。 (3)对比:对同类知识运用对比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比 氯水、活性炭的漂白性,加深对二氧 化硫漂白性的理解和掌握。
《二氧化硫》说课
说学法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
全椒中学:黄忠江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 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有着承前启后作 用,通过本节的知识,可以和第一节 的硫的知识联系,同时还可以与第三 节硫酸的知识和第四节环境保护的知 识联系,有助于形成化合价为主线的 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整章知 识系统化
五、说板书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2、氧化性 3、还原性 三、二氧化硫的用途 四、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