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总统也因此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深切爱戴。

这主要是由于罗斯福A.追求自由、争取独立B.解放黑奴、维护统一C.讲求实际、勇于创新D.反对战争、珍爱和平2.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

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

这件事情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德国闪击波兰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3.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4.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A.A B.B C.C D.D5.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爆发,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导致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对此,罗斯福总统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D.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6.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

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错误的表述是战时间1939年9月1941年12月1942年7月~ 1943年2月1945年2月影响二战全面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二战结束选项A B C DA.A B.B C.C D.D7.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

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

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

”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8.1944年,斯人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

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

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诺曼底战役9.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10.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

”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A.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1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12.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一事件是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3.如图中美国历史失业率从最高点开始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A.推行罗斯福新政B.发展知识经济C.建立法西斯专政D.废除黑奴制度14.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15.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16.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上述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国家干预经济B.任由危机发展C.重点发展工业D.保护工人利益17.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兴建公共工程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18.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和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A.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抑制资产阶级,建立福利国家C.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处境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19.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0.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地打击。

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张,最终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美国则实行了罗新新政,其主要作用是:A.使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B.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缓和了危机。

C.从根本上变革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D.摧毁了法西断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21.20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要为求职而四处奔波.那时,当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工,都要求有学士学位。

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教育发达,人才相对过剩B.经济萧条,失业现象严重C.新政开展,限制企业规模D.科技立国,高新产业发展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

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A.坚持自由放任B.优先发展重工业C.国家干预经济D.转向社会主义23.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A.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2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

这一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A.意大利B.日本C.苏联D.法国25.下图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手中各拿着一根魔术棒,在庆祝一个1942年诞生的被称为“联合”的新生儿。

这个“新生儿”是A.《凡尔赛条约》B.《波茨坦公告》C.《开罗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缓解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总统也因此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深切爱戴。

这主要是由于罗斯福讲求实际、勇于创新,故C符合题意;追求自由、争取独立,解放黑奴、维护统一,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使美国摆脱独立主义的影响,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故C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爆发是日本侵略中国,故A不符合题意;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故B不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解析:B【解析】【详解】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32年”,再结合“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可以知道,这主要反映了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为了转稼危机而加紧了对世界的争夺,帝国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国家在危机的打击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故选B。

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对应错误”,结合课本所学,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B项符合题意;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这个被称为“慕尼黑阴谋”的事件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A项不合题意;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

1943年2月苏军反攻打败了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项不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瓦解,美苏冷战中的开始。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1929年10月,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

主要内容还包括: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压缩农业产量;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等。

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B选项符合题意;1936年,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A选项不符合题意;德国、日本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C选项不符合题意;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