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班通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班班通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据 2、研究目标 3、研究内容
班班通 背景下 的数学 教学有 效性研 究
4、实施对象 5、研究思路 6、研究方法
7、研究过程
2、研究目标
总目标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班班通手段、从根 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 法、手段,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模式,为教 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式与方法、从而提 高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是: 1、运用“班班通”增强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 性 2、运用班班通、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有效性。 3、运用班班通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4、运用班班通、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 性。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 课题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 参与,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大 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 员一定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 究任务。谢谢。
谢谢大家!
1、总协调和资金保障:肖峰。 2、深入研究及培训:张秋、刘香贵。
五、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 校内的一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和两名小学数学一级 教师、教研组长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并对主研 和参研人员做了具体的分工,聘请了省市专家成立 了课题指导小组。 2、条件保障:(1)不断完善硬件条件。(2)领导 重视成员积极。(3)有完善的管理制度。(4)资 金投入有保证。
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是班班通是这两年农村校新兴的教
学资源,对农村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教学设备。使用班 班通课件,动画,声音,网络材料等,为解决问题教学,
认识钟表问题教学,几何图形教学、数学广角教学创设
生活场景,多媒体演示,更直观、生动地展现数学知识, 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新知,
2、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实践意义: 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 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 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主动积极地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改革教育教 学模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3、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个人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 神,开发利用数学学科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形 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网络。 班班通设备已经逐步成为教学必备的条件、环境、其 发展势在必然,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迫切呼 唤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的支撑。
理论意义:
• 政策依据:《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1-2020)》 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网络教 学资源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 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 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化技术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 •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室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 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 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结 果是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式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些理论 ,符合班班通设备下的 数学学科学习特点,对班班通设备与小 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实施对象
课题组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 (课题组成员见附录)
5、研究思路
一、课题研究思路 1、从寻找问题出发——根据班班通课件的运用在数学 课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 运用和验证。 2、从总结经验出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运用班班通技术的经历,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 经验,再次运用于教学实践,经加工、提炼、筛选,从 而形成教师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3、从教育理念出发——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制度,明确各学期、各个月的研究重点、内容、人员和 目标。
三、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1、理论认识 性成果
班班通 背景下 的数学 教学有 效性研 究
2、技术性操 作成果
3、实践性成 果
1、理论认识性成果
(1)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研究 论文、课堂教学; (2)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研究 论文、教案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彩片 段集、课堂教学。
2、技术性操作成果
为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4、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班班通环境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很有意义。“班班通”的作用,就是将先进的、宏观的、 微观的和课外的教学信息以电教教材或软件为载体集中 传递给学生,拓宽了信息流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 一节数学课中,讲解、动手操作和电教媒体的适当运用,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注意、情感和思维的心理活动规律的 特点,使学生注意力的聚焦点得到合理调控和分配。把 “班班通”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会使数学教学模式、手段、 过程、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变,少教多学,起到积极的优 化作用。
7、研究过程
(4)研究中期:2017.01~2017.05 开展行为研究,寻找出无效、低课堂教学行为,并探索 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开展观摩和优课评比、教学设 计、案例分析撰写相关论文。 (5)研究末期:2017.06~2017.12 组织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实验反思,整理教学设计与教学 论文,总结班班通背景下数学学科有效课堂的策略,收 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1)构建区级班班通资源管理应用平台。 (2)建构一支区级班班通资源建设的专 业研发队伍。 (3)、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发表和 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 的实验工作,建立健全我校的班班通教 学平台,组建教学资源库和素材库。。
3、实践性成果
(1)形成较完善的以小学数学为代表的 信息技术课资源库。 (2)形成师生数学课、数学思维竞赛获 奖统计表。
课题组研究人员及指导小组
1、课题组研究人员: 谢阿贞 王瑞女 梁琼红
2、顾问指导小组: 柯中南 专家 潘晓燕 专家 洪春燕 专家
参考文献
1、唐德海 《区(县)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策略》 中国电化教育 2012年 2、胡铁生 《信息技术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环境建设与资源 开发 2011年 3、黎加厚 《信息技术课的含义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 4、徐翠锋 郭庆 《论信息技术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 教育教学研究 2014年 5、《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6、《电化教育研究》杂志 7、《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8、《中小学电教》杂志 9、《四川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10、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 刘雍潜:解读中国教育化信息进程 11、中国技术协会秘书长 刘雍潜 做主题为“从数字教育到电子教育”的演讲。 12、李兆君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13、桑新民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 14、李克东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班班 通背 景下 的数 学教 学有 效性 研究
3、本课题的创 新意义
4、本课题核心 概念的界定
1、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各教育专家学者均对这个课题有了一定的研究,各大教育刊物也 刊登了相关研究成果。如:《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巧用“班班通”丰 富数学课堂教学”作者:马志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 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小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 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 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的巧妙运用,打破了“一个黑板+一支粉 笔”的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模式充满了生机,进而提高了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校园理论版》“运用“班班通”设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李勇:“现代教育技术”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在农村学校由早期的投 影仪、幻灯机、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模式到如今的“班班通”,技术在不 断革新,教学效果也在不断增强 《新课程.中旬》“利用‘班班通’,提高农村小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性” 作 者:余游: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老 师难教、学生难学,从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使这个问题成为小学数 学教学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信息化是21世纪的标志,随着“校校 通”工程的实施,很多学校都安装了“班班通”,进而提高了农村小学数 学应用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 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 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研究。为 完成本课题,课题组将严格整体 协调、分工合作、定期研讨、共 同总结研究情况。
7、研究过程
研究实验周期:两年 (1)准备阶段:2014.11~2015.05 搞好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体的研究方 案和工作措施。 (2)研究初期:2015.06~2015.08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向及成 果。 (3)研究中期:2015.09~2015.12 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 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情况调查; 对教学行为有效性进行研究。
厦门市翔安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5年度课题
《班班通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有效性 研究 》开题报告
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谢阿贞、王瑞女、梁琼红
目录
一、课题的提出
二、设计论证
三、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四、研究成果 五、研究的可行性
一、本课题的提出
1、本课题在国内 外的研究现状
2、本课题的选题 意义和研究价值
3、研究内容
1、如何有选择地使用班班通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教学
资源把教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创设情景,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解决问题教学,数学广角教学,几何图形教学如何 合理运用班班通,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提 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