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脊髓疾病

神经病学脊髓疾病

➢ 4. 影 像 学 检 查 : 脊 柱 X 线 正 常 , MRI::长T1,长T2信号
诊断
1. 急性起病 2.病前感染病史 3.迅速出现的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
(三大主症) 4.脑脊液和MRI检查
鉴别诊断
1.视神经脊髓炎:脱髓鞘疾病。 2.脊髓血管病:缺血性及出血性。 3.脊髓压迫症:脊柱结核及转移瘤病史,
病因
病因不清,1-4周前有上呼吸道 感染、腹泻史。可能是病毒感染后诱 发的异常免疫应答,而不是感染 因素 的直接作用 。
临床表现
➢ 见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常见. ➢ 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过劳诱因. ➢ 急性起病,首发双下肢麻木无
力.T3-5节段最易受累。 ➢ 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
根动脉。
小结
5.病变特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6. 常 见 综 合 征 :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Brown-Sequard syndrome):病变同 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 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病例
李某,女,50岁,韩国打工。
小结
全长:42~45cm 1.31对脊神经(C8,T12,L5,S5,Con1.) 2. 两 个 膨 大 : 颈 膨 大 ( C5~T2 ) 和 腰 膨 大
(L1~S2) 3.脊髓被膜: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膜。 4.内部结构:白质(前索、侧索、后索),
灰质(前角、后角、侧角)。 5.脊髓血液供应: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脊髓血供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 横断前2/3区域。
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 的横断面的后1/3区域。
根动脉:分为根前动脉 与根后动脉,分别与脊 前动脉与脊后动脉吻合, 构成围绕脊髓的冠状动 脉环
脊髓病变的临床特点
脊髓病变的三个主症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不同部位损伤特点
主诉:双下肢无力两天
现病史:一周前感冒,两天前发现 双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排尿费力
既往史:身体健康
查体: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4级, 双下肢肌力2-3级,双下肢肌张力减 低,腱反射消失,胸2以下痛觉减退, 排尿困难,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蛋 白轻度增高,细胞数正常。
诊断:急性脊髓炎 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病前有感染史 2.出现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
2. 护理: ① 防止坠积性肺炎 ② 防止褥疮、尿路感染 ③ 防止肢体痉挛及关节挛缩
3. 康复治疗: 早期进行,按摩及理疗。
预后
差异较大。无并发症的36个月可恢复。
脊髓空洞症
syringomyelia
病例分享
患者女,43岁。 ➢ 主诉:双上肢麻木,左肘关节变形1年余。 ➢ 现病史:1年来行走自觉头重脚轻,双上肢
MRI可确诊。 4.急性硬膜外脓肿:感染发热病史,根 痛,
CSF蛋白细胞增高,MRI可确诊。 5.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四肢
瘫痪,末梢性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少见。
多发性硬化
颈段结核脓肿压迫脊髓
颈段结核压迫脊髓、脊髓变性
治疗
1.药物治疗: ①皮质类固醇激素:甲基强短 程冲击疗法,口服强的松 ②免疫球蛋白 ③抗生素 ④神经营养药
⑵脊 髓 内 部 结 构
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 ➢后角:感觉性神经元细胞 ➢侧 角 : 交 感 神 经 细 胞 和 脊 髓 副 交 感
中枢(C8-L2,S2-4)
C8-T1: Horner征(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眼球
内陷、面部无汗)
白质
➢ 前索:皮质脊髓前束、脊髓丘脑 前束 ➢ 侧索: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侧束 ➢ 后索:薄束、楔束
麻木不适,并发现左肘关节变形。
➢ 查体:颈椎活动正常,双手灵活, Hoffmann(-,-),Babinski(+,+),PSR(+++,+++) 双上肢痛觉减退,深感觉正常,左肘关节 变形。
➢ MRI示:颈髓空洞改变。
概念
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 典型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 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 及营养障碍。
障碍 3.头MRI:脊髓肿胀
治疗: 1.甲强龙冲击治疗3天 2.免疫球蛋白5天 3.维生素B族肌注 4.抗生素防止感染
治疗结果:
出院时不能行走,2个月后扶拐 杖能走,继续康复治疗
概念
➢ 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 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导致急性横贯性 脊髓损害。
➢ 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 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田沈
讲授目的和要求
复习脊髓解剖 掌握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诊断及述
脊髓的应用解剖生理 ⑴脊髓的外部结构 ➢ 脊髓外形:扁圆柱形,两个膨大:颈
膨大(C5-T2)及腰膨大(L1-S2)。 三层结缔组织被膜包裹.最内层为软膜, 最外层为硬膜,中层为蛛网膜。
1.运动障碍:脊髓休克——痉挛性截瘫
2.感觉障碍:束带感,感觉过敏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尿潴留——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充盈性尿失禁 尿失禁——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充溢性尿失禁
辅助检查
➢1.外周血 2.腰穿
➢3. 电 生 理 检 查 : 视 觉 诱 发 电 位 (VEP)正常, 下肢体感诱发 电位(SEP)阴性或波幅减低, 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肌 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⑴高颈段(C1-4):四肢上运动 神经瘫
⑵颈膨大(C5-T2):双上肢下运 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上运动神 经瘫。
⑶胸段(T3-T12):双下肢上运 动神经瘫
脊髓不同部位损伤特点
⑷腰膨大(L1-S2):双下肢下运动神 经瘫
⑸脊髓圆锥(S3-5和尾节):无肢体瘫 痪,尿便障碍(真性尿失禁)
⑹马尾:不对称性。可出现下运动神 经瘫,根性痛,尿便障碍出现晚
脊髓与脊柱的对应关系
脊柱节段=脊髓节段n ➢ C1~4, n=0 ➢ C5~8, n=1 ➢ T1~8, n=2 ➢ T9~12, n=3 腰髓对应T10~T12 骶髓&尾髓对应T12, L1
脊髓的血供
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根动
脉供应。
静脉:椎静脉特点:压力低,没有静脉
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