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4.10 脊髓病变

【神经病学】4.10 脊髓病变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 定义:为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 • 病因:具体病因不清,但发病前1~4周有呼吸道感染、发热或
腹泻的病史。 • 病理:病损为局灶性或横贯性,局部呈肿胀、充血及渗出等炎
性改变。
临床表现
• 急性起病,病变以下运动、感觉与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病变一般局限于数个节段;如脊髓内 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播散性脊髓炎;如迅速上 升称上升性脊髓炎。 • 多在2~3天发展为完全性截瘫,轻度发热,可 有病变部位根痛或束带感。 • 大小便潴留,呈充溢性尿失禁,随功能恢复, 逐渐出现反射性神经原性膀胱。
3、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锥体束受损产生上单位瘫; 前角细胞受损表现下单位瘫。
(2)感觉障碍
• 后角损害: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感觉 障碍,而深感觉与触觉保留。
• 后根损害:节段性深浅感觉障碍 • 后索损害:因深感觉障碍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主诉常
有行走不稳如踩棉花样。 • 白质前连合损害:痛温觉损害而触觉保留,产生感觉分
(6)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 颈膨大(C5-T2):双上肢下单位瘫,双下肢上单位 瘫,病变以下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上肢有 节段性感觉减退、根痛;C8-T1侧角受损产生同侧 Horner征;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定位。 • 胸髓(T3-12):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上单位瘫,病 变以下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胸腹部根痛或 束带感,腹壁反射消失有助于定位,病变在T10时可 见Beevor征。
离,常是脊髓空洞征。 • 脊髓丘脑束损害: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
(3)植物神经症状
• 膀胱、直肠括约肌障碍引起大、小便失禁或潴留。也可有发汗、 皮肤颜色的改变。
(4)Brown-Sequard Syndrome (脊髓半切综合征)
• 同侧的深感觉障碍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的痛温觉丧失。
(5)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内部结构
白质部分为传导束 上行的有脊髓丘脑束、脊髓小 脑前后束、薄束、锲束;下行有皮质脊髓束、红 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脊髓丘脑束的排列顺序(由内至外):颈-胸-腰-骶
血液供应
脊髓血供主要来自椎动脉的分支,分为前动脉,除白质后索 外,大部分脊髓均由之供应;脊髓后动脉主要供应白质后索及 白质侧索的表浅部分。根动脉供应脊髓表面及脊髓实质外周部 分。
T12为腹股沟水平。
1、纵向定位
(4)特殊的症状或体征定位 如高位颈段(C1-4),因C3-5损害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难,并可
有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出现面部痛温觉丧失,副神经损害出现斜 方肌及胸锁乳突肌瘫痪。 C8-T1侧角产生同侧Horner氏征: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 及面部出汗减少。
1、纵向定位
当脊髓受到严重的急性横贯性损害时,表现损害平面以下的 软瘫,一切反射消失,大小便潴留,一般1-6周,休克期的长短 与预后相关。休克期过后,逐渐进入痉挛期,表现为硬瘫与反射 性尿失禁。休克期长短与损害程度相关。
(6)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 高位颈髓(C1-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上单位瘫,括约肌功能障碍,根痛位于枕及 颈后部。C3-5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难; 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外侧痛温觉 缺失;副神经核受累出现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 肌瘫痪。累及枕大孔及后颅窝,引起延髓小脑症 状。
(4)特殊的症状或体征定位 T10损害导致下腹直肌无力,而上腹直肌正常,产 生Beevor征。 S1-3损害产生阳痿,脊髓圆锥损害产生真性尿失 禁及马鞍区感觉障碍。马尾受损出现严重会阴部 或下肢的根痛。
2、横向定位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2)
• (1)髓内病变:因直接侵犯神经组织,症状出 现早,如瘫痪或无力与小便障碍出现早,而根痛 不明显。 • (2)髓外硬膜外病变:因硬脊膜阻挡,发展慢, 出现小便障碍症状较迟,根痛常有。 • (3)髓外硬膜内的症状与体征介于上述两者之 间,但根痛早而重。
(6)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 马尾:类似于圆锥病变,但多不对称,根痛多见 且严重,位于会阴、股部或小腿,可有下肢下单 位瘫,大小便功能障碍并不常见。
三、临床辅助检查
• 1、腰穿:包括压颈试验、测压、脑脊液生 化常规或特殊检查,如找肿瘤细胞等, Froin征。 • 2、相应节段的X线平片或磁共振或CT检查, 包括造影剂增强扫描。
(6)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 腰膨大(L1-S2):双下肢下单位瘫,下肢及会 阴部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损害在L2-4膝反射 消失,S1-2踝反射消失,S1-3受损可出现阳痿; 根痛在腹股沟或下背部或坐骨神经痛。 •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无下肢瘫,无锥体束 征,马鞍形感觉缺失,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肛 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真性尿失禁。
二、脊髓损害临床表现及定位
1、纵向定位
• (1)深反射的定位 • 如肱二头肌反射平面C5-6,肱三头肌反射C7-8;下肢膝反射
L2-4,跟腱反射S1-2。
1、纵向定位
(2)浅反射的定位 上腹壁反射T7-8 中腹壁反射T9-10 下腹壁反射T11-12 提睾反射L1-2
1、纵向定位
(3)感觉段的定位 如三角肌为C5-6,T4为乳头平面,T6剑突水平,T10平脐,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一. 解 剖
全长约42-45cm,上至颈1,下至第1腰椎下缘。自上而下共发31对 脊神经,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
脊髓节段位置比相应脊椎为高,相互关系如下:颈髓节段较颈椎高1 节椎骨,上、中胸髓较相应胸椎高2节,下胸髓则高3节,腰髓相当于第 10-12胸椎水平,骶髓相当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
• 脊髓有两个膨大部分,即颈膨大,相当于C5~T2水平,腰膨大相 当于L1-S2水平。
• 脊髓的三层包膜与脑膜相同,即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蛛网 膜下腔与脑内蛛网膜下腔相延伸(即相通)。
内部结构
灰质部分分为前角、后角、侧角。C8-T1侧角发出交感纤 维,沿颈内动脉进颅,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 并同时支配同侧面部血管与汗腺。S2-4侧角为副交感中枢,支 配膀胱、直肠与性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