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欢迎大家浏览。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fPositivePsychology)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Positivepsychologyisthescientificstudyofpositiveexperiences,individualtraitsandwell—being.)。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有专家认为,以2000年1月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开始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从表面上看,人们可能会认为积极心理学只是徘徊在主流心理学的周边,但它在2000年~2006年六年中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和认可。心理学家们和心理工作者们也渐渐体会到他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对积极心理学基础理论、看法和疗法的需求。积极心理学的新的研究成果为这门心理科学提供了有效率的证据,提高了研究者对它的信心和期望。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是针对把临床心理学的主要焦点扩展到痛苦和挫折与它们的直接缓解之外。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不仅仅希望痛苦和折磨得以消减,同时也会希望幸福和积极经历得以增多。也就是说积极的经历和个人长处不一定是和消极的经历与个人短处相关联的,积极不一定就是消极的对立面。比如说,低工资和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对工作的不满,但这两项的铲除不一定等于人们对工作的满足。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正面情绪与消极情绪运用不同的心理程序,有着不同的心理过程。并且,积极和消极情绪有着不同的进化功能。 2.真正幸福论 (1)真正幸福论的三个“部分”——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 塞里格曼于2002年出版了《AuthenticHappiness:UsingtheNewPositivePsychologytoRealizeYourPotentialforLastingFulfillment)一书,在此书中他第一次提到真正幸福论。塞里格曼推出的真正幸福论在积极心理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真正幸福论认为“幸福”这个词很难有科学的定义,所以塞里格曼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快乐生活(PleasantLife)、充实生活(EngagedLife)和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Life)。“快乐生活”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正面的情感。关于过去的积极情感包括安宁、知足和满意。关于现在的积极情感包括躯体愉快(意指直接且相对短暂的知觉上的欢欣)和复杂愉快(是指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乐趣)。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则是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快乐生活是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充实生活”是指充分利用个人优点、天分和潜能。围绕着这个基本理论生活的人会拥有接近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说的“美好生活”fGoodLife)。因为聪明地利用个人的特长和天生潜能会给人在生活中带来更多的参与和融入,也就是说拥有一个更充实的人生。“有意义的生活”是指参与和为带有积极性的机构和组织服务。生活的意义是从参与和在为这种机构服务中取得的。带有积极性的机构和组织包括宗教、政治、国家、社区和家庭。积极心理学家们相信积极和正面的品质和情感只有在积极和正面的环境中才能最好地得到发挥和发展。以上三种不同的生活是拥有幸福的三条不同的路线,它们各有出处,如下图所示。真正幸福论的三个“部分” (2)真正幸福论的临床实践——积极心理疗法(PositivePsychotherapy) 塞里格曼和其两名助手——拉西德和帕克斯fRashid和Parks)~过六年的不断试验和研究,设计出了一整套建立在真正幸福论上的临床积极心理疗法fSeligman,RashidandParks,2006)。他们为真正幸福论中的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设计了相关的积极心理疗法练习。他们在一次次实验中,要求参与者运用这些练习并进行对抑郁症状的前测和后测,发现对生活意义与充实生活的追求和更高的生活满意水平与抑郁症状减少是密切相关的,而对快乐的追求只是小幅度地提高了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减少了抑郁症状。 A.“快乐生活”练习快乐生活包括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正面的情感。塞里格曼等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通常在实验研究中要求参与者用六周的时间完成所有练习,每周完成一个。塞里格曼等设计了感恩和宽恕的练习来提高积极的记忆对人的影响。这是关于过去积极情绪的练习,叫做“感恩拜访”,要求参与者给应该感谢但从未正式感谢过的人写一封感谢信,然后通过电话或当面念给那个人听。研究者们设计的关于现在积极情绪的练习叫做“享受”,要求参与者每天都有意地慢慢去享受和回味一下一个平时没时间享受的事情或过程,如,吃饭或洗澡。当做完时把所做的写下来,写下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与急急忙忙做完时感受有何不同。这个练习可以使参与者感受到暂时欢欣带来的满足。塞里格曼等设计的有关将来积极情感的练习包括乐观和希望的干预练习,目的是抵消悲观的态度和情感。练习包括“运用你的特长”、“三个好事”、“讣告或自传”和“积极并有建设性的反应”。“运用你的特长”是参与者填写VIA—IS特长问卷(有240个问题)后分析出来五个个人优点,然后想办法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起来。“三个好事”是要求每人每晚写下当天发生的三件好事,并写下它们发生的原由。“讣告或自传”要求每个参与者假设他们已经死去但有过充实、满意和有成就的一生。每人在此基础上写一个1至2页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希望后人如何怀念自己。“积极并有建设性的反应”是最后一个有关将来积极情绪的练习,参与者们需要每天至少一次运用积极并且有建设性的反应,也就是说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对对方表现出积极而热情的反应。 B.“充实生活”练习 充实生活是人一生中不停地在工作中、在人际关系中和在空闲时追求参与和投入。(Theengagedlife,alifethatpursuesengagement,involvementandabsorptioninwork,intimaterelations,andleisure.)塞里格曼等认为充分了解和利用每个人的标志性特长是拥有充实生活的途径。研究者们相信抑郁症状的出现同缺乏生活中的参与及参与的充实性是相关的,同时,他们认为缺乏生活中的参与及参与的充实性可以导致情绪抑郁。所以,他们推断如能通过对个人优势的充分利用而达到积极参与生活使生活充实起来,应能抵挡消极情绪并减少抑郁症状。所以,塞里格曼等在实验中要求心理咨询者们帮助参与者识别他们的个人有标志性的特长并且引导参与者们如何在生活中更多更好地把它们运用起来。 (3)“有意义的生活”练习 塞里格曼等认为生活中缺少意义不仅仅是抑郁的一种表现,它也是抑郁情绪的起因之一。闵此,研究人员认为在带有积极性的组织和机构中充分发挥特长可以使人们由此得到个人能力与优点的肯定,并且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所以,在研究中参与者需要得到咨询者的鼓励与支持去参与带有积极性的组织,如与宗教、政治、国家、社区、家庭等有关的各种机构与活动。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提出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改变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等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商务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学会交流协作,形成良好品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商务礼仪;策略 一、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在需要 商务礼仪是一门专业化打造人际交往的礼仪课程,是商务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活动中律己敬人、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它是商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及商务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内容涵盖商务见面礼仪、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形象礼仪、商务言谈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商务会议礼仪、商务仪式礼仪等。在现代社会,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广度和频率度不断加大,每一位职场人士都会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个人及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训练以及模拟场景训练培养学生懂礼、知礼、行礼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最新的、适用的现代商务礼仪基本常识、规范、原则、惯例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礼仪素养,掌握个人形象塑造的基本要领,提高其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实战能力,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奠定基础,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这是一门综合性、普及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心理环境。消极的心理环境使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思维、情感和意志得到体现,教学效果不佳;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通过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发展学生的幸福感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商务礼仪的学习对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需要从新的视角关注商务礼仪教学,使之成为符合当下大学生需要的课堂。在商务礼仪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性格,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幸福感。在教学中,采用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价值观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使商务礼仪教学充满活力;在学生实践训练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见,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引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是商务礼仪学科教学的需要;更是体现人文关怀、发展学生幸福感和积极品质的保证。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商务礼仪课程一段时间后,发现目前商务礼仪教学中主要存在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