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论音乐

孔子论音乐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英文名称:Music;法文名称:Musique)。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经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

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

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中国古代音乐,西方音乐。

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而从西方传过来的是七声音阶。

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您带来听觉的享受
孔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论语·泰伯》中曾记述了孔子与鲁国太师师挚、师冕相交往的事迹。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后之,而反和之”。

(《论语·述而》)这是孔子学习唱歌时谦虚态度的真实记载,可见他学习唱歌多么用心。

孔子在鲁国与乐官谈论乐曲时曾这样说过:“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瞰如也,绎如也以成。

”(《论语·八佾》)他认为:音乐的演奏要有层次感,在乐曲的开始时应是合奏,渲染情绪,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开始。

《礼记·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就是正,就是合适、合宜。

“和”就是和谐。

中和之美要求处理好文艺内部的各种因素,任何一种因素都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而要和谐适度,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

“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论语·泰伯》),用音乐来修身养性,涵养人的内在品质,并以“成于乐”作为人格完善的最终目标,所以,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乐教既是内容也是手段,既是过程也是目的,具有严谨完整的逻辑系统性。

孔子的乐教内容,是建立在“礼”、“仁”、“中庸”三大范畴基础上的礼乐道德功利论。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
《论语·卫灵公》记“颜渊问邦。

子日:行夏之时,乘殷之路,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放郑声,远候人。

郑声淫,候人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