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区域空间发展与规划
F.Perroux 提出并经由J.R.Boudeville
等学者发展的“增长极理论”. 这一理论产生的实质是从抽象的经济空 间(economic space-指不考虑地理距离 的点空间的经济关系)向具体的地理空 间(geographical space-指特定的经济 区域或区域中的社会经济关系的邻近性 ) 转换的产物。
何谓空间结构?
人类经济活动作用于一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空间 组织形式。 ——以资源开发和人群经济活动场所为载荷 的经济地域单元为中心问题的空间分异 与组织关系; ——空间实体构成的某种等级规模体系; ——各种空间实体之间存在的某种要素流的形式。
(一)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二)农村空间结构模式
(三)城乡空间结构谱图
(3)效果: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反 映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失败以及政府的失 灵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2)
地理二元经济的出现 假都市化现象的出现。
2、沉寂
(1)理论原因:
第一,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是经 济思潮变化的大气候。因此,建 立在批判新古典主义基础上的增 长极理论受到相应的冲击。 第二,对“增长正统论”的怀疑。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某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 比别的地区超前发展,那么,由于既得优势, 这些地区还会获得超前发展。 它与新古典理论在分析思路上的区别,即均衡 论与非均衡论的区别。
并从中可以衍生出回波效应、扩散效应两个概 念。
(三)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逆流效应、 backward effect)
扩 散 效 应 ( spread effect)
发达地区的的生产 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 要素向其它地区的 素受要素收益率差异吸 转移过程。它能创 引而发生的由落后地区 造正的累积性循环 , 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 倾向于缩小地区差 它创造负的累积性循环, 距,直至达到最后 倾向于加大地区间的不 平衡。 平等。 (讨论:应有何种政 策建议)
三、郝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unbalanced growth strategy)
人物简介: 郝希曼 (A.O.Hirschman ) 1959年出版,《经济发展战略》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在书中,郝希曼提倡非平衡发展战略 (unbalanced growth strategy).
methods used by the public sector to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people and activities in spaces of various scales. Spatial planning includes all levels of land use planning including urban planning, regional planning, national spatial plans, and in the European Union international levels.
公共部门:在不同的 空间尺度影响人口和 活动分布。 空间规划包括:城市 规划、区域规划、国 家空间规划,超国家 的空间规划(例如, 欧盟)
One of the earliest definitions comes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al/Spatial Planning Charter (often called the 'Torremolinos Charter'), adopted in 1983 by the European Conference of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Regional Planning (CEMAT):
空间规划是对社会的 经济、社会、文化和 生态政策的地理解释。
It is at the same time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an administrative technique and a policy developed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comprehensive approach directed towards a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physical organisation of space according to an overall strategy."
欧洲空间发展 欧洲议会空间规划部 长理事会,1999 非约束性文件 战略目标:平衡和可 持续的发展战略。
RSDP(Regional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
区域空间发展 具体的实践
四、空间规划
Spatial planning refers to the
(一)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 (初期)
1、经济空间的分类
佩鲁把经济空间分为三类:
一是作为计划内容的经济空间; 二是作为势力范围的经济空间 ----即作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 三是作为“匀质空间”的整体经济空 间。
与增长极概念最为密切的是第 二种形式的经济空间,正是从 受力场的角度确定了他的增长 极理论。
“市场力量倾向于加剧地区间的不平等” A:favoured region B:backward region 起初,两区处于均衡状态,但A区由于某 种最初的 initial trigger促使它的发展 高于其它地区,从而具有某种早期优势 (初始优势 initial trigger)。
3、增长极与区域经济增长
propellant industry
推进型产业
impelled industry key industry
关键产业
被推进型产业
推进型产业能增加它的销售,使得固定 资本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成本曲线 越来越低的点上销售。 只要它不是垄断者,它就会降低价格, 诱使被推进产业的销售进一步增加。 这样,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它所诱致的 销售总量的增加额,远远大于它自己的 销售额的增加量。
三、空间发展(spatial development)
ESDP(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
is a document approved by the Informal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Spatial Planning of European Commission in Potsdam in 1999. It is a legally non-binding document forming a policy framework with 60 policy options for all tiers of administration with a planning responsibility. The strategic aim is to achieve a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主要内容
即不达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经济发达地区 与不发达地区并存的二元结构。
注意它与发展经济学中的“二元经济” 的概念上的区别,后者是指现代工业部 门与传统农业部门的并存。 形成的原因:(cumulative circle and causation)
(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理
(cumulative circle and causation)
2、应用
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 (J.R.Bouderville)为把增长 极理论运用于法国的区域规划, 提出了所谓的“可使用的规划模 式”,表示经济增长如何发生在 极化地区(polarized regions)。
上个世纪 60-70 年代,国际上 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声 称它们曾按增长极理论制定 过区域或城市发展政策。
(2) 实践原因:
具有规划倾向的国家的经济发 展绩效不佳,而具有市场倾向 或自由倾向的国家和地区发展 较快。
二 、 地 理 上 的 二 元 经 济 (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
(一)人物简介与核心内容 冈纳.迈尔达尔(1898-1987),1974年与哈耶克同获诺贝尔经 济学奖。 成为瑞典这个福利国家的主要构建者之一。主张在瑞典实行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 认为经济学这样不科学的科学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不恰当 的.他常常托说自己接受诺贝尔奖的唯一原因是,诺贝尔奖委 员会在他还没有完全睡醒之前,早晨很早的时候就打电话给 他。 主要代表作:《亚洲的戏剧》(The Asia’s drama) 参考普雷斯曼,《思想者的足迹》237页。
科学规律、管理技术、 政策 依据总体战略,以平 衡的区域发展和空间 物理组织为导向,关 联性、综合性的方法。
第二节 空间发展与规划的经典理论
一、 增长极理论
人物简介:Frnacois Perroux,法国经济学 家。
增长极(growth pole)----生长极或 发展极: 1955年由:Frnacois Perroux,提出, 其最终的想法是设计一个不同于凯恩 斯、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的新构想。
(一) 空间要素
(a) (b) (c) (d) (e)
点要素 线要素 面要素 流要素 网络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