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短篇代表作,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拉和杰姆这对小夫妻在圣诞节前想互赠礼物,结果却阴错阳差,两人珍贵的礼物却变成了无用之物。
小说主题为揭示人性的光明面,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写得生动感人。
这篇小说,作者巧妙地运用悬念和巧合,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教学目的]1、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培养学生想象和再创造能力。
2、学习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3、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
4、. 详略得当的处理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2、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培养学生想象和再创造能力。
4、教学重点:理清情节,把握思想内容,体会精巧的构思。
[教学设想]总体构想摒弃按照小说情节“开端、发展……结局”而教的公式,采取“总体一局部一总体”的方法:先通览全篇,了解概貌(包括内容与形式),理清思路,再深入局部(细部),仔细揣摩。
最后又回到全文,综合理解与消化篇中精华。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小说,要求学生应充分预习课文,除了常规做到的借助工具书解决生难字词外,须准备用四五百字复述全文大意,注意交代清楚时、地、人、事、事件的因果。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圣经》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耶稣降生时,三个贤人麦琪从东方耶路撒冷赶来送给他礼物:“光明之王”梅尔基奥尔赠送黄金表示尊贵,“洁白者”加斯帕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萨泽赠送毒药预示着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
从此以后,西方在圣诞节这一天互相赠送礼物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真挚的感情,因而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复习小说三要素,了解小说的阅读方法。
提问: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怎样阅读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阅读小说可分三步:1 明作家,知背景2 读小说,析要素3 深分析,挖主题三.明作家,知背景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
他的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大都市里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的品质,揭露了上层社会的虚伪无耻与专横腐败。
艺术上精于构思,往往有曲折的情节与出人意料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
契珂夫(俄)《变色龙》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法)《我的叔叔于勒》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读小说,析要素)1.下列词语正音,释义。
抽噎(yè)馈(kuì)赠吝(lì)啬(sè)鹌(ãn)鹑(chún)掂(diãn)斤拨两相形见绌(chù)俗不可耐忐(tãn)忑(tè)不安2.速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找出小说三要素。
提问:(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3)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圣诞节前,德拉牺牲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美发为丈夫杰姆买来圣诞礼物——表链;但杰姆放弃了金表为德拉买回美丽的发梳。
两人珍贵的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
3.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构。
明确:小说以时间先后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德拉为丈夫买礼物。
第二部分:杰姆送德拉礼物。
第三部分:作者的议论。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完成阅读小说第三步:深分析,挖主题。
一.教读第一部分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德拉冒着落个吝啬鬼的恶名,凑了一块八角七分钱是为什么?课文哪儿给予了解答?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因为德拉想为丈夫买圣诞礼物,本文开篇设置悬念,给读者以阅读上的期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为什么德拉只有一块八角七分钱来迎接圣诞节?明确:因为德拉家境贫寒,生活拮据。
3.德拉和杰姆各自引以为傲的东西是什么?明确:德拉有一头美发(皇后的珠宝相形见绌)杰姆有一只三代祖传的金表(所罗门嫉妒得吹胡子瞪眼睛)4.德拉牺牲了自己的什么来为杰姆买了一样什么圣诞礼物?明确:德拉卖掉了自己的头发为杰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
二.教读课文第二部分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杰姆回来见到德拉时神色异常?杰姆买回了什么?明确:杰姆没想到德拉会剪掉长发,所以表情十分奇怪。
因为他为深爱的德拉卖掉了祖传三代的金表换回了一套美丽的发梳。
2.你认为本文最出乎意料的是哪一处?这样的巧合可信吗?(试从时间,主人公的经济条件,夫妻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明确:从时间上看,圣诞节是人们互赠礼品的节日:从主人公的经济条件上看,男女主人公经济拮据;从夫妇之间的感情看,两人深爱对方远胜于自己。
夫妻情深,又逢佳节,穷困的家境使他们不约而同地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为对方买礼物。
这样的巧合真实可信.三.教读第三部分学生齐读这一部分(最后一段),思考下列问题:1.小说的故事已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还要加上这一段?2.找出本段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明确:主旨:“在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因为德拉与杰姆互赠的礼物虽然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他们得到了世间最宝贵的礼物——爱。
小说借此歌颂了纯洁的爱情,赞颂了真挚的爱。
第三课时教学目的:总结扩展,对比阅读。
一.本文具有欧.亨利小说的主要风格,说说是什么?明确:1 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大都市里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
2 精于构思,往往有曲折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
二.小说可以说是一部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麦琪的礼物》歌颂了纯洁的爱情,《我的叔叔于勒》则暴露了亲情冷漠的社会弊病;人性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你是怎样认识的?明确: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 具体研析,突出重点:教师导学:本文题为“琪的礼物”,大家又读过了小说,你能围绕“礼物”来提出问题吗?可以是文章内容方面,也可以是写作手法方面的,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提得有力度,有深度。
学生交流后整理,教师补充,梳理:可能提出来的问题有:1 是谁要购买赠送礼物?会买什么样的礼物?2 既然家境贫寒,为什么还要购买礼物?3 双方是怎样实现为对方购买礼物愿望的?4 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快结束时才交待故事的结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德拉卖掉金发买来金表链,杰姆卖掉金表买来发梳,珍贵的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真是“无巧不成书”,这样的巧合可信吗?6 作者在文末围绕礼物这样议论到:“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俩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有什么含义?【解说】以上设计着眼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这个点“寻”好了,“寻”对了,就可一线以串珠,拎起全文。
馈赠圣诞礼物是本文的中心线,围绕这个点便可生发出一连串的问题,较为深入地理解全文。
构思之巧妙,文章的主题已寓于这些问题之中了。
问题尽量要由学生提出,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深入研习文章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过程。
能够提出问题,便已成功了一半。
学生如果提得不够深入和全面,教师应启发之,诱导之。
教师的作用还表现然对问题的梳理上,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进程,指导学生学习。
研讨、解答上述问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研讨,我们不能不佩服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
他能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靠的是精巧的构思,结局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五作业: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品析细节描写,认识人物形象,领会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欧亨利独具匠心的精巧构思。
大家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读过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我们很容易记住,但如果让我们来写,肯定会大打折扣,原因何在?就需要学习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寻读,赏析细节描写,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
1 教师导学:精彩的小说,一定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
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细节,能够打动读者。
本文有哪些这样的笔墨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相关细节,并品评其表达作用。
1 德拉夫妇拮据家境的描写。
2 德拉买发梳前内心活动的细节3 杰姆见到剪掉金发后的德拉的细节2 学生细读,品味,交流,教师点拨。
示例:1拮据家境:A “一块八角七分钱”的三次反复出现B 朗读3——5段:“房租”“信箱”“电铃”“名片”等的描写。
品析:这些描写,表现了德拉一家生活拮据,读来令人心酸,营造了一种忧郁,凄凉的气氛。
也为后文夫妇二人无奈卖掉金发与金表埋下伏笔。
2 德拉买发梳前的内心活动:方法:分析行动、神态描写背后的心理(8——10段)站在镜前,两眼“晶莹透亮”——为自己卖头发的办法而高兴。
“20秒内”她的脸“失色”了——金发毕竟是自己心爱的,舍之能不心痛?“解开”“披散”——“神经质”地梳起——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内心极度痛苦眼睛不留着“晶莹的泪光”,“飘然”走出——作出决择后的轻松品析:心理描写细腻而富有层次,将德拉卖掉金发前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为了心爱的人而舍弃自己心爱之物的女性的善良与美丽。
3 杰姆见德拉的细节:方法:朗读25——26段,31—32段运用再造想像,想像杰姆此时的心理。
三,品读:领会语言特色:教师点拨:本文充分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营造一种戏剧性的氛围,语言俏皮,幽默风趣。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品析交流。
【解说】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是指导学生深入到文章内部,品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即引导学生认识德拉夫妇真挚崇高的爱,又进行语言训练,以“感乎内而形乎外”。
四课堂训练:1 讨论:你认为文中德拉,杰姆的做法可取吗?说说理由。
2 比较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和《琪的礼物》表现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你认为菲利夫妇和德拉夫妇对生活的态度有何不同?给你以怎样的启示?【解说】这两个训练设计,即是回到整体,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又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成名,成英雄,成为“大人物”,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生活中也会不缺乏温馨;只要有尊严、有价值的活着,生活中也不乏斑斓的色彩。
通过第二个训练,希望给学生一点有益的人生启示。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ealth/jiu/47400.htm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麦琪的礼物>>是第五册小说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在学习前两篇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说的有关知识。
本课教材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不过作者在情节上的构思和人物刻画上的技巧尤为突出。
2、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节的特点,本课时抓住了以下学习目标:(1)领会构思之巧妙。
(2)学习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