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1
浅谈政治课中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
咸阳市周陵初级中学 罗 君
摘 要: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
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对于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实现都具有
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学生;公民意识 ;课堂教学
所谓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
的自觉反映。公民意识可以直接表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中学
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培养
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对于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实现
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
公民意识:
一是加强学生自治。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
策。民主理论相信,社会成员作为整体,其智慧和能力可能会超过少
部分人。中学生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等活动,能加深对民
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的相
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而非绝对的服从学校和班级制
定的一切制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二是把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纸上得
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为特殊
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这
些活动贴近实际生活、避免了空洞枯燥的说教,其中所蕴涵的伦理准
则、价值观念更是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
2

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学生将公民意识内化为自己
不自觉的行动。
三是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隐性课程”一
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教育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
的。他认为:学生在正式课堂上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说明学校教育的结
果,除了这些之外,学生还从学校生活的教育中获得了态度、动机、
价值观和其他心理的发展。如升旗仪式、节日庆典、实践活动、校园
文化等。过去,我们一直比较侧重于显性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学
生进行正面系统的理论教育,而且容易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者说教育的有效性不理想。尤其是随着时代
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单纯的显性教育显然已难以完成道德教育任
务。
四是把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要对中学生进
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在政治
课中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讲解,在讲政治史时可以通过“古希腊罗马的
政治制度”探讨民主和法制的起源,通过“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阐述了民
主和法制的发展。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毫无疑问是
有利于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
中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且处在人
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我们针对中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
研究、探寻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各种有效措施,将是一项意义重大
而影响深远的长期工程。
3

作者简介:
罗君,女,现任陕西咸阳市周陵初级中学政治教师。1996年毕
业于咸阳师范学院政教系,曾发表过《论中学政治的思想性》、《论青
少年犯罪的教育探源》等多篇论文.并多次获得区教学能手和优秀教
师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