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室内深度覆盖专项摘要:针对目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与网络目前状况的矛盾,提出深度覆盖专项,重点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减少投诉量,提高用户感知度。
关键词:覆盖、干扰、话务、数据、提升。
1概述1.1项目概述近年来,室内移动用户的通信感知逞下降趋势,特别是居民小区,用户投诉量不断攀升。
各个运营商都普遍遇到这个问题,对网络优化和网络建设都提出不小的挑战。
加强室内覆盖,确保用户感知成为重点工作。
目前,在网络覆盖类投诉中,室内覆盖引发的客户投诉占比高达50%以上。
盐城公司室分系统业务量吸收情况:GSM室分话务吸收比例为4.8%,GSM室分数据流量吸收比例为7%;TD室分话务吸收比例为8.5%,TD室分下行数据流量吸收比例为8.9%。
室内覆盖网络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解决室内网络覆盖问题,提高覆盖质量,全面改善客户感知,盐城公司从华为室分入手,按照全面梳理、重点保障、普遍提升的原则,采用边测试、边制定方案、边实施优化的方式,分区域、分阶段逐一排查解决现网室内覆盖盲区、弱覆盖及难点问题。
1.2工作概述结合客户投诉情况,按照重要区域、热点区域、一般区域的原则及次序,通过现场测试、话务统计等多种手段全面排查室内深度覆盖、语音质量等室内网络质量问题。
重点对影响室内覆盖质量的干放、电桥、合路器、室分天线、耦合器、功分器、负载、馈缆、接头等器件质量进行测试、排查。
根据测试、排查结果,同步制定室内深度覆盖优化方案。
具体工作内容:1)参数调整,通过调整小区重选、切换、邻区、功率控制、2/3G互操作等参数,提升室内深度覆盖能力。
2)频率优化,通过2G频率、TD频率及扰码优化,室分专用频率规划等手段,提升室内覆盖质量。
3)通过分层覆盖改造,天线补点或位置调整,新技术应用等手段,改善室内覆盖及质量。
4)同步进行室内深度覆盖优化整改方案实施后的现场测试与效果评估。
2问题及优化方案2.1弱覆盖弱覆盖优化流程弱覆盖整体优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弱覆盖分析思路1)全楼弱覆盖1 主设备故障可以通过告警查询载频板和RRU是否存在故障,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理。
2 信源功率通过设计方案中系统原理图,分析信源功率的设置是否满足覆盖需求。
如果满足,查询信源发射功率是否按功率设置;如果不满足,重新设计,并调整信源发射功率。
3 合路器及主干部分如果上述原因均已排除,则重点检查RRU到主干部分,包括合路器、电桥、前两个功率分配器以及连接这些器件的馈头制作工艺等。
2)若干楼层弱覆盖1)通过设计方案中系统原理图,确定弱覆盖楼层对应天馈部分。
2)如果这几个楼层是由同一个RRU或者直放站所覆盖,则查询并调整信源发射功率。
3)否则找到汇聚于主干上的若干器件,检查器件连接是否正确,检查馈头制作工艺。
3)楼层局部弱覆盖1)通过设计方案中平面安装图,查看是否覆盖。
2)若已覆盖,确定局部弱覆盖区域所对应的天线。
结合系统原理图,定位上述天线所对应的共同节点,整改节点器件安装是否正确以及馈头制作工艺。
3)若未覆盖,则进行方案重新设计并变更,增加覆盖。
若由于物业等原因无法覆盖,则考虑利用室外信号协同覆盖。
2.2信号外泄信号外泄处理流程信号外泄分析及解决方案信号外泄主要有2中处理方案,RF优化及参数优化方案,RF优化可以从根本上治理外泄,参数优化只能治标,尽量规避信号外泄带来的影响,因此,从网络性能考虑,优先采用RF优化解决外泄,但从实施成本和难度考虑,参数优化大大优于RF优化。
RF优化治理外泄1)整体外泄整体信号太强:调整信源输出功率来控制外泄。
2)局部外泄1.调整天线位置:在确认由某天线造成外泄后,通过移动天线远离窗户或大门,从而减少到达室外的信号强度。
在确认由某天线造成外泄后,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度或高度,远离小区外的马路、街道,从而减少到达室外的信号强度。
2.调整天线型号:在确认由某天线造成外泄后,通过使用定向天线替代全向天线覆盖,从而控制信号外泄到室外。
3.调整天线功率:在确认由某天线造成外泄后,在保证覆盖的需求,通过增加衰减器或更换器件的方法,降低天线输出功率,从而控制信号外泄到室外。
4.降低信源输出功率:在不影响室内覆盖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信源(直放站或干放、RRU)的输出功率或更换耦合器,来控制局部信号不会外泄到室外。
参数优化治理外泄方案对于存在外泄的室分小区,我们提供两种较为成熟的外泄小区参数解决方案,分别为A+B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和不分层参数调整方案。
1、A+B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A+B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室分系统信源小区分裂为2个共天馈同覆盖的逻辑小区,使2个小区分别负责外泄控制与话务吸收,化解切换与重选参数设置的矛盾,协调外泄控制与话务吸收的矛盾。
A+B方案原理阐述将已有室分信源小区分裂为A(过渡小区)和B(话务吸收小区)两个逻辑小区,其中A小区仅配置1个TRXs,B小区则配置剩余载频,并根据后续话务拥塞程度选择扩容;两个小区信号仍然同点馈入室分天馈系统,不需要对已有室分系统硬件系统进行改动。
a)A、B小区分工:A小区称为过渡小区(或低层小区),配置室外小区向A小区、A向B小区的单向切换与重选关系,作为室内外切换与重选的桥梁小区,用户基本只在短暂驻留后即快速重选/切换至B小区;通过降低室分系统中A小区输出功率,减少室外泄漏区域,并进一步通过调整层间切换门限、室外邻区面向A小区的邻区及层间切换磁滞、PT和CRO进一步精细控制。
B小区称为话务吸收小区(或高层小区),用于吸收室内话务,仅配置A小区向B 小区、B小区向室外小区的单向切换与重选关系,小区层级设置为1级,仅能通过边缘切换和紧急切换向外室外小区切换,同时CRO取较大值(5~10),使室内用户尽量驻留在室内。
b)A、B小区机顶功率设置:A、B小区同点馈入整套室分系统,设置机顶功率P_A=(P_B-X )dBm,A小区固定低于B小区XdB(如10dB)。
c)A、B小区层级、优先级设置:小区所在层:A、B小区均设置为1层,高于室外900、1800M的层级,使高于层间电平门限的室内用户更易切入并驻留在室内小区;小区优先级:A设置为“2”,B小区设置为“1”,目的是使A小区内通话态用户尽快通过分层分级切换切入B小区,尽量减少用户在A小区的驻留。
d)A、B小区间切换策略:A小区配B小区单向邻区(切出),A小区通过分层分级切换向B小区快速切换;因为B小区信号固定高于A小区信号电平XdB,且B小区小区优先级高于A小区,层间切换门限B小区<<A小区,由室外小区切换进入A小区的用户可以快速发起向B小区的切换。
e)B小区与室外小区间切换策略:B小区配置所有相关室外小区为单向邻区(切出);使只能发起B小区向室外的单向切换,而室外小区不能发起向B小区的切换;B 小区只开启边缘切换与紧急切换,关闭PBGT 切换,如测试B 小区室内覆盖边缘电平为-80dBm ,则可配置下行边缘电平切换门限为-85dBm 左右,使B 小区用户只有在低于此门限或质差时才发起向室外切换,尽量使室内用户驻留在B 小区;上行边缘电平切换门限一般小于下行门限5~8dB 。
f) 室外小区与A 小区间切换策略:室外小区配置A 小区为单向邻区(切出);根据道路上A 小区最强泄漏信号的强度如-60dBm ,将A 小区层间切换门限设置为略高于-60dBm ,使室外用户只有满足A 小区电平高于-60dBm 才会切入室内,控制室外(切换)泄漏。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A+B 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小区切换方向/类型设置示意图g) A 、B 和室外小区间重选策略:重选关系全部配置为单向,即室外→A ,A →B ,B →室外; i.A 小区设置PT=31,CRO 取0~5dB ,C2<C1,使室外用户较难重选至室内; A 小区BA1表仅配置B 小区。
ii.通过设置B 小区的PT=0和CRO 取一个较大的合理值(如5~15dB ),使重选进A 小区中MS 快速重选入B 小区中并驻留,同时保证B 小区驻留的MS 较难重选至室外小区,B 小区的BA1表配置室外相邻小区BCCH 频点。
A+B 小区切换设置示意图室外小区室内小区切换iii. 室外小区BA1表中仅配置A 小区BCCH ,不配置B 小区BCCH ,室外用户不能直接重选至B 小区。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 A+B 室分小区同心圆分层方案小区重选方向设置示意图1) A+B 方案参数设置方法a) A 小区—过渡小区参数设置模板:A+B 室分同心圆方案—A 小区(过渡小区)参数设置模板室内小区小区重选方向设置示意图b)B小区—话务吸收小区参数设置模板A+B室分同心圆方案—B小区(话务吸收小区)参数设置模板2、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原理阐述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不需要对室分小区进行小区分裂,主要通过层间切换门限和磁滞以及CRO等参数配置进行外泄控制。
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的关键点在于:通常对于双频网,900M室外宏小区配置为层3,室外宏1800M配置为层2;室分小区也配置为与1800M室外宏小区相同的层2,利用1800频点相对干净,干扰少的优势,在楼层覆盖不足的前提下,即使无法占用室分信号,也能通过同层PBGT平滑切换至外网1800;而在外泄严重的情况下,只要周边道路有良好的1800覆盖,又能快速切换到室外。
通过参数调整同时达到保证外泄的切换和高层覆盖不足区域的话音质量的目的。
●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参数设置方法不分层外泄控制方案参数设置2.3高层干扰高层覆盖的主要问题高层覆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信号杂乱,在建筑的高层由于没有其他建筑的遮挡,导致很多小区的信号都可以直达建筑的高层,且各个小区的信号强度相当,没有一个小区可以主导。
主要会导致以下网络问题:由于多个小区的信号强度相近,没有主导,在信号衰落的影响下,终端会频繁的在这些小区间进行切换或重选,增加系统的信令负荷和切换掉话的概率。
甚至如果这几个小区分属于几个不同的LAC区,则会引起频繁的位置区更新,造成用户看起来信号时有时无,有时寻呼不到等问题。
由于在地理上离建筑很远的信号都可以收到,因此在目前国内运营商频率复用较紧密的时候,容易在建筑的高层收到多个同、邻频信号,导致干扰情况加剧,C/I很低,容易引起通话质量差、掉话、无法接入等问题。
即使频率复用度较低,在收到周围众多小区信号的情况下,也很难避免同、邻频干扰。
室内覆盖高低分层解决方案对于存在高层干扰的楼宇,由于高低层无线环境差异非常大,建议实施高低分层方案,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户感知,而且能够充分吸收话务量。
●高低分层方案阐述高低分层方案通常适用于较大型的中、高层(一般至少11、12层以上)建筑室内覆盖,通过信源小区分裂,使低层与中高层分别使用独立的信源小区;●高、低层小区间频点选择由于低层小区受到室外小区干扰较小,而高层小区受到室外小区的干扰较大,故一般建议低层小区使用与室外宏小区相同的频段,高层小区使用室分专用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