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文学(1)二、所谓华文文学,是指用汉语言文学写成的文学作品,均称作世界华文文学。
(1)年4月22日创刊于美国旧金山。
(3)le勒指新加坡),于年创办。
(3)(4)(6)(一)海外华文文学既具有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又呈现出了与中国文学迥然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独特风貌。
(6)(二)海外华文文学大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家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因此较少创作流行小说。
(8)(三)语言运用上浓郁的本地色彩。
(9)八、海外华文文学,主要取决于作家的辛勤劳作与海外华人共同的努力,同时也取决于华语、(10)1920年7(11)十一、1924生。
代表:活跃的理论家,又是有成就的诗人和小说家。
(14)14)(14)盟的成立,是台湾新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台湾进步作家的空前团结。
(15)17)70年代大崛起做准备。
1966(18)十五、完成于民者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盘剥下,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
(31)42-46)吴浊流说:“回想我写这部小说的动机,是因为我们在殖民地生存的本省知识阶段,任你如何能忍耐善处,最少限度也要遭受到像这部小说中的主角一样的精神上的痛苦。
所以,我写这部小说来给有心的日本人看看,并且留给我们后代的人知道。
”正是这种使命感推动者吴浊流冒着生命危险,写成这样一部在当时不可能发表的不朽作品。
貌,高度概括了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化等真实面貌,对日本殖民主义同志下的台湾人民的悲苦境遇,身心所受到的巨大创伤以及他们不甘忍受异族压迫、奴役,盼望祖国强盛的心愿,作了全景式的逼真描绘。
整部组品充满着高涨的民族意识和强廊中不可多得的杰出典型形象。
为日据时期台湾爱国知识分子在悲苦境遇中的觉醒和抗争的典型人物:①充满义无反顾的反抗精神。
作为日本殖民地的“贱民”,胡太明对奴隶生涯有着切肤之痛,种族歧视、经济掠夺、文化奴役,将其逼上反抗的道路。
他慷慨题诗:“志为天下士,岂甘做贱民?……同心来复旧山河,六百万民齐奋起,誓将热血为义死。
”吐露了数百万不愿做奴隶的台湾同胞的心声。
②既受日本当局歧视,又得不到祖国信任的“孤儿”形象。
作为正直善良的读书人,胡太明苦闷不堪,想在纷乱的世上求得一个宁静的安生立地之所。
抗日高潮中,他裹足不前被当做日本间谍而逮捕入狱,逃回台湾喘息未定又被当做间谍嫌疑而受到殖民当局的严密探视。
“命中注定我们是畸形儿,我们自身并没有什么罪恶,却要遭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③成熟坚定的爱国者。
亲眼看见一批“救国义勇队”的英勇战士面对日寇屠刀,大义凌然,为国捐躯,在血泊中倒下,他看到了台湾同胞潜藏着的不灭的民族精神,思想产生了生华。
他由一个妥协者一跃而变成一个“狂人”,一个成熟的坚定的爱国者。
最后,他踏上了民族抗日的最前线,成了一名真正的抗敌英雄。
泪史和无与伦比的百万巨著。
《台湾人三部曲》全书分为三部。
(52)他们与各路义军配合,用落后的武器英勇杀敌,以陆家子弟战败归来两度建军奔赴沙场的壮举结束。
20绘了以反压榨反掠夺争民主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表现了台湾只是分子的觉悟与反抗。
日警跟踪,隐蔽于插天山的曲折经历,广泛深入反映了台湾民主的反抗情绪。
描绘了抗日只是青年的献身精神,揭示了人民反侵略战争必胜的规律。
的困惑、愤慨与挣扎、妥协。
在拜金主义欲望操纵的社会中,一个出色的人才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葬身了,小说从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意识失落这一角度,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社会的腐败,整部作品色彩黯淡,情绪低沉。
(75)二十、写于50是葡籍官员的私生子,由于缺乏家庭教养,沦为黑社会走卒,作恶多端;可又由于官场腐败,白朗得到庇护,逍遥法外。
后来被投入监狱竟得知是黑帮陷害,他终于在血的教训中悔悟,决心重新做人。
作品所塑造的白狼这个人物是前所未有的,为澳门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富有澳门社会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105)(一)宏伟壮阔的史诗式结构(120)方北方热衷于对历史的理解和表现。
他不仅理解了中国抗日战胜和解放战争那段历史,理解了马来亚华人的创业和发展史,作为一个小说家,他成功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风云三部曲》中,他表现了一种历史精神,在宏伟壮阔的结构上承载着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寇的投降、国民党的溃败都使得方北方的史诗般结构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整部作品在连贯的时间“早晨——上午——黄昏”中一气呵成,首尾呼应,小说的史诗般的结构与历史发展轨迹合拍,更显出一种恢弘和雄浑的的气度。
(二)白描手法的运用应用的文学创作上的白描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勾勒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方北方的小说极少对人物和环境以及气氛作精致的描写,他主要还是采用叙述的笔触,在故事的矛盾中去凸现人物精神和精神状态。
有时他用两种不同的行动结局作为比。
如《头家门下》的史德林的贪婪悭吝,史宽容的阴险毒辣,史舒荣的荒淫堕落都在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和对比差异中凸现出来,无形之描写有神来之异彩。
136-138)(一)情真意切。
梦莉散文以情贯穿全文,其情包括人情、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民族文化情。
以情动人、状物写景则融情于物、注情入景;叙事说理则寓情于事,情理相应。
梦莉散文中的情景是作为文章灵魂而存在的。
她不仅善于抒情,更因为感情的真切和诚挚,使她的作品成了一个浓郁的感情世界。
她在《烟湖更添一段愁》中写道:“把真爱奉献给自己所爱的人。
”在《雾海情天》中说:“真爱是不计一切的奉献”。
梦莉的真情实爱使她在作品中情不自禁,自然而然地流露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二)梦莉散文的语言风格极其突出。
它集中抒情美、音乐美、绘画美为一体,并以柔美见长。
A梦莉的作品无论是叙述、抒情、描写还是议论,其语言都浸润着真纯痴迷,浓厚的人情味、人情美。
B梦莉继承了中国散文讲究音乐美的优秀传统,注重音调和谐,节奏优美,朗读其散文常常有琅琅上口之感。
如她常用四字一词或一句,在音韵上对应,形式上对称,语感上富有节奏。
C梦莉的语言还富有绘画美,散文中有诗必有画。
如《小薇的同童年》中描绘环境的恶劣一段:“一天夜晚,大地格外的黑漆漆,猛然一个闪电在窗口掠过,接着就轰隆隆一声巨雷,……雷声远去,雨却更大,风也狂刮起来,整个大地像在咆哮怒吼……”这里有“色”:黑漆漆、闪电,有“声”:雷鸣、雨啸、风吼。
在声色交加极富绘画的语言中,一幅人生困境图显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小薇童年的坎坷和不幸。
165-166)(一)结构的艺术,尤其表现在长篇小说上。
於梨华能够不断地创作长篇,与她善于把握长篇小说的结构式分不开的。
於梨华的作品显示出她对长篇小说结构艺术的敏感和创造艺术结构的能力。
其长篇小说机构表现出两个特点:1、作品沿着主要矛盾展开情节。
其他事件围绕主要矛盾演进,有放有收。
这样既展示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又可以集中地表现主要人物的心理性格。
2、作品中的主要矛盾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物心理、性格的发展。
如《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主要矛盾是牟天垒对美国生活的厌倦。
而意姗则极力想去美国。
期间的纠葛是小说的主线。
(二)丰富的感性世界。
A於梨华特别善于描写,如牟天垒从美国回到台湾家中,作品没有仔细交代他在美国的生活,而是直观描写他在美国的几张照片。
B善于比喻。
如如嫚在梳妆台前看到“照片里的人她不认识了,镜子里的人,她也不认识了,更不想去认识了”。
镜子里的人代表现在的自己,照片里的人是过去的自己。
写出了如嫚的凄苦心境。
伦理对人性的压制没有也不可能最终消灭人的自然性,它只不过使其遭受扭曲以至变态。
她曾要求庆生带她走到遥远的地方,她也知道社会容不下她的爱情,因此在真正面对现实时,她感到绝望。
(玉卿嫂年轻守寡,到容哥儿家帮佣。
暗下里对庆生产生炽烈的痴恋。
发现庆生另有所爱时,她感到绝望,杀死庆生,也自杀身亡。
)(167)二十五、白先勇小说。
主要表现为:(一)卓越的形象刻画(170)白先勇的小说特别善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人物刻画上,作者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既有典型环境、典型氛围的创造,又有细节的描写,同时采取意识流、象征、对比等手法。
如《芝加哥之死》中,吴汉魂在芝加哥的具体生活没有描写,只写他的书籍。
吴汉魂把自己囚禁在数的高墙之内,暗示他与世隔绝。
再如《滴仙记》中李彤的佻达与疲惫的对比,显露了人物性格的隐私。
(二)全知的叙事与戏剧化叙事的结合全知叙事视角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段,它的优点是叙事简洁明快,人物、情节转化自如,但其缺点是拟真性效果不强。
白先勇没有舍弃传统小说的明晰性,但又经常采取与戏剧化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叙事人和角色的统一。
例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金大班的泼辣无耻又天性未泯。
快。
这个别开生面的出场,既为江、余两人的认识与相爱开了一个头,同时也为江啸风的人格定下来一个基调。
他弹奏的虽然是西洋乐器,但那乐曲却纯粹是中国气魂的,既有音度平和幽婉的东方气氛,同时又有唐诗的空灵深远的境界,带有中国特有的大气磅礴与含蓄。
这首钢琴曲,生动地渲染了江啸风的中国意识。
他的指导教授对他十分器重,希望他能创作一部西方的现代交响乐,再拿一个音乐理论博士的头衔,这样就有资格在德国留下来了。
但放弃了本来唾手可得的诱人的职位和忧郁的生活,甚至不得不与他深爱的人余织衣闹翻,毅然回台湾去,在寂寞的环境中创造我们的歌,推广我们的歌。
后来在一次因台风袭击以至海水少年高涨的自然灾害中,他救起了落水的老人和小孩,自己则被水淹死了。
(173)与都市有关。
她的小说揭示了都市生活的特性,都市人性的秘密。
(176)1、民族文化传统往往成为诗人想象的诗意的空间。
《江河月》中,作者的想象如月夜中浮动的月光,拂过“从阿拉斯加到白令海峡,从塞纳河旁道罗马公园;拂过中国古老的历史,历史中的传说”。
但诗歌又收束于明净的月光,月光下的江河。
这月光、江河成了一种精神氛围,成了一种血脉之源。
“多少儿女,多少心,心心相连爱母亲;多少游子,多少情,情深似海海无边。
”表现对东方古老意境的沉湎、流连。
2、对内心情结的解析。
如《父亲》《母亲》两首诗的起笔低沉而直接,把感情迅速地激发了除出来。
“曾为此感到痛心,他将他父亲怀中的黄土,那一抷数千年的黄土,给扔了,父亲在地底下痛哭。
”“曾为此感到伤心,她将母亲家乡的筷子给折了,母亲在黄泉中抽泣。
”诗中的“他”和“她”失落于异国的“洋房、小车”,“金银首饰、公寓别墅”,但物质的迷蒙不能置感情的失落不顾而长久地沉睡,醒来时必然是强烈的感情震动。
“一阵西风卷起”,“一阵雷声,一阵闪电”,诗歌用自然地景物来比喻内心世界感情上大幅度的波动。
震动后的清醒时精神上、感情上的回归,于是被怀疑、被否认的父亲、母亲又回到了游子的心中。
(184)写得很感人。
许世旭的父亲是患胃癌去世的,临终前经过两个月的痛苦折磨,辗转呻吟,许世旭身为人子,眼看父亲如此受苦,心如火焚。
后来父亲病情急转直下,他终于忍不住热泪盈眶,端正地跪在父亲身旁,说道:“爸!您到您平常喜爱的青山区,永远注在哪儿不知该有多么舒服!现在您将变成仙鹤展翅翩翩,到那无尘染的天国获得永生,祝您忘掉一切,无牵无挂的飞去吧!那将是非常轻盈愉快的,您喜爱的子女们也将有一天会回到您的身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