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读书报告考核表 姓 名 郭自青 学 号 20070342 院(部) 社会科学基础部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 研究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报告日期 报告范围及人数
报告题目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报 告 内 容 简 介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伟大价值目标,也是历史发展赋予我们的时代任务。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都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出发,研究了我国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继承和创新,同时指出和谐社会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和最佳状态,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和开放的历史进化过程。
评 分 表 导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评分项目 评分要素 评分 文献阅读及选题意义(20%) 学习态度、选题意义 文献资料检索能力
文献资料综合能力
报告内容(50%)
内容新颖性
反映国内外进展与动态 主题是否清楚 表达能力(20%)
条理是否清楚
语言流畅;板书 回答问题(10%)
问题理解及回答正确性
思路敏捷性 总评成绩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源起——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在于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一)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一种心理依赖和心理期盼状态,反映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匮乏状态。马克思说:“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人的需要既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又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也可以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一种体现,“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人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才进行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需要的满足和满足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人自身的发展。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和全面,标志着人本质力量新的呈现和人存在的充实。人的需要是一个不断反复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这必然导致人的需要的日益丰富和全面。人们的需要虽有物质需要或生存需要,但更重要的在于发展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于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统一,实现了人的需要的真正丰富性。这不仅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人类从动物界中超拔出来,形成独立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据。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在个人身上的集中表现,就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发展的核心是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精神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和体现,马克思称之为“人的本质力量”,是主客体对象性关系得以建立的必备条件。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那里主要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而且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本质在人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内在本质只有在全面而丰富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表现和实现,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其交往关系的发展,是对社会关系的不断突破。个人与他人的普遍联系首先表现为物质交换关系,这种物质交换关系使人们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中突破出来,使个人活动的空间得到大大的扩展。人们在建立物质交换普遍联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出政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等,正是有了这些关系,个人的类的社会性才能算是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四)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就是人的个体性,它是个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活动素质等各种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或心理特征。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都是没有个性的,“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有个性的人”才能代替“偶然的人”,只有“在这个机体中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人的个性就是人的个体性,就是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与他人相比的不同特性。 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但这一理论真正在中国得到贯彻和实施却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又有远见卓识地提出了我国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毛泽东同志对人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问题,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创造性地使之变成实践的活动,突出强调了实践活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实现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毛泽东指出:“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己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一一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二)邓小平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以思想观念的解放为先导。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的思想革命,批判了“两个凡是”,开展了关于实践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系列举措,在全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国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得到了一次大发展。历史经验表明,人的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精神力量,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 2.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只有通过这种改革,才能保证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和公正的权利,才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社会物质条件。改革的同时要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开放中“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丰富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使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生产力的发展,确实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的全面发展还要表现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上。邓小平1992年指出,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实施。 4.培育“四有新人”。邓小平他非常重视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通过培育“四有”新人来提高人的素质。邓小平把理想、道德、文化、纪律提到了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的高度,从而紧紧抓住了人的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三)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的这段话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生产力需要有先进素质的劳动者来掌控,这就需要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关键的途径在于通过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先进文化为依托,在人性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掘进,达真、向善、求美,建构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和人格特征。真正使现代人格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获得了自身的解放。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江泽民指出:“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际上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条件。 (四)胡锦涛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民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把人作为价值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