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史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史


四个发展演化阶段, 形成巨厚的海相一陆相沉积地层。
震旦系一中三叠统主要为海相沉积地层,以碳酸盐岩 为主。夹碎屑岩,厚4100~7000m。上三叠统一第四 系属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厚3500~6000m。形成多 套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藏。
从石油地质条件看,四川盆地烃源岩丰富,具有碎屑岩
和碳酸盐岩两种烃源岩类型。碎屑岩主要由灰、深灰、灰
黑色泥质岩、炭质泥页岩和煤组成;碳酸盐岩主要为灰黑、
深灰色泥灰岩和泥晶灰岩。烃源岩表现为以深灰、灰黑色
为主,还原环境沉积。储层比较发育。 此外,四川盆地沉积地层中断裂、褶皱比较发育,形 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圈闭构造与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四、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
四川含油气盆地作为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
洋构造域之间一个大型海相、陆相叠合盆地,发
B.澄江期晚期一印支期中期
构造旋回 构造运动主要
表现为隆升和坳陷的地壳升降运 动,主要是一套稳定的巨厚的海 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火山岩沉 积,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隆升和 坳陷的地壳升降运动,显示四川 盆地处于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和 伸展构造动力学环境。
C.印支期晚期一燕山早期
挤压应力导致扬子板块后缘岩石圈发生挠 曲形成弧后边缘海盆内侧的隆起和与之平 行的盆地周缘坳陷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陆相盆地。盆地内含有丰富的天
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二、盆地动力学演化
1
喜马拉雅期一现今
2
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期
3
印支期晚期一燕山早期
4
澄江期晚期一印支中期
5
晋宁期一澄江期
A.中—晚元古代晋宁运动、澄江运动
扬子地台基底形成阶段
时期:晋宁运动
洋壳俯冲
时期:澄江运动
江南古陆形成
中三叠 世末,古 特提斯 洋关闭 及其洋 壳与扬 子板块 之间的 俯冲碰 撞
扬子西缘、北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活 动大陆边缘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 扬子西缘、北缘迅速由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转化为前陆盆地陆相沉积 扬子地台被动大陆边缘隆起带形成早期的 推覆构造作用 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的古岩溶风化 剥蚀面标志着扬子西缘、北缘开始进入前 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历史阶段
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史 和油气成藏条件
汇报内容:
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盆地动力学演化
1 3 2 3 4
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
一、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四川盆地的大地构造位
置属于扬子准地台的一个次
一级构造单元,是由盆地周
边的褶皱和断裂围限起来的
一个大型构造沉积盆地。沉
积建造特征表明:四川盆地是在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的
四川盆地处于挤压构造动力 学环境
D.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旋回
沉积盖层的强烈的褶皱和 剥蚀改造阶段。仅在盆地 边缘接受了少部分白垩系、 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沉积, 表明在该阶段四川 盆地整体处于挤压隆升构 造动力学环境。
、四川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四川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 大型古生代一中新生代海相一陆相叠合盆地。经历了
育了巨厚的海相一陆相沉积地层,特别是盆地发
育厚度较大、分布稳定、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处于
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在我国海相和陆相含油气
盆地中占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天然气资源
比较丰富。
目前,已在龙门山中生代前陆盆地和川东、 川南浅层气田进行油气勘采,盆地的其他地区尚 有空白,在古生代一早中生代海相和晚中生代前 陆盆地两个层次盆地中有望再次发现大、中型油 气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