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社会生活中影响青少年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将社会规范内化的过程。
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影响着其社会性的发展,而社会性的发展又会对其自身的发展、甚至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而,目前,对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对个体的认知、社会性个体评估、网络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
作为社会中具有生命的人,只有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任何一个“社会人”都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
因为社会化不仅规范人的社会行为,培养人的同一性,地位的认同,而且还影响人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传递知识经验和技能,既有利于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递,也有利于个体的社会适应。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健康与否关系着一代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稳定,为了促进青少年社会发展,为了使青年的心理和行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充分重视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一青少年的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社会化也就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作为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特性,主要由人的物质组织结构、生理结构和千万年来与自然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特性,如食欲,性欲,自我保存能力等等。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
人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人类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也有一部分对社会不利的性质。
通常把一些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有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社会性,如利他性、服从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而把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不利的基本特性称为人的反社会性。
一般人的反社会性是由于把人的自然属性发挥到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地步。
如利己发挥到损人、损害公众、损害社会;自我保护发挥到残害其它生物,甚至其他的人等等。
所以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了社会性和反社会性两个方面。
在人类进化的现阶段,人的社会属性基本上是后天形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
二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1.对个体的认知
1.1生理状况
个体的生理状况主要包括个体的健康状况和个体的外在审美评价。
他们都影响着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进程及其发展的好坏。
1.2心理状况
包括个体的智力、情感、性格、能力、心理成熟的程度。
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能力等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评价以及影响着个体价值观念内化的水平,从而影响社会化发展的质量。
2.社会性客体的评估
个体的社会发展的好坏不仅与其自身条件(个体的能力和努力程度)相关,而且目前,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个体的社会资源为个体的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充分的条件。
3.网络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产业已广泛的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世界上每件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不例外,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它的高传输速率为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交往关系;消极影响主要是互联网的隐蔽性造成网上信息泛滥和不健康思想渗透,其虚拟性淡化青少年在现实社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还有就是互联网丰富无边的内容,制约和削弱了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社会团体
4.1家庭、
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如家庭种族、阶层、宗教、父母经济、生活方式和文化教养会对而个体的观念、心理、行为发生影响。
家庭环境的独特意义在于对个体感情和爱的培养,早期与父母的接触,是个体的智力、情感的发展基础,对他或她能否理解,接受和给予爱,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的权威对个体社会化有巨大影响,由于个体在早期生活和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很容易使父母成为个体心目中的全知全能的权威,而父母借助这种形象和个体交流,对个体的观念、心理、行为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
4.2学校
在传播文化技能与知识遗产、灌输以广大社会为取向的新的角色行为、教育个体以非个人的规则和权威调整自己等方面,学校是重要的。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
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教育条件,使学生进行专门化的学习,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
青山年面临家庭以外广大社会,接触更广泛的社会角色和文化,聆听老师告诉他们的社会对他们的期待,接受同学和他人对他们比较系统的评价,学会对非个人规则和权威的遵从,在与人交往中的合作性和独立性。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还起到筛选作用,决定着今后发展和职业生涯。
4.3同辈团体
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也受到了同辈群体的重要影响,同辈群体由拥有相同社会地位、兴趣爱好相近、年龄相仿的人构成。
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下,青少年能较为独立地交流,扮演多种角色,解决人际冲突,更加充分社会化。
在潜移默化中,按照兴趣,产生共鸣,有时甚至是形成群体亚文化。
5.目前社会形势时代发展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从工业社会向信急社会的双重转折时期,在这急剧转型的时期,新一代青少年不仅面临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而且还面临网络社会文化与现实社会文化的冲突。
而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则更多受到足社会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因此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对处于这一特定时期的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因为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文化类型、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汇、冲突与整合将会越来越明显.这对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有重要影响。
此外就是对青少年价值观与道德的影响,传媒消费主义的盛行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青少年对周围的一些事物还缺乏辨别能力,偶像崇拜、盲目追星、相互攀比等等,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极大影响。
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影响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着他们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理解和实现。
在多元标准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青少年在人生价值的选择和评判上重新审视个人利益,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这其中有相当比例的青少年甚至以金钱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对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出现认识上的模糊。
最后就是对青少年权威与自主性的影响,在中国的传统的农业社会中,青少年成长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权威,而且这些权威往往是较为年长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父辈,他们几乎是青少年各方面的权威。
而工业社会中,尽管农业父辈们的全面性权威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师长们在某些领域有着自己的权威,在网络社会中,这些传统的长辈权威则是逐渐被瓦解,青少年的自主性增强。
总之,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构成了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背景,这一时期对青少年的社会性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洪守义.青年行为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Elliot Aronson等著,Robin M.Akert 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李玲玲.中国社会转型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6).
王爽
201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