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云港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案例]

连云港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案例]


开发区服务业发展
现状: 开发区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局部地区已有一定基础,例如朝 阳镇服务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三产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66.7%,基 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善。中云街道2004年第三产业产值1.142亿元,占GDP的44.8 %,接近二产所占比重47.7%。 发展定位:面向淮海地区,建成区域性物流、商贸、居住、旅游休闲、信息服务 中心,提升开发区商务服务功能、贸易流通功能、生活服务、旅游休闲四大功能, 增强开发区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的吸引和控制能力,从而提升开发区 的活力与竞争力。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结 构 形 式 立足港口和交通优 势的产业 立足周边旅游资源 的产业 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 商贸流通 旅游服务、休闲度假 房地产业和教育产业;邮电通信、金融保 险、信息、中介、研发等生产服务业;科 教、文卫、商业等生活服务业
立足连云滨海,承接东部沿海,服务淮海,辐射陇海,面向国际的 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区,连云港滨海新区的核心区; 依山望海的生态型产业新城。
开发区总体目标:
江苏全省最佳的滨海国际产业区,苏北最大的现代临港工业城和淮海 最美的绿色生态工业园,成为我国长三角与环渤海间最强的滨海新区。
具体目标: 高效、创新、开放、和谐、生态
规划内容框架
全球视野、宏观把握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规划
港城一体、组团布局的总体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弹性引导、刚性控制的产业空间分区准入控制规划 分区整合、分类控制的基础设施建设框架规划 区域一体、城乡统筹的空间整合规划
规划内容框架
发展条件 产业政策 空间特征 环境要求 竞争力评价 产业前景 空间结构 与规模 效益要求
已完成七通一平的土地面积 —————————————————*100% 经批准的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 已出让出租土地面积 —————————————*100% 已完成七通一平的土地面积 已建成面积 ——————————*100% 已出让出租土地面积 土地开发累计投入总额 —————————— 开发区已征用土地面积 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 —————————— 开发区已征用土地面积 开发区税收收入 —————————— 开发区已征用土地面积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 ———————————— 开发区已建成工业用地面积 开发区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值 ——————————————*100% 所在城市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值
产业选择基本原则与流程、依据
基本原则 高端定位,符合总体功能要求 市场导向,具有广阔增长前景 立足基础,巩固提升现有产业 体现特色,突出带动支撑作用 合理布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环保至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依据 一是现有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和潜力性产业; 二是国内适应需求和市场变化、具有增长 前景的产业; 三是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产业; 四是承接国内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 五是能够发挥临港优势的产业; 六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南京城理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
开发区的处境发生重大转型
作为国家首批批准设立的14个沿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连云港经济技术开 发区规模小、位置偏、发展慢,开发区的发展长期以来徘徊滞后。
连 云 区 开发区
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整体定位
产业选择
产业空间
空间准入
研 究 框 架
分区布局 基础设施 产业布局引导 管理政策
成果内容
成果:综合报告、图则 附件:专题研究
专题一: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分析与区域定位研究 专题二:开发区产业选择与产业定位研究 专题三: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专题四:开发区产业空间的规模与效益研究 专题五:开发区的空间整合策略研究 专题六: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专题七:开发区产业的空间准入条件研究 专题八: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模式研究 专题九:中国沿海开发区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开发区产业选择方案
在重点发展产业中,围绕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延伸产业链和
实施产业集中布局,打造提升5大产业集群: ①医药工业集群。 ②食品工业集群。 ③化学工业集群。 ④机械工业集群。 ⑤纺织服装集群。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①造纸工业。
②电子信息产业。
开发区产业准入
(1)开发区鼓励发展的产业。原则上讲,上述四大重点产业都属于中近期内鼓 励类产业。同时,鼓励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医 药、依托新材料的电子信息产业、海洋深加工产品等。对于鼓励类产业,要规 定投资规模和投资密度、投资收益率、土地容积率、技术水平等标准,限制低 水平项目的进入。 (2)开发区限制发展的产业。主要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超出开发区布局分工 的产业;技术层次低、缺少经济规模的产业;与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冲突 的产业。包括:冶金工业中的钢铁、建材中的水泥等;一般性食品加工、纺织 服装等;现有产业中的小型造纸、一般建材加工、一般机械制造等;基础化工 应创造条件向“南翼”化工园区迁移。 (3)开发区外布局的产业。主要包括为环境风险和公共安全风险大的产业:高 污染且难以治理的产业;具有高危险性、易燃、易爆的产业。具体讲包括:铁 合金、电解铝及氧化铝、焦炭、电石等冶金工业;污染重点且较难治理的化学 工业;纺织中的印染工序,等等。


三个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带:

空间布局结构
五个产业区:宋跳-大浦产业区;中云产业区;台北东产业区;台北西产业区;朝阳产业小区
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产业空间系统
产业空间系统划分:总体形成综合产业片
区——产业小区——产业单元系统。
产业区:以一种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兼容 并存,配套独立生产服务设施和简单生活服 务设施。用地半径控制在2-4km。 产业小区:以一种产业为主体,配套产业共
作为126平方公里城市空间的产业布局规划,是中观尺度的城市专 项规划,经过和开发区各管理部门以及部分项目单位的深入交流和 共同探索,逐步明确产业布局规划的作用是:全面对接和落实连云 港东部城区发展战略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整合细化和适度调整原 开发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衔接和指导各产业片区的详细规划与城 市设计,统筹计划、土地、环保、规划等不同部门的管理要求,形 成相关部门产业项目审批的共同平台。
生形成集群,配建简单的服务设施。有自己
的产业服务中心、以及若干工业生产单元。 占地约2-3个平方公里 ,产业服务中心占地 约5-10公顷。 产业单元:在城市干道之间,公用一定的能 源动力等基础设施。有独立的供电、给排水 系统和其他生产必需的设施设备,可独立计 量,明确费用承担的若干标准厂房组成。
图3-7产业区分级模式图
西发展片区、
由台北东组 团和中云组 团构成东发 展片区,朝 阳高教园区 为独立功能 组团。
空间布局结构
三条产业发展轴
依托新浦主城发展的 新浦城区→宋跳-大 浦组团→台北西组团 的产业发展轴(新港 路); 依托港口发展的港区 →中云组团的产业发 展轴(疏港东通道) 港区→台北东组团、 台北西组团的产业发 展轴(新东方大道) 发展轴。 沿新港城大道-昆仑 山路的公共服务设施 集中带; 沿大港路与新光路的 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带 ; 沿新港城大道与242省 道的朝阳公共设施集 中带。
培育完善城市功能 的产业
第二部分
总体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港城一体、组团布局
基本思路与内容
2004 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通过对开发区空间演化过程、空间利用特征的分析,规划明确了开发区的空间容量和空间结 指标名称 国定标准 计算过程 测算结果 构,对产业空间和城市总体空间的布局关系进行了统筹考虑,对产业空间的空间布局进 土地开发进度指标 行了总体安排,对产业空间系统进行了详细划分。 土地开发率(%) 土地批租率(%) 土地建成率(%) 东部为 80, 中 西部为 60 东部为 80, 中 西部为 60 东部为 90, 中 西部为 70 东部为 2,中 西部为 1 东部为 10, 中 西部为 5 东部为 1,中 西部为 0.3 东部为 25, 中 西部为 15 东部为 200, 中西部为 150
老城区
开发区的处境发生重大转型
2005年以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要变化: 1)发展机遇发生变化; 2)发展空间获得突破; 3)发展区位有所优化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部沿海和江苏东陇海与沿海开发的重要空间载体 两大城区 的边缘区 126平方公里 新连云港: “一体两翼” 的中心区位
70.7 20.0 57.8
土地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 土地投入指标 (亿元/KM²) 土地产出值标 (亿元/KM²) 土地收益指标 (亿元/KM²) 工业用地效益 指 标 ( 亿 元 /KM²) 工业用地比较 效益(%) 1.12 3.83 0.57
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指标 26.50
160
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用地性质 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合计 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51.72 19.54 10.44 11.64 32.89 126.23 占总用地比重(%) 41 15.5 8.发区划分 为两大发展 片区和一个 独立功能发 展组团:由 宋跳-大浦 组团和台北 西组团构成
规划目标与原则
“准确定位,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弹性开发” 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和谐发展、效益优先
第一部分
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规划
全球视野、宏观把握
开发区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思路
上位规划 与政策 要求
区域战略 地位分析 竞争力 分析
功能定位 产业特色 分析
形象特色
价值追求
开发区功能定位
开发区综合定位:
主目标
重点产业选择
选择流程
关 联 度 与 带 动 性 动 态 比 较 优 势 可 持 续 发 展 要 求
基 准 层
竞 争 力 水 平
市 场 增 长 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