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第2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 表情、衣着特点,纤 夫这份工作怎么样?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
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
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该画描绘了在伏尔加河畔一 组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奋力拉纤的纤夫群像,反映了俄国纤夫 苦难的生活,寄托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
《拾穗者》(油画)米勒(法国)
《拾穗者》
《拾穗者》是法国巴比
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 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布
面油画,现存放在巴黎的 奥塞美术馆中。该画描绘 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 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 景,该画人物形象造得真 实生动,色调明快柔和, 凝聚着米勒对农民生活的 深刻感受,是现实主义艺 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劳动创造世界
坚的记体术材以的古造
强 艰辛 录 验 家 , 劳 艺 至 了
……
、 欢 乐 与
了 的
反 映 了 艺
动 者 为 题
术 作 品 都
今 , 大 量
世 界 。 从
劳 动 创
感受我国画家对劳动的热爱和歌颂劳动者的画面:
《初踏黄金路》
《 初
交流探讨:
回忆你经历过的劳动场面,再欣赏本课作品,当中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细节?有哪些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提示:劳累、快乐、热闹等
课堂作业:
画(或临摹)一幅以劳动为题材的画,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受。
踏
《初踏黄金路》是现代画家李焕民创作的 一幅版画。表现的是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后,
黄 金 路
秋收劳动结束后,大家都不愿回家,用唱歌 》
跳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因为改革后,西藏
( 版
农民不再给别人劳动,政府不收农业税,粮 画
食都是自己的。农民那种高兴的心情、无拘 无束的感觉传达出来,表现百万农奴站起来
) 1
9
的感觉。 它生动地记录了新中国藏族人民的 6
生活状况,更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揭示了新社 3
会人民的精神状态。
李
焕
民
东汉(25年—220年)
牛!你了解吗?
问? 怎么欣赏美术作品? 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感悟式鉴赏: 面对一件动人的美术作品,我们也会激情澎湃,任由思维弛聘,这种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画 面的观看方式,就是感悟式欣赏。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2、形式鉴赏: 美术作品最先表现的是他的表面形式.从形式的角度欣赏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艺术形 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重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形式的分析和把握。 3、社会学式鉴赏: 许多美术作品都有着特定的内容和意义。这一类型的鉴赏方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 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理解。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性或情节性 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
作者简介: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 宾(1844~1930),
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 画家,“巡回展览”画 派的杰出代表。列宾是 极有责任感的民族画家, 他的作品饱含激情,对 人物的刻画极有深 度.深刻地展示了俄罗 斯人民的苦难生活,鞭 挞了沙皇制度的腐朽和 没落。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格鲁 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妹多而和睦,自幼参加田间劳动, 淳厚朴实是他天生的秉性,勤劳清贫成了他生活的习惯。他 23岁到巴黎,拜画家德拉罗什为师,由于师生不和谐而离开。 到卢浮宫向米开朗基罗、普桑、曼特尼亚作品学习。1849年 迁到巴黎附近的枫丹白露,后又迁到巴比松村定居。以《簸 谷者》为起点,开始了他那伟大的农村风俗画的创作。此后 27年坚持边劳动边作画,上午下地干农活,下午在家作画, 生活贫困,常有“断炊之虞”。他的绘画主要反映农民生活, 他满怀对受苦农民的无限深情,以深厚朴实的绘画语言去歌 颂农民那种真挚、勤劳、朴实、善良的美德,反映他们生活 的不幸与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