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论文
摘要:一座优秀的教育建筑应是一座有文化、富人性的建筑,能够表达物质、艺术和精神的三重内涵,它不仅应具有体现教育文化信息的基本特征,亦应成为实现传递教育文化信息的载体。
“以人为本”的教育建筑设计理念要求人至整个校园环境的布局规划、造型创意,小至细部的雕塑、线条的刻划等,都要顾及教育这个特殊氛围目前的或潜在的发展需要,都要注重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身心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建筑无论在造型、色彩、校园的绿化美化、园景设施的布置和庭园景观的设计上,都应以美学的理念为基础,并应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要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塑造一个优雅、宁静而有文化和时代气息的校园环境,让萃萃学子陶然其间、怡然自得,实现教育建筑使用价值的深层次开发,这就是建筑设计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
引言
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服务设施,像其它社会产品一样,它不可能不经过历史更新与换代过程。
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
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坚持典雅、庄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质特征。
教育建筑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人对建筑的感情要求。
建筑是有感情的。
建筑的情感是通过建筑的造型、体量、色彩、空间变化……等方式表达的。
另外人不是抽象的,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环境中、自然条件下,因此,建筑设计师设计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学
生的生活方式,结合社会流行的时尚和审美倾向,并且仔细研究校园所能体现的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1教育建筑的功能体
(1)满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各种活动;
(2)满足师生间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的活动需要;
(3)满足师生生活的空间需要;
(4)提供具有人文性,艺术性,并使其具有高品味的文化氛围的环境,给师生们以精神营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2“以人为本”优化教育建筑形式
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
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典雅、庄重、自然才是其本质特征。
现在有些设计,过分强调造型,体型过分夸张,装饰过分豪华,违背了教育建筑的本质。
因此,校园建筑形象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以功能的实际需要来分割立面和开窗,强调韵律与节奏感,巧妙运用材质进行搭配,摒弃无谓的装饰和多余的构件利用建筑自身的真实结构解决建筑舒适性问题,使其更符合可持续发展之道。
(2)不要滥用蓝色或绿色的玻璃窗。
有色玻璃会大大降低窗户的采光系数,甚至在白天都需要人工照明。
更为有害的是,有色玻璃改变了室内正常的光环境,损害了还在发育期间的学生们对色彩的正常感觉,不利于他们的视觉健康。
(3)尽量少用玻璃幕墙,因为幕墙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性能很差。
尤其大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财力,通过空调的手段调节室内环境。
(4)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在窗户可采用铝合金轻质遮阳板,或在窗户上下窗扇分隔处用混凝土挑板做水平遮阳板,选用无色玻璃,这样不仅为教室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环境,还可成为立面的构成要素,形成建筑的性格特征。
3引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空间的设计
环境对于人心理的影响,以及反馈对人情绪的感染,都会产生物质的效应。
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在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下,无疑会更多的诱发思想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这对教学、科研的作用虽是无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
现代的校园的环境设计,应该立足于创造优美高雅有文化的校园环境,以适应人的精神需要,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
如立体绿化、室外美术、雕塑、以及精心设计的叠石、草坪、流水、花从、石灯及小建筑等,在这极富高雅格调、传统与现代交融、给人以美之享受的校园中,师生智慧之火花怎能不奔放呢?
3.1创造校外环境与校园环境协调统一
校园环境规划设计要突出木地色彩,反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教育环境,文化品位要高、要与人文景观建设结合起来。
校外环境与校园环境协调统,这样既能给学生一种美感,也能潜在地产生一种进取的心态。
3.2使用环保无害化材料,使学生处在健康的校园环境中
室内某些高放射性建材(如天然装饰石材)中有氛气释放,氨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放射性气体,能导致癌变的发生率提高。
此外,伽玛射线,装修材料及办公家具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及材料脱落的纤维等也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出于对学生生存空间健康的要求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考虑,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应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资源,回收物,及无害化、无污染的材料。
3.3空间设计
共享的资源空间、开放的教学空间、研究性空间和人际互动与交流的空间是现代教育建筑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教育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设计研究应朝实现此目标的方向进行。
3.4环境营造
教育建筑综合体在通过空间构成方式解决物质性功能的基础上,最重要的乃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提供场所和可能。
在建筑环境营造中,一方面将建筑与自然结合,通过设计将绿化引入室内,提供充满生机的、令人愉快的视觉效果和健康环境。
另一方面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设置多层次的交流空间:设置一些无明确用途的“非功能空间”如平台、庭院、廊道、屋顶花园等,将非功能空间与功能空间并重处理;将某些功能空间,如交通空间加以变异、局部放大、改变通常尺度,以提供社交可能发生的场所;在上述空间的设计中,安排室内、室外各种适合人们停留、小憩、谈话的场所、角落,放置舒适的座椅、沙发,并设置投币式自动售货机或小卖部、
小吃部。
创造良好的交往空间,给师生提供较多的交流机会,各种信息、情报、知识、思想,在此相互交流、传递、
碰撞。
教育建筑综合体传达出一种崇尚广博、自然、深邃的文化气息,使学生能感受一种美妙、高雅的气息,并在这种文化气息的熏陶和鼓励下自由地学习人类文明的各种知识,自由地进行理性思考、探讨和创造。
4结论
一座优秀的教育建筑应是一座有文化、富人性的建筑,能够表达物质、艺术和精神的三重内涵,它不仅应具有体现教育文化信息的基本特征,亦应成为实现传递教育文化信息的载体。
“以人为本”的教育建筑设计理念要求人至整个校园环境的布局规划、造型创意,小至细部的雕塑、线条的刻划等,都要顾及教育这个特殊氛围目前的或潜在的发展需要,都要注重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身心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建筑无论在造型、色彩、校园的绿化美化、园景设施的布置和庭园景观的设计上,都应以美学的理念为基础,并应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要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塑造一个优雅、宁静而有文化和时代气息的校园环境,让萃萃学子陶然其间、怡然自得,实现教育建筑使用价值的深层次开发,这就是建筑设计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健.某校区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0(23)
[2]李一峰,钱臻.浅议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图文行政楼设计[J].山西建筑,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