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受众角度看微博的现象以及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从受众角度看微博的现象以及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分类号:单位代码:10452专科毕业论文从受众角度看微博的现象以及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姓名学号年级专业系(院)指导教师2012年5月22日摘要从2009年8月开始,红遍大洋彼岸的微型博客延伸至中国,引发了一场“围脖”热潮。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每次发布消息有字符数量限制。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向网站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同时可以实时跟帖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

特别在2012年两会当中,微博发挥了新型传播方式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微博;受众;需求满足目录1 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1)1.1 满足受众的安全需求 (1)1.2 满足受众的社会需求 (2)1.3 满足受众的尊重需求 (2)1.4 满足受众的自我实现需求 (3)2 从受众视角解读微博现象 (3)2.1 从“使用与满足论”看微博现象 (3)2.1.1. 满足信息加速传播的需要 (3)2.1.2 满足简单易得的需要 (4)2.1.3 满足人际交往互动的需要 (4)2.2 从“受众的基本权利”看微博现象 (5)2.2.1选择权 (5)2.2.2 知情权 (5)2.2.3 表达权 (6)2.2.4 监督权 (6)参考文献 (7)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Web2.0 时代新兴起的一种SNS (Social Network Site)形式,是一种集信息传播、获取、分享和互动的新型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如QQ、MSN 等)、web 等方式更新博文,组建个人社区,关注目标对象,获取外界信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信息的传播方式多元化,有文字、图片、视频等。

微博的价值在于及时传播、分享、沟通信息,实现个人情感宣泄、经历记录,新闻或观点的实时发布。

微博还可以选择要关注的对象,随时获取相关信息。

国外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

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4月中旬,Twitter 全球用户数已达105779710 位。

四月间,Twitter 的日均注册数约为30 万人,独立访问量达1.8 亿。

Twitter 每日的访问量已达到30 亿(指通过各种API 向网站发出的请求),而年增长率达1500%。

目前,国内也出现了许多类似Twitter的网站。

最早的是2007 年成立的叽歪、饭否,2009 年8 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人群的视野。

2010 年初,搜狐和网易微博分别开始内测,腾讯也贴出内测通告,至此,国内四大门户全部拥有微博服务。

除了门户网站外,还出现了一些独立微博,如follow5、嘀咕等。

1 微博对受众需求的满足“使用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需求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向上,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将采取行动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博是如何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的?现从需求层次论的角度,探讨微博对受众的需求满足。

1.1 满足受众的安全需求微博通过实现受众的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满足受众安全需求。

社会知觉指在社会情境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人、对己和对社会群体的知觉。

微博对受众安全需求的满足,一方面表现为微博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微博具有整合信息的特点,使受众可以获得各种信息。

特别是通过提供关乎受众自身利益的信息,实现受众的社会知觉。

玉树地震发生后,微博迅速发布有关地震的消息,使受众及时了解震区同胞的情况,如是否发生余震,救援进展和伤亡人数等。

另一方面,微博满足受众的心理安全。

受众由于害怕被孤立,在进行选择时,往往具有从众心理,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作为选择标准,以保证自身安全。

微博提供可供受众选择的各种关注对象,使受众了解大多数人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和行为。

受众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自身行为的参照,进而确定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

这也正是李开复等名人的微博越发火爆的原因。

在这些微博中,受众可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并与主流观念保持一致,不致被孤立,求得心理安全。

1.2 满足受众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友爱和归属等。

作为社会成员的大众属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社会群体,都有一种社会归属感,或群体归属感。

根据德国哲学家于尔干·哈马贝斯提出的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概念,微博是具有虚拟社群(Virtual Community)属性的公共空间。

哈马斯认为,公共空间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权威和其他共同关注的问题做出评判”。

微博为受众提供了自由表达和信息共享的公共空间。

在这个公共空间里,受众可形成人际交往,满足社会归属需求。

因此,微博成为了拓展人际网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受众根据同嗜性,选取与自身具有共同兴趣的关注对象,建立联系,形成社会环。

受众一旦遇到问题,就能够从社会环中获得支持。

如炒股者会选择关注有关股票的微博,随时了解股市的动态。

受众在微博中获得的支持和认同度越高,社会归属感就越能得到满足。

1.3 满足受众的尊重需求尊重的需求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即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

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微博采用UGC (User GeneratedContent)形式,即用户原创内容,使用户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微博赋予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权,改变了受众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状况。

加上微博的“零门槛”准入,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上表达自己,使自己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

“一颗男玉米”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在微博上,吸引了众多粉丝,目前已有32522 人关注他,他自身的尊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个人微博的火爆,说明个人在记录社会、影响社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往被忽视的个体的声音得到了重视。

微博使传播语境“碎片化”。

即“传微博使传播语境“碎片化”。

即“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简单地说,微博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统一目标、同一声音的局面,呈现出受众差异化表达和多元化的观点。

微博使受众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得到尊重和满足。

1.4 满足受众的自我实现需求微博满足受众的自我实现,首先表现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指个人意图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现象与过程。

个人往往希望在社会中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

在微博中受众也可进行印象管理,塑造良好形象。

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的微博深受围脖追捧,有很高的关注和回复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自身价值。

其次表现在,微博实现了受众的“自我推广”功能,成为受众展现自我的窗口。

姚晨、赵薇等可以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宣传自己,可以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近况,宣传自己。

如姚晨现在已经有1614288 名粉丝,高居微博榜首。

在微博中,受众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来赢得围脖的认可。

受众在微博中获得的认可程度越高,其自我推广范围越广,社会影响力越大。

2 从受众视角解读微博现象2.1 从“使用与满足论”看微博现象使用与满足论,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的受众研究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使用由个人特性和社会条件决定,当受众有一定信息的需求时,他会通过对媒介的印象来选择通过什么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媒介满足了他的需要,他会继续使用这种媒介并加深媒介印象;如果媒介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会使用其他手段来满足自己对信息的需求。

微博比起传统媒介以及网络传播的其他方式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2.1.1. 满足信息加速传播的需要以往的博客被喻为“化妆后的表演”,博文需要考虑完整的语言和逻辑,需要构思文章的结构,需要思考文章的意义,写一篇博文往往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很多人刚开始热衷博客后来都关博了;而微博就简单多了,不必考虑做文章的标题、开头、结构以及如何展开叙述,只需用一个或几个短句将心中最想说的话或者最新鲜的事情写下即可,140个字符的新浪微博深受网民喜爱。

支持手机随时更新的微博,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发表。

这种方式就保证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稳定性,“围脖”粉丝团日趋火爆。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时代,一条短信70个字,曾经创造过美国“9·11”事件新闻传播的奇迹,一条条短信发往世界各地,许多关心那场悲剧的人都在第一时间获得了真实消息。

与短信相比,微博的140个字可以容纳更多的消息,何况微博可以连续写作,比手机的速度更快,而且可以传播图片和视频,所以微博在传播即时新闻、报道突发事件、现场实况播报等方面拥有更大优势。

我们身边每时每刻的最新动态,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微博平台上得以传播。

可以相信,微博这种方式将成为更多人传播新闻的一条便捷通道,满足大家传播信息内容广和速度快的需求。

据新浪娱乐讯,2009年12月20日举行的2009年度无线音乐咪咕汇颁奖典礼中,短短两个多小时新浪微博上就有很多现场的“脖友”对此进行了直播,相关微博达到7782条,咪咕汇登上了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

从新浪微博的页面上看,都是网友第一时间自发通过手机彩信、短信在现场向朋友表达他们的心情。

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京华时报》就充分利用新浪微博平台报道有关方面的意见,在直播两会的情况时,曾图文并茂地实时直播温总理在会上的5个经典镜头、会上代表们的提案和表现等等。

2010年3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记者刘薇和江西青年曾庆香救人身亡的先进事迹就是最先在微博上向外传播的。

微博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是其他媒体包括网站所比拟不了的。

2.1.2 满足简单易得的需要一般来讲,越简单的信息、越容易发布的信息同时也是越容易译码的信息,受众使用的群体也越大;相反,信息本身在译码中难度比较大、信息的接收和发布方式比较麻烦,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受众接受群体就相对较小。

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要求得那么高;一个或几个短句(140个字符以内)将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即可,人的情感即可抒发,这符合当前网民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