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介绍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介绍



4月14日,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乒
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到达北京,
成为第一个来华访问的美国在任总统。
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 《联合公报》
联合公报指出,美国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 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都 有国家分布,目前共有200多个 政区单位,其中独立国家169个, 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各大洲 的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 非洲(51个) 亚洲(39个) 欧洲(33个) 拉丁美洲(33个) 大洋洲(11个) 北美洲(2个)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
总体比较Biblioteka 宪政的含义用由社会多数人制定或被社会多数人 承认的法律规范(特别是宪法),来 确定国家各种政治机构的设置、相互 关系及活动规则的一种政治制度。
实现宪政的必要条件
树立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在国家 宪法至上 中的最高的地位。

司法独立 一个独立、公正、坚强的司法机 关,可以制约行政机关的权力。
其他原则 主权在民、多数统治、人权、尊 重少数。
欧洲封建君主
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代 表,只有君主的权力才 是上帝授予的,此外的 其他一切权力都不是上 帝授予的,而是君主授 予的。 人们要服从君 主,就是在服从上帝。
天赋人权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造物 主赋予人们某些不可转让 的权利,包括:自由、财 产、安全、反抗压迫、追 求幸福等权利。
法 国 浪 漫 主 义 画 家 德 拉 克 罗 瓦
主权是什么?
关键词: 最高、权力、国家
主权 国 家 权 力
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一)主权的定义
国家固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对
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分 任何其他权力不得高于或平行它。 为 国际主权 表现为在国际交往中,本国
主权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性。
国内主权 表现为主权的至高无上性,
(二)主权的特征
人民主权说
资产阶级大革命以来
天赋人权
国家权力来自于全体 人民,全体人民掌握 主权,而政府掌握治 权。政府受人民的委 托,执行主权者的意 志,应向人民负责。 人民有权推翻专制的 政府。
神授君权
米 开 朗 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 基 罗 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源
于神(上帝)。上帝在人 间的权力由最高统治者 (君主)代为行使。
制衡 :为防止权力被滥用,各权力
机关之间要彼此制约,以权力制约 权力以达到平衡。
分权制衡的特征
1、人员分离 2 3 、职权分立 、机构分立
议员 议会 立法
行政 总统 首相 政府
法官 司法 法院
(二)分权制衡的特征
职权分立:三种职权。 机构分立:三个机关。以职能分立
为逻辑前提。
人员分离:各机构成员身份是不重
(1)从政体宗旨看:是维护全城邦的公共 利益,还是只维护统治者自身的利益。 (2)从掌权的人数看:是一人、少数人还 是多数人 。
(英)戴雪 法治的含义
1、法治与专制相对。正规的宪法法律,其 地位至高无上,居于主导。
宪法至上、宪法统治 2、无论官吏和平民都受普通法院执掌的普 通法律管辖。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个人权利是宪法的来源而不是宪法的产 物,由法律界定。 人民主权
合的。是衡量是否分权的标准。
权力制衡
权力制衡
消极制衡 : 由分权本身带来
每个机关都有特定的职权范围,在行使 其权力时,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 对消极制衡的补充和修正 积极制衡 : 每个机关都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 其权力的法律手段,也可以防止其他机 关专断。
(三)分权制衡的程度
衡量标准:
亚里士多德
2、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亚里士多德
法治包括两层含义:
(1)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
(2)人们普遍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 定良好的法律。
3、法律应具有至高无上性
——法治的根本保证
亚里士多德
“邦国虽有良法,要是 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然 不能实现法治。”
4、政体决定法治的实现
亚里士多德
评价好坏政体的原则:
代议制的不足:
对代表的素质不满 不能反映复杂多元的民意
代议制的发展:二战后,采用直
接民主或半直接民主对代议制进 行补充。 公民立法倡议 包括: 公民投票表决
公民罢免
分权制衡原则
含义 特征
程度
(一)分权制衡的含义
分权 :为防止权力垄断,将国家权力
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并 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行使。
民主是「民有、 民治、民享」 的政权。
亚伯拉罕· 林肯 The gove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三民主义
•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 主 的 类 型
直接民主 :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身
份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 国家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
今天的西方议会
法国国民议会
英国议会下院
以色列议会
南联盟议会
今天的西方议会
基本特点: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 明显标志:选举制和议会的存在
(二)代议制的含义
人民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行使政
治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民 主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
(三)代议制的发展
发 表 高 见
与直接民主制相比较, 代议民主制的优越性是 什么?
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相比较的优越性


第一,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与民主的实现问题。 第二,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摧毁封建政治特权的产物, 因此代议民主可为财产权、经济自由、政治自由这些 “资产阶级权利”提供牢固的保障。避免了直接民主制 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合一而造成的民主与自由的紧张对 立。 第三,比直接民主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为全人民提供 更大的自由度。 第四,代议民主是程序民主,它通过各级代表机构和代 议程序对民意进行过滤、筛选和划并简约,可以有效地 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份,避免政府决定受大众一时情 绪的影响和支配。
立法与行政两机构的分权程度 具体分析: 例一:议会制与总统制分权程度比较 例二:总统制下权力制衡的表现
议会制国家分权程度较低
议会至上:政府的权力来自议会,
对其负责,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 案解散政府。
立法 立法权与行政权有重叠,主要表
现为议会成员与政府成员身份的 重叠。内阁成员同时是议员。
行政 司法
(一)代议制的由来
古雅典的国家机构 罗马教会的发明 欧洲的等级会议 今天的西方议会
古雅典的国家机构
运作 实质
条件
公民
雅典人口约50万,但只有有公民权的人才算是公民,大约10万人
公民大会
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所有20岁以上男 公民都可以参加,约4万人。
500人会议 10将军
由公民直接选举 由30岁以上的公民组成 的公民大会的行政机构 和指导委员会
2002
不可转让、不可分割性
有多少个主权,就有多少个国家 尽管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
握和行使,主权仍完整统一。
永恒性
主权与国家共存亡,只有当国家
消灭了以后,主权才会消失。
(三) 主权来源的学说
君主主权说
人民主权说
两种学说对比
学说
时 期 内在逻辑
内容
君主主权说
封建时期 神授君权
国家的权力来自上 帝,而上帝将主权 只授给了君主,其 他的权力都由君主 授予,人民必须服 从君主的意志。
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特赦罪犯
行政 司法
法官一经任命即为终身制,独立审判, 不依附于总统,有权主持对总统的弹劾。
总统制下的权力制衡
由总统任命的法官须经议会批准,议会对 法官拥有弹劾权
立法 司法
法院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有复核权,可宣 布议会的立法违宪
法治是一种治国的手段,是作 为人治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宪政
专制
体现法治原则,奉行宪法法律至上 体现人治原则,个人意志超越于法律之上 体现多数人意志,要求按民主程序制定宪 法法律 只体现统治者意志 实质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约束,要求对 政府权力自身加以约束 虽然也可能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但却没有 对所有政府权力进行约束
共同原则
主要类型
当代发展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 共同原则
主权在民 私有财产 政治自由 法治原则 代议制
分权制衡
主权是什么?
Sovereignty,出自拉丁文是较高或更高 的意思。近代,有最高权力的意思。 古希腊罗马时期,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西塞罗等就提出国家权力应是一种最高 权力。 9至16世纪的欧洲,人们一致认为主权是 一种高于其他权力如行政、立法、司法、 军事、宗教和地方权力之上的最高权力。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人民主权学说提出者之一 卢梭
在国家产生之前的自然状 态下,由于人与人 之间的 斗争,天赋的人权不能得 到可靠的保障。为了保障 人们的生存和幸福,人们 自愿协议,订立契约,建 立国家。 —— 《社会契约论》
发 表 高 见
人民主权该如 何行使?
代议制原则
代议制的由来 代议制的含义 代议制的发展 思考
法院
由201——501 个30岁以上的 公民组成
50人委员会
指导500人会议并提 出议案,任期一个月
1个主席
执掌权力只有1天
抽签 轮流执政 直接选举
实质 :民主制度
民主的定义 民主的类型
民主的定义
民主是这样一种政体:最 高权力属于人民,管理国家的 方式是,或者由人民直接管理, 或者由人民通过自由选举制度 选出代理人,由代理人代表人 民进行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