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遗址保护案例

洛阳遗址保护案例

2、邙山陵墓群保护措施 1)保护区范围内的朝阳镇、送庄镇、平乐镇、首阳山镇、庞村镇、寇店镇、高龙镇等七个乡镇,在城 镇体系规划中不作为重点镇发展,区内不安排集中的大规模的乡镇工业用地,临近文物遗址的送庄镇工 业园区要限制规模,远期拆迁至保护区外。 2)连接洛阳市中心城市与吉利区的道路宜绕开邙山陵墓群中段重新选线。 3)连霍高速扩建工程宜原地扩建,临近陵墓遗址较近的路段,在不破坏地下文物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复 线绕行。 4)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穿越并压占东汉南兆域,宜向北改线绕行。 5)位于陵墓群中段的 314 省道,规划远期改线。 6) 位于陵墓群中段的焦枝铁路段,建议远期向西改线,避开陵墓密集区。 7)区域性的输水、输油、电力、电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选线应避开邙山陵墓群保护范围,实在无法避 开的应由考古部门提出参考意见。 8) 遗址保护区内村镇建设活动必须满足扰土深度限定,不得破坏地下遗址及文物。
邙山陵墓群形成的原因和邙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更与其紧邻古都洛阳的地理位 置密切相关。
5.3.1 自然地理环境
1、地势 古代的邙山,松柏成荫,林木茂盛,荆棘丛生,野生动物活跃。 《山海经》
称其“林木苍翠”,西晋诗人称其“蒙笼荆棘生,蹊径登童竖。狐兔窟其中, 芜秽不复埽”、“松林掺映以攒列,元木搜廖而振柯”,唐代诗人称其“城中 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旧五代史》载“守殷拥众方在北邙,憩于 茂林之下”,《古今图书集成》称翠云山“树木森列,苍翠如云”。 按今天的地理概念,邙山为秦岭一崤山山脉的余脉,东西走向,沿黄河南岸绵 延,西起三门峡,中经洛阳,东至伊洛河岸,连绵近 200 公里。而“北邙山” 则专指邙山洛阳段。邙山洛阳段,自西向东蜿蜒于洛阳市的辖县新安、孟津及 辖市偃师,海拔一般 200—300 米,相对高度 50 ~ 100 米,所在区域东西长 50、南北宽 20 公里,面积 756 平方公里。总山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低 山黄土丘陵地带。山上丘陵、岗地相间,地势起伏平缓,高敞而空旷。地表黄 土大部为第四纪更新世沉积黄土,土层深厚,厚度一般为 10 ~ 30 米,最厚 可达 60 米,粘结性好,坚固致密;地下水埋藏较深,可以成深井 (150 ~ 200 米 ), 因此黄土渗水率低。土壤类型为褐土、红粘土,保水、保肥性质良好,酸碱度 适中。其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如燕山运动早、中、晚期和喜马拉雅运 动,经过内营力和外营力,如风化、流水侵蚀,相互作用的结果。 2、水文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洛阳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00
五 . 遗产保护
分 析 篇 洛阳市城北周边区域城乡统筹规划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for the North Suburban Area of Luoyang City
5.1 规划依据
5.1.2 相关规划
二 .《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 1、邙山陵墓群保护区划 2004 年 7 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了邙山陵墓群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 保护范围 西段:洛阳市北郊、孟津县境内,北魏陵区。 保护范围一:北界孟津县游王庄村——孟津县崔沟村北;西界孟津县崔沟村——洛阳市邙山乡 冢头村南;东界孟津县游王庄村——洛阳市瀍河区盘龙冢村;南界洛阳市邙山乡冢头村南—— 洛阳市瀍河区盘龙冢村。面积 63.4 平方公里。 保护范围二:以红山乡杨冢村南、新唐村东南、上寨村南、邙山乡中沟村西、洛阳市驾驶员训 练场西、庄王山村北、苗南村西、洛阳车辆段等 9 个大冢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各延伸 300 米为 保护区保护范围,面积 2.64 平方公里 中段:洛阳市北郊、孟津县境内,东汉陵区。 保护范围:北界孟津县送庄乡东立射村——孟津县会盟镇靳村;西界孟津县送庄乡东立射村—— 送庄乡左坡村南;东界孟津县会盟镇靳村——孟津县平乐乡半个寨;南界孟津县送庄乡左坡村 南——孟津县平乐乡金村保护范围,面积 64.2 平方公里。 东段:偃师市境内,东汉、曹魏、西晋陵区。 保护范围:北界首阳山一线;西界偃师市首阳山镇寨后村、保庄村——偃师市首阳山镇小湾村、 义井铺村;东界首阳山主峰——偃师市老城乡塔庄村;南界偃师市首阳山镇小湾村——老城乡 塔庄村之间的洛河北堤,保护范围总面积 43.6 平方公里。 2) 建设控制地带 西段:洛阳市北郊、孟津县境内,北魏陵区。北界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孟津县长华乡缠 阳村——长华乡水泉沟村;西界孟津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红山乡杨冢村南;东界孟津县 长华乡水泉沟村—洛阳市瀍河区小李村南;南界洛阳市红山乡杨冢村南—邙山乡苗南村——河 区小李村南。 中段:洛阳市北郊、孟津县境内,东汉陵区。北界孟津县长华乡水泉沟村——孟津县白鹤乡牛 庄村——孟津县会盟镇李家庄;西界孟津县水泉沟村——洛阳市瀍河区小李村南;东界孟津县 与偃师市的分界线;南界洛河河道北堤。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洛阳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99
五 . 遗产保护
分 析 篇 洛阳市城北周边区域城乡统筹规划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for the North Suburban Area of Luoyang City
5.1 规划依据
5.1.1 上位规划
5.2.2 大遗址的概念及特征
1、我国对大遗址的常用定义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共同研究编制的《“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对大遗址的界定, 其常用定义如下: 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 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 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一般而言,大遗址概念的重点特征在“大”(或者叫规模特征)。并非所有的文物遗址区都能叫大遗址, 只有那些大遗址区内各种遗存以相互依存的形式而出现或者属于同一文化范畴的,且具有空间必然 联系且规模足够宏大的文物资源分布区,才具备成为大遗址。所以相关学者从大遗址的范围角度阐 述其含义为: 遗存分布范围达 30 公顷或以上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考古遗址遗迹。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已公布的六批 235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 500 余处是大遗址,占总 数的 1/4 左右,其中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遗址的重要性 大遗址以其巨大的规模、对文化面貌的整体性传承与更系统展示而具备特殊的文化价值,从这点看, 大遗址的文化价值更胜于于单个文物景点。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而言,大遗 址的价值极为清晰。“大遗址不仅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历史的实物见证,同时也 构建起了今天与历史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历史的厚度。”这种与文明 发展的关联,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使得这些城市或地区有可能通过展示深厚的历史、展示古老文明的 成就,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性格,形成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或城市的凝聚力,有利于当今城市的建 设和发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吕舟教授) 除此之外,大遗址以其规模特征以及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更有利于文化产业化开发能够促进大 遗址所在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能够形成有容纳力、完 整性的旅游景区。 综上,可以说大遗址资源特性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性,属于国家重大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 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文物价值包括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社会价值包括资源的、教 育的、文化的、经济的等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各类价值。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洛阳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01
五 . 遗产保护
分 析 篇 洛阳市城北周边区域城乡统筹规划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for the North Suburban Area of Luoyang City
5.2 规划概况
5.2.1 规划概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洛阳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02
五 . 遗产保护
分 析 篇 洛阳市城北周边区域城乡统筹规划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for the Nort邙山陵墓群大遗址形成原因
5.1.3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 4 月 1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年 12 月 29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 年 7 月 1 日); 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 年 8 月 2 日); 6.《河南省古代大型遗址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7.《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2012 年 3 月 1 日);
五 . 遗产保护
分 析 篇 洛阳市城北周边区域城乡统筹规划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for the North Suburban Area of Luoyang City
5.1 规划依据
5.1.1 上位规划
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洛阳市总体规划中确定邙山陵墓群为城市北部最 重要的调节城市生态功能的生态绿地。 总规中根据邙山陵墓群西段要求限制洛阳市跨越 国道 310 向北发展,限制孟津县向南发展;根据 陵墓群中段要求限制洛阳市向北发展;根据陵墓 群东段要求限制偃师市向西发展;根据东汉南兆 域要求限制伊河南组团向东发展。 邙山陵墓群(包括南兆域)保护范围内不设置重 点发展乡镇,控制现有村庄及镇的规模,远期逐 渐合并搬迁。
•《河南省古代大型遗址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编制当地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时,必须坚持在大遗址保护范围内不安 排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城市、村 ( 镇 ) 发展避开大遗址的原则,将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纳入城乡 总体规划。涉及大遗址保护的城市总体规划,在上报有关部门审定前,须经省文物管理局签署意见。 第十九条 大遗址的特别保护区域应当精心保护,在确保文物遗迹安全的原则下,可采取不同形式 展示其风貌和价值,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各类建筑物和居民点,应采取措施逐步予以清除、拆迁。 第二十一条 大遗址保护范围内,严禁烧砖、采石、开矿、挖塘等活动;其重点保护范围内栽种各 类经济林木,应以不损害地下遗迹为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