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单项选择1、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里的“法律”一词应做:(A)A、扩充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逻辑解释2、主诉检察官陈某办理某单位的一起走私案。
此时,他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下列哪一项?(C)A、兼顾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B、充分考虑走私单位职工的经济利益要求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D、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权衡利弊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条:婚姻法第3条、第32条、第46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该解释为:(B)A、字面解释B、限制解释C、扩充解释D、体系解释4、在法律推理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B)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辩证推理D、类比推理5、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要求是:(B)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B、正确、合法、及时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D、从重从快6、下列哪个属于正式解释?(D)A、某法学家关于刑法第14条的解释B、某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婚姻法第17条的解释C.某地税局在执法过程中对《税收征收管理法》第70条的解释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有关问题的批复7、“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
”这种推理是(A)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逻辑推理8、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的解释有原则性的分歧时,最终的解释和决定权属于(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最高人民法院C、全国人大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9、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三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伤,所以作出对其判处2年有期徒刑的处罚。
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方法属于(C)。
A、类比推理B、归纳推理C、演绎推理D、辨证推理解析: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论。
其一般形式为:A事物有a、b、c、d属性B事物有a、b、c属性因此,B类事物也具有d属性。
1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论,归纳推理主张的是如果前提为真,结论就比较有可能为真或者不是假的。
演绎推理是从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必然地推导出结论或结论必然地蕴涵在前提之中的推论。
设证推理是对从所有能够解释事实的假设中优先选择一个假设的推论,其一般形式是:C被观察到或待解释的现象待解释现象C如果H为真,那么C是当然结果如果H,则C因此,H所以H根据上述四种推理的概念,结合本题,大前提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小前提是“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结论是“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
所以法官所用的是演绎推理。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0、(2003-1-2)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
”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C )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分析:本题考查法律解释的分类。
扩大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窄时。
做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
文法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者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将“禁止攀枝摘花”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种解释与扩大解释、文法解释、历史解释都没有关系,而是从保护花木的目的所作出的解释,因此属于目的解释。
11、2008单项选择:某法院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其是用什么推理方式?(C)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C.、演绎法律推理D.、设证法律推理12、2007单项选择: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规定,但没有对“性骚扰”予以具体界定。
2007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电子信息、肢体等形式对妇女实行骚扰”。
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B)A、《办法》对构成“性骚扰”具体行为所作的界定,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解释B、《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C、《办法》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D、《办法》对“性骚扰”进行了体系解释解析:《妇女权益保障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对于法律的解释权(立法解释权),其享有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不是某省人大常委会,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所谓“变通或者补充规定”针对的是实行民族自治的地方的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根据本民族的经济状况和特点作出的规定,本题中,因为是某省人大常委会,所以可以排除“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C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所谓体系解释,就是将法律条文或者法律概念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来理解,通过解释前后法律条文和法律的内在价值与目的,来明晰某一具体法律规范或法律概念的含义,而本题中的《办法》的规定不符合体系解释的定义,所以D是错误的。
本题的答案就是B,《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效力低于《妇女2权益保障法》。
13、2007不定选择:某省人大常务委员会认为一项法律的个别条款在适用上存在某些困难,并认为有必要对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
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该省人大常委会正确的做法是:(B)A、对该条款直接作出法律解释B、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C、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就该条款作出司法解释D、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该条款作出法律解释14、在法律解释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A)。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辩证推理D、类比推理15、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B)A、某甲以自己未达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与女友结婚B、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贪污行为进行侦查C、海关工作人员对有走私嫌疑的人进行扣留检查D、法院审判员在办案中发现两人发生口角,而依事实和法律进行劝解16、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 A )(2006年卷一1题)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分析: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基础的综合性的价值准则。
结合《合同法》第41条的内容可知该条不是法律原则,而是法律规则。
因此选项A错误。
格式条款对法的正义价值有所忽视,第41条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格式条款的不足而设计,该条文规定的是对格式条款解释的一般标准和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对法的价值冲突加以解决的含义.故BCD正确。
17、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偷割电缆所致。
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
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
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
对此,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 )(2005年卷一5题)A、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B、《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C、在这个案件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D、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分析:法官作出的判断的行为是适用法律而不是事实判断的过程,这一适用法律的过程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
18、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C)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3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选项A不成立。
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推理才是一种寻找和发现真相和真理的推理。
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或真相其实只是程序意义上和程序范围内的,或者说法律上的真实与真相并不是现实中的真实与真相。
在具体操作上,进行法律推理,与其说是所追求绝对的真实,毋宁说是根据由符合程序要件的当事人的主张和举证而'重构的事实'做出决断。
选项B不成立。
法律推理不能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是为了得出法律判决的结论,找出确定的答案是法律推理的主要目的,而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法律的意义。
法律解释只是为法律论证提供了命题,命题本身的正确与否不是靠解释来完成的,它只能通过法律论证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通过法律论证,法官们可以进行比较与鉴别,从各种解释结果中找出最好的答案。
选项C成立,选项D不成立。
法律推理是人的推理,自然要受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不是完全客观的。
法官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19、在一起案件中,主审法官认为,生产假化肥案件中的“假化肥”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中的“产品”范畴,因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对“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有专门规定。
关于该案,法官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C)A、比较解释B、历史解释C、体系解释D、目的解释解析:法律解释的方法大体上都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几种方法。
没有比较解释的分类,因此,A项错误。
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本题中没有对历史资料的研究或对新旧法律的对比,因此,不属于历史解释,B项错误。
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系统解释。
这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本案中正是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因此,属于体系解释,C项正确。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这里讲的目的不仅是指原先制定该法律时的目的,也可以指探求该法律在当前条件下的需要;既可以指整部法律的目的,也可以指个别法条、个别制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