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探索与创新
从树英语教学的新观念、创英语教学的新方法、抓教育对象新亮点、定评价学生新标准四个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英语教学创新语言情境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新编教材出台后,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寻找最佳教书育人途径,但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负担过重,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困难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没有以新对新,而是“穿新鞋走老路”。
因此,创新应尽快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以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地发展。
一、树英语教学的新观念
新教材对教学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赋予了新的含义,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方法论的前提上,由用考纲、课本、教参的束缚中,转变到既重教材、大纲,又灵活的创造,从实际出发,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武装自己;从师生的主次关系上,由教师统领课堂,以教定学的观念中转变到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即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到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中,从制订教学方案到课堂内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和需要出发,
用教师的人梯作用,支撑着学生自己攀登;从教学内容的指导上,由“唯教材而问”的结构指导中,转变到按照大纲的要求选用教材,在教材的教学中采用结构与功能注重,既重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重培养运用语言能力所需要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又重培养运用语言能力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教学。
只有通过思想观念的推陈出新,对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才能使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英语教学的新方法
有创造才能有发展。
过去传统的分段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的应试教学,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交际英语的能力低,无法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
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大量的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供了契机。
教师应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创造切实可行的新教法。
1.用英语教英语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英语环境中提高交际能力。
教育学认为,人脑中存在一种先天性的语言习得装置,儿童只要置身于人类语言环境,就能毫不费力的习得言语,英语教学是由学生、英语和教学环境构成的主体三维系统,环境对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英语的择定学习都有制约作用,因此,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教学,创
造出和谐的英语环境,就可使学生自然的接受英语熏陶,提高交际能力。
在平时英语教学中,我注意尽可能用英语教学,一开始学生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过不要紧,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们就会明白常用的教学用语,而且,部分知识用英语学生也能明白。
另外,在学生词时,养成用英语解释生词的方法,即以英语释英语,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也培养了他们的英语理解能力。
以英语教英语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交际的能力。
2.设置语言情境
设置适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氛围中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教育学认为,模拟教学能使学习者扮演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
今日的课堂活动不再是讲与练的比重问题,而是使课堂的各种活动都带有模拟交际性质,并组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整体,也就是围绕有语境的篇段进行模拟交际性质的信息交流。
这与国外同行近日的热门话题text—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内涵是一致的。
我在教完“怎样问路”或“给别人指路”一课后,把路线图划在黑板上面,做问路方面的练习,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地说出了where is the people’s hospital?which is the way to post office?go along the street.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or right)it’s next to 等句子,使全班同学很快都掌握了其交际知识。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巧妙的诱导,就可使学生在自由欢快逼真的情境中交流思想,提
高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根据学生普遍好动、好问、好强的特点,组织开展英语晚会,英语故事会,英语演讲赛和英语基础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娱乐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比赛竞争中增强英语交际能力。
4.加强表意训练
表意训练,就是训练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表意训练可通过造句、翻译复述课文、看图写话、写日记、写作文等各种方式加以训练,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不同类型不同对待,基础差的可用翻译造句等形式,程度好的可用写日记、作文等难度较大的方式来训练。
不管什么方式,一定要做到“恒”,切忌“一曝十寒”,同时,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并做到学以致用。
三、抓教育对象新亮点
每个教育对象都有它的优缺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即亮点,并及时加以表扬。
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认同的手势,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夸奖的大拇指,都会使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因此,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学会善于用心观察,善于抓学生亮点,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使其增强
自信,提高兴趣,从而更全面更完善地发展自己。
四、定评价学生新标准
评价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其发展,因此评价学生不能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标准,仅仅一个分数是不足以评价一个学生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避免只以显形的评价指标为导向培养学生,即“考什么就教什么”评价什么就重视什么,培养什么。
这种片面、僵化的做法,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新要求,即无论是显性,可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的,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关注点。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寻找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构成教与学的通道。
因此,谁实施最佳教学方法谁就赢得更大的成功。
让我们共同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