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总结
为贯彻落实原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
范》、《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要求,
评估重要危险因素的变化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效率,对医院感染控制工
作进行指导、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016年7月15日对符合调查
条件的当日住院病人进行了2016年全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调查开始前向各临床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安排各科室
进行培训,按照“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说明”填
写“ 2016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及2016年感染横
断面调查床旁调查表”,分组将表格发至各科室,统一调查2016年7
月15日零点--24点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病人,不包括当日新入
院病人,要求7月18日17点30分前将填报完整的调查表格收回医
院感染办公室进行汇总、分析、统计、总结。结果如下:
一. 医院感染实查率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患病率调查
实查率≥96%。我院当日应监测人数为1124,实测1111人,实查率
98.8%。
二.医院感染现患率 调查人数1111,感染例数68/72例次,医院
感染率6.15%,医院感染例次率6.5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规定,医院感染患病率≤10%,我院感染患病率达标。根据我院日常
感染监测相比2016年1月—6月感染率分别为 0.6%、0.8%、0.57%、
0.59%、0.37%、0.42%,相差悬殊。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远高于
我院日常连续性监测平均值0.56%,提示我院日常监测医院感染漏报
病例较严重。
三.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医院感染部位下呼吸系统感染居第一。感
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49例次,占感染68%;手术后肺炎2例次,
占感染2.8%;泌尿系感染2例次,占感染2.8%;胃肠道感染2例次,
占感染2.8%;腹腔内感染1例次,占感染1.4%;表浅切口感染3例
次,占感染4.2%;血流感染10例次,占感染13.8%;皮肤软组织感
染3例次,占感染4.2%。发现机械通气相关肺炎2例次,未发现血
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
四. 病原体监测情况 医院感染病原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调查当日住院病人微生物检验120次,阳性11例,阳性率9.16%,
分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其他链球菌1
例,大肠埃希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其他肠杆菌2例,铜绿
假单胞菌2例。
五.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调查的1111例病人中,抗菌药物使用的
有405例,占36.5%。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中,治疗用药236例(58.3%),
预防用药126例(31.1%),治疗加预防43例(10.6%)。抗菌药物联
用一联285(70.3%),二联108(26.7%),三联及以上12例(2.96%)。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38.7%(157/405)
达标(根据“十大指标考评细则”要求,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规定住院患者抗
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2016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5%,较
2015年有所下降。
六. 影响因素与医院感染 2016年横断面调查我院感染病人仍然以
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
性别统计无差别,与动静脉插管,手术与否有关,医院感染与呼吸机
应用、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显著相关,提示医院感染的重点在呼吸
机应用、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的病人以及手术病人。
七.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存在的问题
1.医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
2.表格填写项目不全,有缺项,个别科室调查表填写对病原菌及
抗菌药物填写不全,医生不按时调查现象,个别医生调查结束无签名。
3.病原体名称填写不规范。
4.抗菌药物使用目地、联用情况未填写。
5.个别科室对调查重视不够,上交不及时。
八. 总结 通过调查得知,我院医院感染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感
染分布高的科室主要集中在手术科室、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神经
内科。医院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
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医院感染的重点在呼吸机应用、气管切
开、泌尿道插管的病人,以及手术病人。下一步要利用信息系统加强
对医院感染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根据分析反馈结果
指导临床科室进行防控,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与药学部加强各临床科
室治疗用药及预防加治疗用药送检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
标。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6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