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道缺铁性贫血形成的主要原因

知道缺铁性贫血形成的主要原因


专一性=D/B+D=634/700=90.6%
阳性预测值=A/A+B=23/89=25.8%
合计
89(A+B) 654(B+D)
743 (A+B+C+D)
铁缺乏症的阶段
❖ 贫血指的是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压积低于 正常人的90%或95%。
❖ 铁的状态是减少时成为缺铁性贫血,而太多 又会超载。
❖ 通过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以鉴别所处的不同 阶段。
学习目的
在本演讲中您将:
了解缺铁性贫血给全世界带来的负担; 认清缺铁性贫血的形成过程; 理解缺铁性贫血的判定与其形成过程中涉
及到的生理-病理途径之间的关系; 认可预防和控制缺铁性贫血的对策.
完成目标
本演讲结束后您将:
知道缺铁性贫血形成的主要原因; 认识与缺铁性贫血形成和鉴定相关的铁代
谢的重点; 理解缺铁性贫血的判定与其形成过程中涉
胡萝卜、马铃薯、西葫 芦、椰菜、菜花、番茄
沙拉(莴苣、番茄、绿 色胡椒、黄瓜)
抑制剂
+++ 麸皮、茶、坚果、 豆荚、多叶蔬菜
+++/+ 咖啡、玉米 +
++/+ 大米
++/+ 鸡蛋
+++
+++/++ ++/+ +
+ 菠菜

机体自身因素
❖ 铁的存储和已经暴露于肠细胞的铁的数量是 调节铁吸收的主要因素。
认知功能。
缺铁性贫血带来的后果
❖ 缺铁性贫血与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降低有 关。
❖ 工作能力降低是缺铁性贫血引起的另一后果。 ❖ 怀孕时贫血会引起早产、出生时低体重和胎
儿死亡。
铁缺乏症的预防
❖ 调整膳食 ❖ 强化食物 ❖ 补充铁
铁缺乏症的预防
❖ 调整膳食 ❖ 强化食物 ❖ 补充铁
铁缺乏症的预防
❖ 调整膳食 ❖ 强化食物 ❖ 补充铁
❖ 肠细胞上的转铁蛋白是调节铁吸收的另一因 素。
❖ 当铁的储存减少时,肠上皮细胞转铁蛋白浓 度升高,铁吸收增加。
影响铁吸收的其它因素
❖ 红细胞生成率 ❖ 生理状况 ❖ 胃液 ❖ 胃排空 ❖ 胰液分泌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 铁供给不足 食物中铁的含量低
摄入的食物中铁的生物利用度差(存在铁吸 收抑制剂或增强剂水平太低)
临床指标
❖ 结膜苍白 ❖舌 ❖ 甲床和手掌
最好的指标是哪个?
❖ 已有数种方法用于人群中铁缺乏症的检测。 ❖ 血红蛋白截止点已经成为检测铁缺乏症最为
常用的尺度之一。 ❖ 混合型分布分析是检测铁缺乏症的另一种方
法学。


贫血
正常
血红蛋白
❖ 现在对铁补充的反应也被应用来检测缺铁性 贫血。
❖ 对铁补充的反应是目前最好的检测铁缺乏的 方法。
74
1058
40
18
56
2150
51
铁的生理和代谢
❖ 膳食中铁的来源有两种:普通食品和强化食 品。
❖ 各种食物中铁的含量变化很大。 ❖ 食物中的铁以两种形式存在:血红素铁和非
血红素铁 ❖ 这两种形式的铁不仅来源不同,而且在生物
利用度方面也有差异
组织
储存 (铁蛋白)
转铁蛋白
Fe
载体 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
及到的生理-病理途径之间的关系; 认可预防和控制缺铁性贫血的对策.
介绍
❖ 铁缺乏症(ID)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营 养缺乏疾病。
❖ 高发于儿童和育龄期妇女。 ❖ 缺铁性贫血(IDA)主要影响儿童的行
为和发育,工作能力和免疫力。
❖ 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
❖ 其它状况,如疟疾或慢性疾病也是贫血发生 的重要因素。
❖ 储存区铁的含量依赖于铁的存在状态,即铁减少时 为衰竭状态,增多则为充盈状态。
❖ 在评价铁缺乏症时铁蛋白的浓度能反应体内铁的储 备状况。
铁吸收和细胞摄取的调节机理
膳食因素 物理化学形式 其它膳食成份 铁的剂量
机体自身状况
吸收促进剂
牛肉、猪肉、肝脏、鸡 肉、鱼肉
橙汁、梨汁、苹果汁、 菠萝汁
梅子、香蕉、芒果
血液
粘膜细胞 胃、肠腔
膳食中的铁
铁进入血循环和转运
❖ 转铁蛋白是体内铁转运的主要蛋白 ❖ 转铁蛋白受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的表面,
能够结合两分子转铁蛋白 ❖ 转铁蛋白浓度和转铁蛋白受体浓度都是评价
铁缺乏症的重要参数
❖ 铁需求较高的组织(前体红细胞、胎盘和肝脏)中 转铁蛋白受体的浓度较高。
❖ 一旦进入组织,铁即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 储存,这些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肝脏、红细胞和骨髓 中。
v。
v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农村人口来说,生化方法不可 能作为常规的检测手段。
血红蛋白值
临床 是 贫血 否 合计
<70g/L 23(A) 20(C)
43 (A+C)
>= 70g/L 66(B) 634(D)
70 (B+D)
敏感性=A/A+C=23/43=53.4%
铁状态的不同阶段
超载 正常 衰竭
血清铁蛋白
N
转铁蛋白饱和
N
N
红细胞原卟啉
NN
N
红细胞平均容积
N
N
N
血红蛋白
NN
N
铁缺乏
N N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带来的后果
❖ 在婴儿期进行的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与反应 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减弱以及易疲劳有关。
❖ 研究表明铅吸收增多与铁缺乏症有关。 ❖ 在婴儿期铅中毒关系尤其重大,因为其影响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 非正常的铁损失是缺铁性贫血形成的另一病 理因素。 育龄期妇女月经引起的铁损失 铁转运给胎儿 摄入阿司匹林或其它抗炎药物 这些都是缺铁性贫血形成过程中铁流失的常 见原因。
种类 婴幼儿
儿童 男性
女性 妊娠 哺乳
年龄(岁) 0~0.5 0.5~3 1~10 11~18 19~ 11~50
第一个6个月 第二个6个月
RDA(mg) 6 10 10 12 10 15 30 15 15
铁需求(推荐膳食摄入量)
缺铁性贫血的评价
❖ 用于评价营养铁状态的指标分为两种:临床 指标和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指标是用于评价缺铁性贫血最常用的 方法。
实验室指标
❖ 血红蛋白 ❖ 红细胞压积 ❖ 平均红细胞容积 ❖ 血清铁蛋白 ❖ 转铁蛋白饱和度 ❖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 红细胞原卟啉
❖ 目前已有不同的方法被用于贫血的检测。
❖ 同时也有不同的方法用于个人或人群铁缺乏 症的防治。
世界上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地区
非洲 美洲 欧洲 地中海东部 南太平洋 西太平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合计
缺铁性贫血人口 (百万)
怀孕妇女贫血的发病率 (%)
206
52
94
40
27
18
149
50
6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