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修养与素质 ――听李岚清总理关于“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后有感
“世界可由音乐的符号组成,也可由数学公式组成,音符+数学公式就是整个世界。” ——爱因斯坦
艺术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也可以开拓人的创新思维。热爱音乐的人往往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有所作为,而许多有所作为的人往往也对音乐有着深深的情意。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光有深厚的理工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得具备丰富的、深厚的艺术修养。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爱好小提琴,中国第一部小提琴曲《行路难》则由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作出,学音乐出生的格林斯潘作为美联储委会主席掌握着整个美国经济的宏观大局,而李政道先生则说“科学与艺术是硬币的两个面”。是啊,许多名人都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艺术修养的高低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被誉为“时代的强音,震撼的旋律,普遍的音乐”。好的音乐或高雅的音乐和其他优秀的艺术一样,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品格,可以调动人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目前许多青年都钟情于流行通俗音乐,虽然流行通俗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但它比较肤浅,可以称作一种精神文化快餐,但是对于一个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来说,只喜欢流行通俗音乐是不够的。
音乐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包括音乐在内的对外文化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有效方式。李岚清总理与各国大使之间的交流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有着不同风俗、背景国度的人们来说,音乐可以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要走进世界,就得先要世界听懂我们的音乐、艺术语言。只有提高了我们的艺术修养,我们的音乐、艺术语言才能被世界认同,我们的素质也就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李岚清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早在1993年,李岚清就提出在中小学加强改进音乐课,在高中和大学里提倡高雅音乐进课堂,提倡开设交响音乐课。他说,自己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知道大众喜欢看什么,能够看什么,写作《音乐笔谈》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营造一种音乐的氛围,引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推进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他列举了李四光、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袁隆平,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科学家丰富生动的事例,说明音乐对于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创意思维,提高修养,开发智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说,1998年他接待过香港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谈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汇丰银行的总经理透露,他们招聘银行职员不仅招金融、经济专业,也招一些学音乐专业的。凭他们多年经验发现,学音乐的人很具有创意思维,学音乐的人加以金融经济方面的培训,可以变成一个更有造诣更有创意的金融家,成才比例居然比纯粹学金融经济的还要高。格林斯潘的本科是学音乐的。2000年我访问爱尔兰,在参观他们的理工大学时发现,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理工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软件开发的创意思维。
李岚清指出,通俗音乐是一种精神快餐文化,主要是娱乐和宣泄,总体上来说,文化含量不高,知识分子、大学生光会欣赏通俗音乐是不够的。他提倡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要学些经典音乐,要有欣赏经典音乐的能力。他说,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培养人正确高尚的情操,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广阔的胸襟,既尊重人的个性,又可以培养人的群体意识。
报告会上,他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莫扎特、施特劳斯、贝多芬、德沃夏克等多位大师的艺术造诣和高尚情操,还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乐曲。他还为大家演唱了赵元任作曲刘半农填词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他说,这是他唱了一辈子的歌。他认为,经典音乐的特点就是旋律优美、寓意高雅、久盛不衰、百听不厌。
李岚清提倡艺术歌曲的群众化,要求歌词美,旋律美,短小精悍,老百姓能唱能懂。他指出,聂耳、田汉、洗星海、任光、马思聪、李叔同等老一辈艺术家走中西结合之路,把西洋音乐中国化,在艺术歌曲群众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化的修养、艺术的爱好能丰富我的思维,用一些‘超常的’、‘浪漫的’方法思路去解决问题甚至是一些重大问题。” 李岚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述了他在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筒子楼改造工程、中国申办奥运会和申办世博会过程中的一些故事,说明音乐艺术在促进情感和心灵的交流,激发创意思维,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好处。他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想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他希望大学生提高个人修养,锻炼全面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个多钟头不知不觉过去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年逾古稀的李岚清同志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人生哲理的感悟。郭传杰书记在致词中回忆起李岚清同志在临退休前还邀请中科院、全国科协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座谈,希望他们把科学普及和人文艺术教育两件工作做好,始终关心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他指出,听了岚清同志的报告,如坐春风,感受到了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感受到了音乐对于心灵的启迪和净化。他希望大家响应岚清同志的号召,成为音乐艺术的爱好者,大力推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推进我校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创建工作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近期携其著作《李岚清音乐笔谈》先后赴北京、广东、浙江等地高校,与学子畅谈音乐、艺术和人生。他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都成音乐的爱好者。”以下是李岚清同志《音乐·艺术·人生》讲座录音整理稿。
“健身健脑,读书写书”
我前几次在其他高校与师生探讨音乐艺术人生的问题时,大家首先都会对我提出一个问题:过去你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公务很繁忙;现在你退下来了,看你走路还行,脑子也还不糊涂,到底每天都做些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首先要谈谈我的感受。
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做出榜样的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大战略决策,规范了退休制度,非常英明伟大,对保持我们的事业一代比一代搞得更好,保持我们的祖国不断的繁荣昌盛,是一个重要的体制保证,这也是现代政治一个进步的表现。所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很自觉地来执行这样一个重大决策。
我退休已两年多,归纳起来就是8个字:健身健脑,读书写书。现在新的日程表的充满程度并不亚于我工作的时候。为什么要健身健脑?只有健康才能长寿(当然我也不希望自己太长寿),要保证长寿就必须健康。如果我们的晚年不能健健康康的那将是非常痛苦的,自己痛苦,家人痛苦,对我们现任的领导也增加负担,老惦记着我们病情如何,所以我们退休的同志首先要自己注意身体,保证身心健康。然后要脑子清楚。如何健身健脑?我打网球,游泳,我曾经是游泳健将,最高纪录不停歇地游过5000米,现在差不多可以游800到1000米。
怎么健脑呢?我在高中年代就会打桥牌,过去工作比较忙,打的时间不多,但按资格来讲我可能也算中国最老资格的桥牌手了。资格最老但技术不行,但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起到对人脑的全面训练和开发,需要逻辑推理,需要计算概率,需要有创意、出奇兵。我大概估计了一下,凡是打桥牌的老同志脑子都很好。我觉得桥牌是牌类运动中最健康的运动,我提倡在大学里推行桥牌。现在很多大学生风靡打什么拖拉机,我看到一些同志打拖拉机时气氛不是太文明,不容易控制住时间,桥牌就没有这种问题。我还有一个健脑的特殊活动——篆刻。我7岁就开始学篆刻,并不是想当一个篆刻家,而是篆刻可以训练脑、眼、手的精确配合,篆刻具有中国艺术文化的特点。还有一个活动就是读书,过去为了工作而读书,现在有时间把过去有兴趣而没时间读的书抓紧时间读完,免得带着遗憾离开人间。
还有写书,我这两年多写了两本书,《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是代表我们整个为教育做过一些贡献的人们向人民做一个汇报;《李岚清音乐笔谈》,是我在分管教育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原来我们提德智体,我认为不够,一定要加上美育。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我提出要恢复音乐课。没有老师没有教材,很困难,我和大家想了一个办法,可以通过录像教学的方法。必须恢复中小学的音乐课,在高中和大学里提倡高雅音乐进课堂,提倡交响音乐课。现实我们的音乐文化修养教育特别是对西方经典音乐文化的教育十分缺乏,我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就下决心写一本书。我收集资料有个特殊优势,可以“利用职权”请中国设在全世界的文化处帮忙收集材料,利用一些休假时间开始写东西。
“经典音乐有助于提高修养,开发智力”
为什么认为音乐对知识分子如此重要?我先不讲理论,先举几个例子。我国的第一首提琴曲不是音乐家创作的,而是大科学家李四光作的《行路难》(此处放音乐片段),他的音乐修养为他成为一个大科学家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撑;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曾写过一本书《科学的艺术,艺术的科学》,他的夫人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授,他们两人的结合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长得像农民,但他的小提琴拉得相当好,还在台上公开演奏过。爱因斯坦是小提琴家,“量子论专家”普朗克是钢琴家,他们曾经同台表演。美国联邦储备局赫赫有名的格林斯潘居然是学音乐科班出身,年轻时在爵士乐队吹萨克斯,因为这行竞争太激烈赚不到什么钱,才改学商业经济,最终成为美国的“经济沙皇”。1998年我接待过香港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谈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汇丰银行的总经理透露,他们招聘银行职员不仅招金融、经济专业,也招一些学音乐专业的。凭他们多年经验发现,学音乐的人很具有创意思维,学音乐的人加以金融经济方面的培训,可以变成一个更有造诣更有创意的金融家,成才比例居然比纯粹学金融经济的还要高。2000年我访问爱尔兰,爱尔兰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软件出口第一大国。我们在参观他们的理工大学时发现,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理工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软件开发的创意思维,这些事例都说明,艺术修养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要提倡高雅音乐呢?有些青年说,我们也喜欢音乐,但喜欢的是通俗流行音乐,为什么就不行?首先我要说,我不反对青年人喜欢通俗流行音乐,我就很喜欢两首流行歌曲,一首是刘欢的《你就是这样的人》,一首是家喻户晓的《我的中国心》,我觉得它们有思想有激情。但是坦白说,总体上我还是不大喜欢通俗流行音乐,有志于把自己培养为高素质的知识分子的青年,光喜欢流行音乐是不行的,毕竟它是主要以娱乐为目的,还要研究高雅音乐和其他艺术。高雅音乐主要属于文化、美学范畴,经典音乐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有助于提高修养、开发智力。我曾在前苏联莫斯科读书,在那里听到一首《莫斯科河上的黎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