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年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6—2017年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6—2017年眼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 目录 眼科医疗市场概览4 眼科医疗市场包括眼病诊疗、激光近视手术和医学视光三大板块4 眼病诊疗:以白内障等眼病为主,市场空间大、增长快6 激光近视手术:飞秒快速兴起,逐渐替代LASIK8 医学视光:未来医学验光配镜有望成为市场主流10 眼科行业产业链:上游药品和器械需求巨大,下游医院整合加快11 上游:眼科用药和眼科器械&耗材11 眼科用药:外企凭借技术实力和学术推广能力占据领先地位12 眼科器械&耗材:技术和品牌壁垒较高,进口替代潜力巨大19 下游:眼科医院21 眼科医疗市场需求大、资源缺乏、分布不均,行业处于整合期21 眼科专科医院运营效率分析—资产投入直接拉动收入增长23 投资建议:给予眼科行业“超配”评级,重点推荐康弘药业和爱尔眼科26 康弘药业:重磅生物药康柏西普有望爆发式增长,首次覆盖,增持评级29 爱尔眼科:眼科连锁龙头加快纵深布局,首次覆盖,增持评级34 风险提示39 图表目录 图1:眼科医疗市场的主要构成4 图2:2014不同国家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CSR)比较5 图3:中国每年开展白内障手术例数(卫计委统计)6 图4:2014年各省(区、市)报告白内障复明手术例数前15名(单位:万例)7 图5:2014年全国报告手术例数最多的20家医院(单位:例)7 图6:中国白内障治疗市场规模概览8 图7: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过程9 图8:2015年中国眼视光市场业务格局(单位:亿元)11 图9:全球眼科产业链上游主要生产商(按2014年收入排名,单位:十亿美元)12 图10:2010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按地区分)13 图11:2010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按病种分)13 图12:全球眼科领域主要用药产品13 图13:全球知名青光眼领域的在研产品(截至2015年8月)14 图14:干眼症领域的在研产品(截至2015年10月)15 图15:2009年国内眼科用药市场份额前十大药物18 图16:国内眼科耗材市场现状20 图17:中国眼科门急诊人数变化21 图18:中国眼科入院人数变化(万人)21 图19:爱尔眼科单位资产及人均创收产值增长情况24 图20:何氏眼科部分下属医院过往营业收入(单位:万元)25 图21:何氏眼科15及16年一季度业绩情况(单位:万元)25 图22:2016年一季度末何氏眼科资产结构(单位:万元)25 图23:康柏西普与VEGF结合的作用机理28 图24:Eylea在美国销售随获批准适应症的增多而加快增长(单位:百万美元)29 图25:中国各类眼底疾病的理论患病人群数量29 图26:爱尔眼科股权结构33 图27: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百万元)34 图28:公司上市以来净利润及增长情况(单位:百万元)34 图29:公司门诊量和手术量的增长情况34 图30:公司利润率及费用率(%)的变化情况34 图31:公司主营业务的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单位:百万元)34 图32: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变化34 图33:公司近几年折旧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35 图34:爱尔眼科未来四大发展战略35 图35:2015年爱尔主要子公司盈利情况(单位:万元)36 图36:爱尔眼科未来门诊量和手术量的增长情况预测37 图37:爱尔眼科与医疗服务板块历史估值水平比较(历史PETTM)38 表1:FDA批准的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8 表2:普通验光配镜与医学验光配镜的区别11 表3:全球眼科用药市场主要产品销售额排行榜(2010年)13 表4:美国市场AMD药物的临床治疗成本比较(单位:美元)16 表5:2009年国内眼科用药市场份额前十大生产厂家18 表6:国内拉坦前列素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商19 表7:新三板挂牌的眼科器械生产企业19 表8:CFDA批准的国产人工晶状体20 表9:2015年中国最佳眼科医院评估排行榜22 表10:国内部分知名眼科专科医院比较23 表11:爱尔眼科营业收入与资产及人力投入关系分析(单位:万元)24 表12:何氏眼科股东结构25 表13:几家眼科医院的经营财务数据比较26 表14:康弘药业产品线布局27 表15:Lucentis和Eylea在美国获得FDA相应眼科适应症的时间29 表16:公司主要精神类药物的销售增长情况(单位:万元)30 表17:康弘药业在研生物制剂品种30 表18:康弘药业收入拆分预测(单位:百万元)32 表19:爱尔眼科的合伙人计划36 表20:爱尔眼科参与合作成立的产业基金情况36 表21:爱尔眼科收入拆分预测(单位:百万元)38 眼科医疗市场概览 眼科医疗市场包括眼病诊疗、激光近视手术和医学视光三大板块 眼病诊疗主要针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视等疾病,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和手术。其中,眼科手术按前后可分为眼前段手术和眼后段手术;按内外又可分为外眼手术和内眼手术。眼前段手术包括青光眼、角膜病、眼整形、斜视和其他眼前段手术;眼后段手术包括眼底病、玻璃体切除和单纯视网膜脱离手术等。外眼手术包括外伤、斜视、角膜移植、泪道手术、眼睑、结膜手术等;其余的都属于内眼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手术,视网膜手术。激光近视手术既包括经典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包括近几年兴起的飞秒激光和全飞秒激光手术。医学视光是相对普通验光而言的。普通验光是指在一般眼镜店的配镜验光,它的目的仅是让屈光不正者看清物体,操作方法和步骤都相对简单。而医学验光首先要具有高精密、高成本的综合验光仪,其次对验光师要求严格,必须是熟知临床眼科和眼视光学知识的眼视光医师。医学验光所检验的内容要远比普通验光复杂,是综合各种情况得出的科学的验光处方,需要区分真、假性近视及斜弱视等,并控制近视发展,达到配镜清晰、舒适和医疗保健的目的。 图1:眼科医疗市场的主要构成 眼病诊疗:以白内障等眼病为主,市场空间大、增长快 中国眼病诊疗市场规模约200亿元,白内障是主要病种之一。眼病诊疗市场目前以白内障治疗为主,除此外尚有多种眼科疾病,包括青光眼(全国患者近千万,但目前就医率很低)、小儿斜弱视疾病、眼底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青壮年视网膜脱离)及角膜病、眶肿瘤等。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估计,目前中国眼病诊疗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左右,但实际上老龄化的加剧使得中国各类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增长迅速,而相应的诊疗率很低,特别是在眼科医生资源严重缺乏的基层。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各种眼科疾病的诊疗有望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白内障的理论风险患病人群高达1.4亿,但实际确诊率较低。由于白内障的病情发展是缓慢的过程,早期往往检出率较低或病情较轻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大多数人在视力严重降低,影响到正常生活时才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难以准确地描述我国白内障患者的数量,但大部分老龄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疾病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是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到90%以上。按照此发病率估算,则我国白内障的理论风险患病人群高达1.4亿。有报道认为中国已确诊白内障患者多达3000多万人,并且每年新增患者40-50万人。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已超2亿,并且老龄化进程在加剧,白内障患病人群必然随之高涨,因此我们认为几千万量级的患者数量比较贴合实际情况。2015年中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200万例,4年CAGR为21.7%。卫生部自2009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工作,统计全国眼科医疗机构报送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5854所眼科医疗机构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注册,2014年共报送白内障复明手术146万例,2015年则达到200万例,过去4年复合增长21.7%。 图2:2014不同国家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CSR)比较 图3:中国每年开展白内障手术例数(卫计委统计) 国内白内障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白内障治疗的主要费用为手术费用和人工晶状体的费用。手术方法经历几代发展,目前临床应用的以超声乳化术(城市医院)和现代囊外摘除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为主,近几年飞秒激光技术被用以辅助治疗也日益增多。而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按其软硬度可分为硬性人工晶状体和软性人工晶状体两种,并且随着功能、特征的不同,价格相差较大。目前国内市场应用的晶状体大部分为进口,国产化率仅为10%~20%左右。 白内障总治疗费用随手术方法及晶体类别的不同差别较大,目前国内临床应用较多的现代囊外摘除术和超乳术,搭配常规晶状体治疗的总费用分别在2000-3000元、4000-6000元左右。2014年卫生部统计的五千多家医疗机构上报白内障手术例数为146万例,2015年达到200万例。由于尚有很多医疗机构未进行数据上报,实际每年开展的手术量要多于此。如单个白内障患者治疗费用按5000元(参考爱尔眼科均价)计算,则国内白内障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 图6:中国白内障治疗市场规模概览 中国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远低于美、日,多因素推动渗透率不断提高。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2014年中国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CSR)为1400人,而美国、日本每百万白内障患者接受复明手术人数均超过10000人,印度也达到5000-6000人,因此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白内障手术渗透率远远不足。目前中国很多白内障病人到白内障成熟后才会去做手术治疗,这主要受以前采用囊内摘除术,以晶状体完全浑浊作为手术最佳时机标准的旧有观念影响,实际上在美国通常视力在0.8以下就建议白内障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而拖延到中后期才开展手术治疗也有一定并发症风险,如青光眼、各种炎症甚至失明等。随着各级卫生部门对贫困地区患者开展白内障手术治疗扶持力度的加大,治疗技术进步使得手术越来越简便化,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使基层白内障检出率提升,多因素共同推动国内白内障手术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 激光近视手术:飞秒快速兴起,逐渐替代LASIK 中国4亿近视人群,8000万可采用激光手术治疗,目前市场渗透率极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