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提升教学艺术,构建高效幸福课堂——浅谈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课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在学生成长中的有着重要地位。

它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在用神奇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

当智慧和艺术充盈教室空间,教学过程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洋溢着温馨,天天充满着激情,师生共同享受着课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学习时,我们才能自豪地说:这个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向往的地方,是师生幸福的殿堂。

而此时我们的教师不再是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观点的复印机、思想的克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前进的同伴人,成长的催化剂。

而这时的课堂就象诗人杜甫所说的“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的复合地,是师生心与心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师生共同成长的天地。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在课堂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就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包括:教师教态、心态调整艺术,课堂教学设计艺术,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节奏艺术,课堂教学启发艺术,课堂教学幽默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课堂讲授艺术,课堂教学应变艺术,课堂教学举例艺术,课堂教学结课艺术,课堂教学板书艺术以及说课艺术等。

一、课堂教学设计艺术(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所谓课堂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设想和计划。

即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

具有以下特点:1、规划性。

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

如目标制定,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

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运行。

2、超前性。

做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作出的反应。

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其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

3、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就是教学设计者,总是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新课独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各种不同要素组合产生的效果,从而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案,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师、学生、内容和媒体、方法等要素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和整个教学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制订教学策略,以求实现教学系统的功能最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它的作用就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媒体设计时,必须从整个教学系统考察媒体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媒体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操作方案;如果不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只是孤立地考虑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简单地满足某种需要,就不能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有时甚至会对课堂教学形成干扰。

2、发展为本原则“发展为本”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核心教学理念。

为此,现代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根据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要有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学生观。

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以及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以下三种要求。

(1)要面向全体学生。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在课堂上都应受到关注。

(2)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设计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所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具有学生自身特征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一种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的发展。

教师自身发展既是有效教学的目标之一,更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没有学生的发展。

教师对教学材料的选择、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对教学结果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投以满腔的热情、对学生发展给予的欣赏、对自己成功教学的肯定,如此等等,都包含着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增强自己的职业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因此,教学过程既是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更是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过程。

3、学科特点原则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学科结构特点。

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也要遵循学科特点进行设计。

如,语文课的设计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决不可设计为单一的传授字、词、句、段、篇的知识课或思想品德课;数学课体现了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为此,数学课的设计就不能简单地设计为模仿与记忆课,而应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与学的活动。

总之,教师只有把握学科的基本特点,了解不同学科或者自己所教授学科对个体发展的价值优势,才能设计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规律的课堂教学,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任何脱离学科特点的教学设计,其有效性都会受到影响。

4、接受性原则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设计最终是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要想实现这一目的,课堂教学在设计上首先就要使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和积极向往甚至期待的心向,以维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探索的认知倾向。

而要做到这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增强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需要,能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从而让课堂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健康发展的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

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

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

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三、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学具等四、课时安排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课(三)课后延伸(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安排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五)如何分析处理教材?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以教材作为中介连接起来的。

教师在分析处理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备重点。

就是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

所谓重点内容乃是教材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

第二,要注意区分教材重点和教学重点。

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

而教学重点则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加以讲解,要求学生学习时特别加以关注的“知识点。

”教材重点和教学重点是两个内涵完全不相同的概念。

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指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不属于教材重点但必须加以讲解的内容。

教材重点是由其所在地学校的整体水平决定的,教学重点是由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