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育文档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育文档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重要性。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是设计者,这堂课怎么设计,全班讲什么,小组讨论什么,个 人身上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去解决。

二是引导者,要引导学生 动脑筋思考, 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总结出相关的语法和规律。

是组织者,要组织不同的活动,比如生教生的活动,逐步培养自 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就如何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谈 谈笔者的个人观点:
、因材施教是主体参与课堂的基础
所谓因材施教, 是指从学生的知识水平、 接受能力和个性差 异等实际出发, 进行英语教学, 这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 兴趣应考虑的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长善救失”的效 果。

因材施教,老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 不同的教学策略 . 对于内倾型或外倾型学习好的学生,教师要教 育其不骄不躁,提出较高的要求,以满足其求知欲;对于无论内 倾型或外倾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同 时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特点, 组织他们参加相应的学习活动, 点 燃他们智慧火花,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摸清每一位
学校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后, 最大感触是, 特别强 调教师的主体性作用。

课堂应该还给学生, 一切应该以学生为主,
但是,如果学生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差,
就不能忽略老师的
学生的性格特征,从而对症下药,是教师搞好教学,所要备好的一个大课。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若能根据不同学
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进步,相反,若对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困生却感到压力大——“消化不了”,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结果,教学质量就低。

这里的“材”有两层含义。

第一,指的是教材;第二,指的是学生。

既要备好教材,也要备好学生。

要备好教材,不仅要研究课本,还要关注《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反复强调
要求千篇一律,将使优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吃不饱”,
四会”和重、难点知识,针对这些重点难点出相应的练习题型,让学生多练习,多进行课堂检测,才会使学生熟能生巧。

要备好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要分层。

教学法有个理论叫最近发展区理论,大意是说,只有让学生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做出他所能做的事情,他才会有成就感,否则,就会让他越来越不想学。

这几年,我教过的学生,每届都有学习基础或能力特别差的学生。

你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也要默
60 分才过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不同学生,定不同的标准,有的80分过关,有的60 分过关,有的
40 分过关,只要你达到了相应的过关等级,每次0.5 分,累计算到最后的平时成绩里面去。

后来发现,不管好同学、差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都提高了,也更乐意去学了。

二、爱心是主体参与课堂的灵魂
教研室的刘主任曾经说过,所有的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其次,要掌握敬畏和喜欢的尺度。

既让学生喜欢你,又让学生怕你。

该严格的时候就要严格,否则,布置的任务就会打折扣。

第三,的“首因——近因”理论,就值得好好去研究。

课上的45 分钟,在学生学习效率高的前20 分钟,可以多做默写、呈现新内容的工作。

上节课学生学的不好的地方,多强调,这节课呈现的内容,多提问。

在随后的15 分钟里,学生学习进入低潮期,就多组织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的左半脑和右半脑都动起来,不让他们觉得学的累。

在最后十分钟里,学生学习又进入高潮期,就要作有效的总结,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了什么,重难点多强调,并且做巩固练习,达到信息的有效输出。

还是要从课堂的设计和时间分配上下功夫。

像市教研室刘主任讲
三、优良的课型模式是主体参与课堂的关键
主体参与,大势所趋,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展现风采的舞台,这是减负提质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大家要在这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第一,努力达到课堂内的有效分配。

第二,进一步细化不同阶层的学生,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根据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情况,组织有效复习,合理安排循环周期。

四、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
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否将他点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激发和培养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值得每一位教师进一步的探讨,这也是时代赋予英语教师的神圣使命。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产生,兴趣能支配动机。

英语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多动动脑筋,采取一些行
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强大动力。

[1] 赖配银. 让教育发出精神的伟大光辉——苏霍姆林斯
基对当下教育的一点启示[J]. 人民教育,2009 (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