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实现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实现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实现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公正问题调研报告 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第三小组 课题负责人:222 课题组成员:XX XXX XXX XXX

报告执笔人:111

一:调研课题背景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强化对人的基本自由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人都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国籍、社会出身、财产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而且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平等已经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最为推崇的教育理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基础教育配置不公平问题。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特别是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也是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调查目的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而纵观其教育的发展程度,并不让人满意,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很多局限性,其中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公平合理,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为了探讨实现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问题,我们开展了我们的调查,旨在通过对不同人,不同数据的分析,得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对社会的危害性的大小,进而寻求解决方法。 三:调查方式,对象 面对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公共公正问题,我们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制作了100份问卷,在5月2号至3号期间,随机发送给xx的在校大学生,希望了解各个不同省份的学生对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观感受,以便于寻求解决之法。 (有效回收问卷100份,男35份,女65份) 四:调查要点 全面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着重于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不同省份的学生对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 五:调研报告 关键词:教育资源 城乡 公平 ⒈基本概况: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呈现不均衡特征,表现如下: ⑴.教育资源在各区域间配置不平衡 ⑵.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配置不平衡 ⑶.教育资源在各学校间配置不均衡 ⑷.教育资源在城乡间配置不均衡 ⒉材料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统计及分析,在当代大学生中,对于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公正问题存在以下几点看法。 1.城乡教育差距

一百名大学生中,对于现有城乡教育差距是否大的问题,83%的人选择了是,17%的人选择了否。从上图数据看来,绝大部分学生们都认为城乡教育差距现象是存在且差距较大,得一提的是这部分学生中来自农村与小城市的比例达到93%,而选择是的学生中,基本都来自于大城市。面对这一现象,成因又是为何呢?其实不难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历经改革开放之后的这几十年里,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城乡的经济差距也逐渐扩大,进而直接造成了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局面。现今这种差距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成果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着教育成果,二者体现到现实教育生活中,变成了硬件资源的缺乏。是基础设施简陋,或者配套设施跟不上,再者教育教具陈旧,抑或者是教师人才的流失。这无疑是一道多选题,就饼状图来看,45%的学生认为影响教育成果面临最大问题在于基础设施简陋,67%的学生认为是配套设施跟不上,36%的学生认为是教育教具陈旧,68%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人才不足与才是最大的问题。配套设施跟不上,教师人才不足,教学素质层次参差不齐成了影响教育成果的首要问题。不同省份,不同地区老师的数量与素质差别较大,教育成果也存在着等级层次。就老师的数量与质量来说,大城市亦或者发展较好的二级城市分布较多,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较快,老师的待遇较高,自然就更加吸引优秀的老师。而配套设施的配置,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东部沿海省市与内陆西北西南省市相比,政策性教育扶持较多。而省级重点中学和大学与县区内的学校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外来人员子女与本地人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性

近年来,“打工潮”愈演愈烈,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直接影响了其子女的上学接受教育的问题,而本地人子女与外来人员子女之间的教育是平等的吗? 就此问题,问卷统计显示,有44%的人选择了不平等,39%的人选择了平等 ,还有17%的人表示无法了解。数据可见,外来人员子女与本地人子女受教育大致是平等的,但那小部分不平的现象,仍旧值得我们深思。在某些省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高额的择校费成了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最大障碍,而这些省市为了控制好本省的人才流动,在本省学校里区别对待本省户口和外省户口的学生,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着我国教育的不公平性。

4.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

教育存在不公平现象,但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问卷中就这方面设计了一个多选题,以便于更深入的了解。经问卷统计之后,我们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48%的人认为体现于高收费导致的择校问题,62%的人认为表现在各地分数差异导致的入学差异,62%的人认为表现在不健全的加分制度,43%的人认为表现于教育设施不均衡,22%的人认为表现与师资分配不健全,最后7%的人认为表现与其他方面。各地分数差异与不健全的加分制度高票胜出,但是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状呢?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的某些缺陷制定的,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取消加分制度。虽然国家领导人一直在修改加分政策,可还是没能达到公平的水准。加分制度沿袭多年,要完全公平,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5.学生间的教育资源分配

等级制度一向为我们所厌恶,我们都希望生活于没有比较的大同社会。可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在社会,在工作岗位,在学校等等,都存在等级阶层。问卷中我们希望了解大学生们在教育资源分配与学生好坏的认知上,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数据统计显示,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有4%的人选择应着重分配给好学生,有10%的人认为应更加照顾坏学生,9%的人认为应分配给尖子生,77%的人认为应分给普通学生。这样的结果,证明绝大多数人认为分配给普通学生是更为公平的方式。可从逆向思维来看,这表现为一种不公平现象。国家每年投入巨大的金额用于教育,无论是国家助学金,亦或者是改善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是为了让所有学生更好的学习。可在主观情况下,坏学生和尖子生大都有着被剔除享受这一公平待遇的状况。 6.大学生对自身所受教育的评价 我们问卷的面对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在寒窗苦读十余年之后,自身对于受到教育好坏程度的这一问题的切身感受又会如何呢?就上图分析,有19%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受到的教育很好,60%的大学生认为现有状况一般,想去更好的学校,2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周围并没有什么什么好学校,想移居其他城市。必须要提出的是这19%的大学生中,基本都来自于一二线城市,而想移居其他城市的这一部分人家庭大都属于富足的家庭。我国每年会有600到700万的大学毕业生,而且这个数字还一直在增加,而大学生对自身所受教育认同度明显不高,这也对他们以后就业造成了极大困扰。国家每年都在为就业率而忧心,能否考虑一下从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们就业信心等这些方面入手改善呢? 以上的6点是我们问卷中主要体现的问题,但我们的问卷还有一些侧面问题被反映出来。例如教育对家庭的负担是否沉重?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费用是应由国家扶助还是自行解决?等等。这些问题虽不属于核心问题,可它所反映出来的状况也值得我们注重。 ⒊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二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共财政体系不完善,还缺乏实现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三是历史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政策偏重与东部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教育投资不足;四是部分地区内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而监测,评估,指导体系不完善;五是一些地方在指导思想上对教育资源均衡关注不够,没有树立面向所有学校和学生的观念,在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时只注重锦上添花,而忽视了雪中送炭,甚至把建设“窗口学校”作为政绩工程。 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影响: 第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实践表明,当今社会人们在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呈正比关系,特别是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个体的发展前提。只有做到教育资源均衡,赋予每个人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谐社会主张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强调教育公平,使人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现在教育的最高境界有教无类,打破身份、民族、性别、年龄、区域等界限,赋予每个人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不仅是宪种、法律所体现出的一种法律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基本指导思想,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第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致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同时,还导致群体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相对来说,农村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残疾的困难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自愿的机会较少,在教育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而经济优裕的家庭的子女更多的享用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教育不公平,而教育不公平又是社会不公平的逻辑起点,教育不公平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公平,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5.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会造成的影响,对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建议如下: ①.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开发教育资源。从整体上看,投入不足,经费困难一直是制约教育资源不足的“瓶颈”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教育普及,人们对教育资源需求日益增大,而教育资源却没能力满足人们早数量和质量上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