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性中的非理性——瑞泽尔《麦当劳梦魔——社会的麦当劳化》评述

理性中的非理性——瑞泽尔《麦当劳梦魔——社会的麦当劳化》评述

2011年第8期总第118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8.20llse^alNo.118

理性中的非理性——瑞泽尔《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评述

翟玉晓,刘书雁(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在《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中,乔治・瑞泽尔运用马科斯・韦伯理性化理论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快餐文化是如何渗透并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并对这种“理性的非理性化”潮流予以批判。基于该书内容,联系相关社会学理论进行评述,对“麦当劳化”概念进行思维拓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麦当劳化;工具理性;理性化;非理性;生活世界殖民化中图分类号:C9l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lx(2011)08-0196_02

《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乔治・瑞泽尔(Geo噼Ritzer)写的论述当今社会理性化进程的一本社会学专著,这本书运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面向广大的读者群传播社会学思想。是一本普及性较强的理论专著,被誉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社会学著作之一”。此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主导美国社会及世界越来越多部门的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原则作了颇具洞察力的分析和批判。作者主要以马科斯・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为依托,向人们指出当今世界麦当劳化(mD0naldization)进程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带来的危害。他在书中概括出麦当劳成功的四个秘诀,同时也是麦当劳化的四个核心概念:效率。用最理想的方式来完成某项作业;可计算性,客观的项目(如销售量)必须能够被量化为非主观的项目(如味道);可预测性,标准化和均一化的服务;可控制性。标准化和均一化的员工。瑞泽尔认为,麦当劳化的这些核心特征,正是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无法抵御的原因所在,而这些也正是现代社会合理化进程的真萃。瑞泽尔不仅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这种理性化的内涵,而且进一步用批判的眼光指出理性背后所隐含的非理性,表达了对麦当劳化席卷全球的担忧。一、麦当劳化与理性化麦当劳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文化标志之一,它的触角不断在更宽层面、更深程度上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不但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同.甚至被移入其他文化之中。麦当劳化所代表的是一种当代社会的合理化的进程,麦当劳的经营策略与其他的快餐店大同小异,瑞泽尔在前言里说到.之所以将现代社会的这一合理化进程称作“麦当劳化”,是因为“麦当劳过去和现在都是这一进程最重要的范例,此外,这一表述比其他称谓——如‘汉堡王化“星巴克化“7一ll便利店化’等更有影响力”【”。社会学经典理论j大奠基人之一的马克斯・韦伯在理想类型理论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社会行动的两种理想类型:即价值理性行动、目的理性行动、感情行动和传统行动。其中前两者属于理性行为.后两者属于非理性行为。在具体分析社会生活的理性化的过程中,他将社会行动分为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理性行动包括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非理性行动则包括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由于他的研究重点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他义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的分析上。他认为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的理性是T具理性,支配价值合理性行动的理性足价值理性,其中丁具理性“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口的和取得成效”。12I工具理性主要指选择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它是可以精确计算和预测的。如果我们把其中的“理性”理解为精打细算、系统性地采取行动的话.那么理性地追求利润、理性地组织自由劳动、理性地适应市场,这些就是现代社会的特性。瑞泽尔书中所述的麦当劳化同韦伯所说的T具理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追求倾向是一脉相承的.甚至在一定程度J二来说,麦当劳化是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的体现.它们都注重经济系统内的目标,强调数蛰和利润,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在麦当劳化的经营模式下.各种提高生产率的方法被发挥到了极致。在麦当劳一类的快餐业中,食品都是在生产流水线上完成的;在快餐店里顾客所能购买的食物都是比较容易加工的食品,如汉堡包、炸薯条等;在快餐店和超市中。顾客需要自己动手去取自己所要购买的食物和商品;在银行人

收稿日期:20ll∞l一2l作者简介:翟玉晓(1985一),男,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村医疗保障研究;刘书雁(1985一),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技革命研究。

一196—

万方数据们被鼓励去使用自动取款机而不是人工服务。这些方法都为经营者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利润。正如韦伯将科层制作为形式理性的典型范式一样,标准的麦当劳化经营模式被视为社会现存的和被广泛认同的最佳理性运作方式。二、理性中的非理性在西欧19世纪的时代背景下,韦伯早已经意识到意义丧失、1具性人际关系盛行等现代社会的负面代价将会随着理性化的深入而愈演愈烈,并且对此发出了担忧。到r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冰冷的钢铁时代。是一个人性的“牢笼”。在这个时代里.制度、规则和系统高过一切,这种以科层官僚制为主要代表的理性化趋势越是得到充分的实现,就越像一架由人组成但并无人情味的、运转良好的机器,人只是这架机器上一个个性能良好的断伦。在这个充满形式理性计算的世界中,人的情感已被排除在外,世界在变得越发理性化的同时,却将人性和情感越推越远。如同韦伯对工具理性的担忧一样,瑞泽尔在书中也充分表达了自己对麦当劳化经营模式积极意义的质疑。首先,麦当劳化的社会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社会,这种非人性化是与麦当劳化的可控制性特征紧密相联系的。员—f在麦当劳的系统中被严格地控制。一切都要按照事先制订的规章制度来进行,不允许自南发挥;顾客只是被动地作为麦当劳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普通环节,完成一个程序后会被要求迅速进入到下一过程:麦当劳所有的顾客都是完全自助的。包括自己找位置、自己点菜、自己端菜,这样不知不觉中每一位就餐的顾客也成为了麦当劳的免费员工,成为了麦当劳生产流水线的一部分。其次,麦当劳化还导致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消失。瑞泽尔在书中借用马克斯・韦伯一篇文章中的论述:“思想的神奇因素的消失标志着社会开始变得完全理性化”。瑞泽尔认为“从前幻想被看作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品质,但现在这种品质随着理性化的过程开始丧失了”。对于麦当劳化的四个理性特征来说,它们都与幻想格格不入。另外,麦当劳化还会导致社会的高度同质性,在麦当劳化社会中人们喜欢接照以前被证明有效的制度来活动,所以在某一模式被证明是有效时,其他部门都会纷纷仿效,整个社会就会朝着单一的模式来发展,缺少必要的创新与改变。以麦当劳化为代表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会对“社会人”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冲击一直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法兰克福学派旗手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批判理论系统地阐释了这种“冲击”。他认为现代社会可划分为“生活世界”和“系统”两大体系。“人类之所以能够沟通并且发展出以没有制约的论辩来作为协调行为的准则.主要是每一个人都拥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共同拥有,一组庞大而‘不明确的’背景资料和知识作为人类沟通的指引。”13铉些背景资料就被哈贝马斯命名为“生活世界”;而“系统”是与“生活世界”相对而言的。是由各种被社会职能化和分化的子系统而整合的“制度群”所组成,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它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媒介。以工具理性为运行规则,在功能层面上调节人们不同目标的生活方式和取向,其再生产的内容是物质再生产,可分为经济子系统和行政子系统。哈贝马斯认为,社会可理解为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和系统的维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的过程。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分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所谓“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是指“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问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丫”。也就是生活世界日益被由金钱和权力所主导的系统所肢解,丧失r自主性、独立性和能动性,而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就在于工具理性的扩张。现代社会中以麦当劳化为代表的工具理性的过分膨胀已经扭曲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出现了“手段对目标”的统治霸权。在麦当劳化的运作体系下,沟通的效率和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质量”或“交往深度”并没有随之提升,应该掺入各种其他标准来决定的事情却要按照“代价一利益”的单一标准行事.应该规导我们生活的那些独立目的却被这种强调数毋最大化的要求所屏蔽。麦当劳化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说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早已远远超过必要限度,突破了其内在合理性而日益走向非理性。人不是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而存在,反而成为了实现经济指标的手段,金钱和权力变成了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这种目标与手段颠倒的行事方式进一步发展就会演变为对道德和人权的忽视,陷入极端的盲目性和非理性中。瑞泽尔在书中也以二战期间犹太集中营大屠杀的例子表达了这种担忧:这次集中营大屠杀规模之空前、杀戮速度之快是前现代的任何时期、任何社会、乃至使用任何手段都无法办到的。正是现代文明看似理性的技术控制手段和严格精密的科层制管理,为集中营大屠杀得以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

结语瑞泽尔在《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中,从分析麦当劳化现象这一独特的视角人手,对现代人生活在的高度技术化、程序化的社会做了深刻、精辟分析。并且首次提出“麦当劳化”这一概念,详尽阐述了这一理性化的过程,但同时也着重地揭示了理性背后隐藏的非理性因素,并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担忧。“麦当劳化”概念的提出,揭示了当代社会日益走向所谓“现代理性化”的特征和危害,是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价值观的有力冲击,同时也为其他社会学学者研究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参考文献:【l】乔治・瑞泽尔.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fMl.上海:中信出版社。2006:前言第9页,150.【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0.【3】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83,190.【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商务印书馆,1998.

【责任编辑李可】一197—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