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服务研究

卫生服务研究

卫生服务研究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考试范围:卫生服务研究及内容意义;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以及之间的关系,影响需要和利用的因素;卫生
服务可及性(包含政策设计及措施);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内容;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现状。

一、卫生服务研究的含义
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provider)、需方(consumer)和第三方(third party)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系统
开发和分析各种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重点研究覆盖面(coverage)和服务可及性(accessibility)、医疗需求、
卫生资源和服务利用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因素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影响,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交叉
学科
二、卫生服务研究内容、意义
(一)内容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是卫生服务研究的主要任务。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有决定性影响。卫生系统主要包括卫生人力,卫生物力,机
构和卫生知识四个方面,亦可称之为系统要素。优化组合系统要素,是卫生服务研究的重点。一个国家卫生系统的组
织形式取决于历史传统、国家性质和组织结构的特征。
(2)评价人群医疗需要
了解人群的医疗需要量(包括已认识和未认识的医疗需要)及影响因素是卫生服务研究的重要内容。卫生服务
最基本的任务是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医疗需要。研究人群医疗需要量不能满足的程度及影响因素,可以为改善卫生服
务指明方向。
(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
卫生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人群的医疗需要,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力,卫生经费,设置机构,
供应装备,提供知识、技术和信息等。在卫生资源中,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需要长远规划,适当培训,加强管理,
才能有效使用。卫生人力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是卫生人力规划的研究重点。
(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
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是历史演变的产物。在不同时期根据具体任务建立的组织机构,并不一定与总任务
相适应,需要根据新的任务进行改革。卫生服务研究促进政府卫生机构、群众卫生组织、企业卫生组织和私立卫生组
织间的协调发展。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分析卫生系统的经济活动是卫生计划的基本活动。对卫生经费的研究关系到卫生服务的全局,因为经费是开展服
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卫生经费由国家、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筹集,研究卫生经费的来源、分配及其组成,是卫生决策
者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人群健康状况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对单项卫生服务项目,如预防接种及计划生育的效果评价,可用
预防接种率、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计划生育率指标来评价;对综合性服务项目,如PHC、门诊工作、妇幼卫生工
作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复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居民健康、医疗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卫生部门为一定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
源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包括预防服务、保健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健康促进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
的服务过程)。
1、卫生服务需要(Health Services Need的定义
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
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perceived need)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2、卫生服务需求(Health Services Need
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3、卫生服务要求(health services want)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
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4、卫生服务利用
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
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population and its structure of age and gender)
社会经济因素 (social economic factor)
文化教育(education)
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 (health service quality and establishment)
医疗保健制度 (medical care system)
气候地理条件(climate and geography)
行为心理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婚姻与家庭 (wedlock and family)
四、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五、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含义
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是指通过个人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利用 ,来研究潜在的促进和阻碍服务利用的各种因素。
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与评价卫生服务系统公平性、效率和质量的主要指标。作为卫生系统中间目标之一,卫生服
务可及性将卫生服务系统和服务人群联系在一起,是卫生系统绩效评估和卫生政策制定的关键要素。
六、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政策设计及措施
(一)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得性
反映卫生服务及卫生资源实际的数量和形式与民众需求的数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建立合理的卫生转移支付制度
定义:卫生转移支付,不仅包括财政范畴中资金的无偿转移,还包括各区域或医疗单位之间的医疗卫生转移支付,
即各地区间和医疗单位之间的卫生资源转移。
目的:卫生财政能力均等化
形式:有条件、无条件
灵活开设多种形式的卫生服务机构
为农村和偏远地区征募和留住卫生人员
(二)提高卫生服务的地理可及性
反映了卫生服务提供者和卫生服务利用者之间的距离远近,同时考虑卫生服务利用者可选择的交通工具、路途中
所耗用的时间、花费等。
提供交通帮助或补助
(1)提供交通帮助
(2)提供交通补助
2.远程医疗服务
(三)提高卫生服务的便利性
反映了卫生服务提供者的组织安排(包括预约系统、营业时间、快速通道、电话服务等)与卫生服务利用者对这
些安排的看法之间的关系。
等候时间问题
政府对等候时间的规制
改善预约系统:Advanced access
(四)提高卫生服务的可负担性
指患者获得相关卫生服务的经济承受能力。
降低疾病经济负担。
指由于疾病、失能、残疾和早死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经济资源。
疾病直接经济负担
疾病间接经济负担
疾病无形经济负担
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1)风险分担:
是通过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个人所面临的巨大的、非可预期的经济风险转变为可预期,并由所有成员共同承担
的经济风险。
(2)医疗保险机制:
国家健康保险制度、
社会医疗保险、
社区医疗保险
(3)为穷人提供参保的补助
2.对特定人群实施医疗收费减免、发放代金券以及有条件的现金补助项目
3.减少药品不合理使用
4.降低居民非医疗费用的方法
降低非正式收费的负担
社会保障
(五)提高卫生服务的可接受性
卫生服务的可接受性取决于卫生服务利用者对卫生服务及其提供者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又决定于卫生
服务利用者的受教育程度、语言、种族、宗教、文化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因素。
卫生服务提供者方面的干预
2.卫生服务利用者方面的干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