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1988,12(1):18-26.[4]Xu AM,Cheng HY,Jiang WB,et al.Multi-slice three di-mensional spiral CT cholangiography:a new techn ique fordiagnosis of biliary diseases.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2,1(4):595-603.[5]Zandrino F,Curone P,Benzi L,et al.MR versus multisliceCT cholangiography in evaluating patients with obstruction ofthe biliary tract.Abdom Imaging,2005,30(1):77-85.[6]Ahmetoglu A,Kosucu P,Kul S,et al.MDCT cholangiogra-phy with volume rendering for the assessment of patientswith biliary obstruction.AJR Am J Roentgenol,2004,183(5):1327-1332.[7]杨连海,韩悦,应援宁,等.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表现.天津医药,2004,32(6):342-344.[8]Clary B,JarniganW,Pitt H,et al.Hilarcholang iocarcino-ma.J Gastrointest Surg,2004,8(3):298-302.[9]Patel AH,Harnois DM,Klee GG,et al.The utility ofCA19-9in the diagnoses of cholangiocarcinoma in patientswithout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Am J Gastroenterol,2000,95(1):204-207.[10]Singhal D,van Gulik TM,Gouma DJ.Palliative management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Surg Oncol,2005,14(2):59-74.[11]万紫微,李松岗,杨勇,等.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进展.肝胆外科杂志,2009,15(6):469-471.[12]肖梅,周宁新,黄志强,等.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74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42.[13]Yoshida T,Matsumoto T,Sasaki A,et al.Lymphaticspread differs according to tumor location in extrahepatic bileduct cancer.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3,50(49):17-20.[14]Makuuchi M,Thai BL,Takayasu K,et al.Preoperative por-tal embolization to increase safety of major hepatectomy forhilar bile duct carcinoma:apreliminary report.Surgery,1990,107(5):521-527.[15]Gazzaniga GM,Filauro M,Bagarolo C,et al.Surgery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an Italian experience.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0,7(2):122-127.[16]Robles R,Figueras J,Turrion VS,et al.Spanish experience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ilar and 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Ann Surg,2004,239(2):265-271.[17]Rea DJ,Heimbach JK,Rosen CB,et al.Liver transplanta-tion with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resection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Ann Surg,2005,242(3):451-461.[18]欧迪鹏,杨连粤.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问题.腹部外科,2008,21(2):71-72.[19]许庆华,刘鹏飞,项斌,等.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因素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8):1185-1187.[20]陈大朝,袁亚维,陈龙华.胆管支架联合3D-CRT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评价.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3):251-253.(收稿日期:2012-09-26)作者简介:薛源,男,1982年6月生,医师,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030053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066600) 孔丽清 肿瘤疫苗作为预防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

目前,已有多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但是由于肿瘤免疫反应的复杂性,肿瘤疫苗距成为治疗型疫苗并真正走向临床实际应用尚有距离。

目前的肿瘤疫苗主要有以细胞为载体的肿瘤疫苗、肿瘤抗原疫苗、单克隆抗体(mAb)肿瘤疫苗、树突状细胞型疫苗等。

1 肿瘤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经放射线灭活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称为肿瘤细胞疫苗。

激活人体特异性免疫需要3类信号:①抗原-MHC分子复合物(第1信号);②免疫共刺激分子(第2信号)如B7等;③刺激淋巴细胞扩增的因子(第3信号),如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等。

灭活的肿瘤细胞在体内、体外均丧失增殖能力,在经历短时间细胞周期停滞后走向凋亡。

接种灭活的肿瘤细胞后,真皮内的树突状细胞摄取正在凋亡的肿瘤细胞,使之在内质网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相结合,然后递呈于细胞表面,激发CD8+CTL细胞,产生抗肿瘤免疫。

与异体肿瘤细胞疫苗相比,自体肿瘤细胞疫苗(ATV)拥有个体特异的肿瘤抗原和HLA分子,比异体肿瘤细胞疫苗安全、有效。

但自体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弱,故常在制备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时加入免疫佐剂,如弗氏佐剂、病毒、细菌、细胞因子等,也可用分子克隆的策略将上述3类信号分子转染肿瘤细胞。

Dranoff[2]首次将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为黑色素瘤疫苗免疫佐剂,发现相对于其他细胞因子(IL-4、IL-6等),GM-CSF可以更持久、更有效地增强肿瘤疫苗的免疫效果。

2 肿瘤抗原疫苗肿瘤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现象引发了对肿瘤抗原的研究,目前将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和肿瘤相关抗原(TAA)。

TSA是指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而TAA并非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只是在发生肿瘤时此类抗原的表达明显上调。

Tabi和Man[3]认为,肿瘤抗原必须在全部或大多数患有相同肿瘤患者的大部分肿瘤细胞中呈普遍的高表达状态,将肿瘤抗原分为5类:①突变抗原,突变抗原是肿瘤特异性的,正常组织中不存在;包括·061·山西医药杂志2013年2月第42卷第2期下半月 Shanxi Med J,February 2013,Vol.42,No.2the Secondp53、K-ras、α-actin和EGFR VⅢ,是肿瘤免疫治疗很好的靶点;②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抗原,正常细胞表达的抗原,在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更高,如Her2/neu、survivin、MUC-1、CEA和WT-1;它们在其他肿瘤也有表达。

③癌睾抗原,癌睾丸抗原(CTA),是肿瘤共有的,它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

CTA包括黑色素肿瘤抗原基因(MAGE)、GAGE、BAGE和NYESO-1;④组织特异性分化抗原;⑤病毒抗原。

2.1 肽/蛋白疫苗:肿瘤多肽疫苗是通过提取高纯度的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多肽,即所谓的优势表位,来激发针对肿瘤的特异性更强的T细胞免疫。

不足之处是稳定性较差,在缺乏有效保护时易被降解,致使免疫效果不佳。

肿瘤疫苗发挥关键作用的成分是肿瘤抗原。

MAGE是到目前为止经实验证实的具有良好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少数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之一。

MAGE1不仅在黑色素瘤表达,同时在其他多种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在除睾丸和胎盘外的正常组织中均不表达,故成为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理想的靶分子[4]。

采用HSP70MAGE1融合蛋白,利用HSP70的分子伴侣作用加强抗原逆气细胞(APC)细胞对抗原的加工递呈,从而有效增强肿瘤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5,6],HSP70能够增强MAGE1HSP70融合基因疫苗和MAGE3HSP70融合蛋白疫苗的CTL效应;将HSP70与肿瘤抗原融合表达的融合蛋白是二者联合使用的最有利形式。

在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中,仅有CD8+T细胞的激活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杀伤肿瘤作用,CD4+T细胞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是一种具有强大免疫激活性能的超抗原,加入SEA可有效激活CD4+T细胞,进而激活CTL,协同加强肿瘤抗原的免疫效果,导致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研究结果显示,PG级的SEA即可引发高效的免疫激活效应,可有效激活整体和肿瘤局部的免疫活性,抑瘤效果明显,荷瘤动物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且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和免疫耐受现象的出现[7]。

研究还发现,将超抗原SEA以1∶100的比例与MAGE 1肿瘤抗原混合,即可诱发高效的针对表达该抗原的肿瘤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由于用量极低,尚可有效避免毒性和免疫耐受的出现。

2.2 DNA疫苗:由于肿瘤细胞缺乏MHCⅡ类分子和B7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也不能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细胞因子,所以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

但APC具有这些功能,如果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其产生类似APC的功能,将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

由于DNA疫苗分子进入人体后才开始其抗原蛋白的合成表达,因此DNA疫苗能够模拟病毒感染的自然过程,合成蛋白被降解加工,作为内源性抗原由MHCⅠ分子提呈给CD8+T细胞,激活强有力的细胞免疫应答,较之肿瘤抗原肽进入人体经APC加工提呈给CD4+T细胞,再激活体液免疫要有效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