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蚌混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鱼蚌混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创建环境友好型养殖水域 养殖水域生态条件是影响鱼蚌产 量、质量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并 非所有的水体都可以用来养殖鱼蚌。 鱼蚌混养池要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 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电源有保 障的地方,面积在2hm2以上,底泥 10cm~15cm,平均水深2m~2.5m, 透明度25cm~40cm左右,溶氧5mg/L 以上,pH 7~8,钙、镁、锰等金属离 子含量适度,其中钙在50mg/L以上, 镁在7mg/L以上。养殖水域周围无污染
量,若饵料长时间未被吃完,应减少 投饵量。
(2)施肥 鱼蚌混养一个重要的 生态功能是利用鱼类残饵和排泄物肥 水,从而利于育珠蚌天然饵料的自行 繁衍。在鱼蚌混养实际生产中,由于 第一年刚放养的鱼种规格小、相对密 度低、摄食量不大。尤其是在早春至 初夏,气温低,水质较清淡,因此第 一年鱼蚌混养池塘必须强化施肥,培 育良好水质,满足育珠蚌营养需求。 鱼蚌混养的第二年,因所养的鱼类规 格增大,摄食量及排泄量增多,有利 于培养水质,故第二年的投饲量要增 加而施肥量要相应减少。
源,无高大建筑物,阳光充足,空气 畅通。
二、鱼种放养搭配结构要合理 鱼类品种搭配要根据育珠蚌的滤 食性和各种鱼类的食性及栖息水层合 理确定,应以草食性的草鱼、鲂、鳊 和杂食性的中下层鱼类如鲫、鲤鱼等 为主,并适量配养肉食性的乌鳢、鳜 鱼等,以吃食野杂鱼。鲢、鳙等滤食 性鱼类放养量一般控制在总放养量的 10%~15%,不要超过20%。鉴于育 珠蚌笼养的特殊性,应配养适量的黄 尾密鲴等“清洁鱼”,以舔食附着在 网笼中的青苔等藻类,确保网笼内外 水交换畅通。 在自然界中鱼蚌养殖生产周期往 往是不一致的,冬季捕鱼干池时,吊 养的育珠蚌必须往返迁移l次~2次, 若操作不慎,往往会导致机械损伤或 引起冻害,影响成活率,因此在实际 生产过程中要适当降低放养鱼种的规 格,以期达到在育珠蚌生产周期内尽 量减少捕鱼干池的次数,最好能够依
(3)适时加换新水 早春晚秋季 节气温凉爽每半月加换水一次即可; 6月~9月鱼蚌摄食旺盛、生长快、耗 氧高,也是鱼蚌发病季节,此时要重 点掌握好水质情况,一般每隔7天~10
天加换水一次,每次水体交换量要求 30cm左右,并能使水体达到“肥、 活、嫩、爽”。
(4)合理使用增氧机 开机时间要 做到: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 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生长季节 坚持每天开。开机持续时间要做到: 半夜开机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天气 炎热、水面大,开机时间长,天气凉 爽、水面小开机时间短。在生产实际 中,增氧机的使用必须针对不同天气 和养殖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才能充 分发挥增氧机的增氧效果。水体溶氧 增加不仅对鱼蚌有利,更为重要的是 有利于水体和底质中有机物的氧化分 解,提高水体生产力。
若发现病蚌、死蚌、病鱼、死 鱼要迅速清除,加注新水,净化水 质,并及时检测病因,对症使用渔 药,消除病原细菌,做到有病早 治。
42
《中国水产》2009年第4期
四、科学防治病害 鱼蚌生活习性不同,对各种药物 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混养池中如果某 个品种有病害,治疗就比较困难。因
此,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做到防 重于治。育珠蚌放养前用20ppm 高 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杀菌,鱼种放 养前用3%食盐水进行严格鱼体消 毒,确保成活率。在放养后预防过 程中,生石灰是首选药物,每月每 667m2用25kg~50kg生石灰化浆后 全池泼洒1次(不能泼在网笼上)。6 月~9月是鱼蚌病高发季节要求每 月泼洒2次~3次,并用高锰酸钾、 敌百虫或漂白粉挂袋,鱼饲料中添 加大蒜、食盐等预防。鱼体寄生虫 用“鱼虫必克”、“鱼虫克星”内 服,尽量避免全池泼洒毒性较大的 药物给水质带来负面影响。
托“优质珍珠快速育成技术”做到 鱼蚌同时上市。另外鱼总产量要加 以控制,要以不影响育珠蚌正常生 长为前提,一般要求每667m2产量控 制在600kg以内。
三、注重日常科学管理 (1)投饵 投饵要坚持“四 定”原则。总投饵量应根据季节、 水温而定:水温在10℃以上即可 开食,可投喂适量适口精饵料; 15℃以上,精饵投喂量占鱼体重 0.6%~0.8%;20℃以上,精饵投喂 量占鱼体重1%~2%;25℃以上, 精饵投喂量占鱼体重2.5%~3%; 30℃以上,精饵投喂量占鱼体重 3%~5%。在鱼病和梅雨季节要控 制投饵量。 日实际投饵量视天气好坏和鱼 类吃食情况而定:天气晴朗,池水 溶氧条件好,应多投,阴雨天溶氧 条件差,应少投。天气闷热,无风 欲下雷雨应停止投饵。投饵后,若 饵料很快被吃完,应适当增加投饵
人工栽培为主。药用部位:茎、叶。 用途:健胃、杀菌、解毒、杀虫。主治细菌性肠 炎,兼治烂鳃、赤皮等病。 用途:杀虫、杀菌。主治寄生虫病,兼治细菌性烂 鳃、肠炎等病。 另外,还有:大黄防治出血、烂鳃;生姜防治赤 皮、小瓜虫; 艾防治肠炎、赤皮、烂鳃、竖鳞;五倍子防治水 霉、肠炎、赤皮、烂鳃;石榴防治肠炎、寄生虫;紫 苏、洋葱防治肠炎; 5.使用方法 有挂袋(篓)、药浴、泼洒、浸沤、内服等。
实用技术—健康养殖
责任编辑 李振龙
鱼蚌混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程霄玲1,2 赵伟华3 郑永华1 1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 400716; 2 浙江省兰溪市渔政站 321100; 3 浙江省兰溪市大中华水土情生态养殖场 321100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 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 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 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 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 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 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 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 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 以下问题:
一、孵化
1.田间工程 在靠近水源沟渠一侧和田块中间挖一环型沟,宽 60cm,深50cm,环沟内全部铺设20目纱窗网布防逃。 2.消毒处理 每亩地用生石灰50kg、漂白粉15kg,彻底消毒和杀灭 水生敌害生物。 3.肥水 4月17日稻田来水后,将稻田全部灌满,亩施豆饼 7.5kg。全田扬撒均匀即可。主要是培植水中大量的浮游 生物,解决鱼苗的开口饵料。 4.投放亲鱼 5月10日收购野生泥鳅共380条,亲鱼的选择标准 是二冬龄的,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12 cm~16cm、体
草。 用途:清热解毒、止血杀菌。防治细菌性肠炎,兼治烂
鳃、赤皮等。 ③水菖蒲又名:石菖蒲、水剑草。多生于水边湿地。药
用部位:全草。用途:杀虫杀菌。防治水霉病、细菌性烂 鳃、肠炎、赤皮等。
④马尾松 又名:松树、青松。生于山地、山涧。药用部位:枝 叶。 用途:杀虫、杀菌、解毒。防治寄生虫病,兼治细菌性 肠炎、烂鳃等病。 ⑤大蒜
《中国水产》2009年第4期
41
实用技术—育苗技术
责任编辑 李振龙
生态法孵化泥鳅
凌兆文 辽宁省大洼县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 邮编 168600
2008年辽宁省大洼县平安乡小房村农工王立权在自家 两亩稻田采用生态法孵化泥鳅获得成功。据观察预计可产 5cm~10cm规格的泥鳅苗种500 kg。实际捕出250 kg。由 于缺乏经验,起捕时间过晚,气候转凉,一部分的泥鳅钻 泥无法捕出。就捕出的产量看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250kg售价20元/kg,就是5000元,去掉全部费用1500 元,还剩3500元,在不影响水稻产量时,每亩稻田的格外 收入1750元,如能全部捕出,效果还会好些。所以说生态 孵化泥鳅是成功的。这种孵化法技术简单,易操作、投入 少、见效快,既省财力又省人力,家家户户都可以搞这样 的模式,是泥鳅养殖孵化的一大创新,为大规模推广泥鳅 生态孵化和泥鳅养殖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