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张振鹏 马 力[摘要]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伦敦、东京和迪斯尼公司产业集群的案例解析可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优异的环境、功能带动作用和文化的根植性三方面的共性特征;从竞争、资本积累和交易成本节约三个角度,可以归纳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内生机理。

因此,政府应根据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辅以配套的制度安排作为外部推动力,以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群;内生机理;制度安排[中图分类号]G124;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012X (2011) 02 0176(05)[作者]张振鹏,副教授,硕士,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马 力,教授,博士,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一、问题的提出当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便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

在现代生产价值链上,创意处在龙头地位,创意在现代经济的各个产业中几乎无处不在。

[1]应运而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成长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其发展规模和水平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各国或地区之间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概念的诠释或理解的不同,致使发展思路不统一,发展模式也有不同的选择。

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对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参与,都以强烈依赖当地复杂的劳动力市场的生产者密集网络为基础,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型总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相联系。

澳大利亚学者斯图亚特 坎宁安(S t uart Cunn i ngham )在文章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理论、产业和政策的含义 中分析了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多样化,并提出了集群理论(C l uster T heory),这一理论正在成为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参照。

集群 这一概念常常是通过像都柏林、谢菲尔德、纽卡斯尔、奥斯汀、赫尔辛基和安特卫普等城市对原有工业改造来实现的。

城市原有的特征,如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和作为业余消遣的音乐收藏,就成了通过文化和创意的融合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崭新动力。

[2]由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新趋向,同时也成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个产业从出现到繁荣都有其自身繁衍的轨迹,政策扶持可以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但决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主因。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存在一种最为经济的模式,发展模式都具有独特的形成机理。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不是一个盲目的偶然的选择,也不是对时尚潮流的追逐,而是其产业特点决定的。

我们可以从成功的国际案例中发现文化创17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企业衍生与创新网络演进的互动系统研究: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视角 (10Y J A 63011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09CJ G Z66)和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 科技型企业衍生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互动机制研究 (BS2010SF003)阶段性成果。

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共性和脉络。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国际案例解析(一)伦敦创意产业集群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是世界上最早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2001年,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10亿英镑,约占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的1/4; 2002年,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出口115亿英镑,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英国第二大支柱产业;2003年,伦敦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52 5万人,已经超过金融服务业32 2万人的从业人数,而且,伦敦文化创意产业人均产值为2500英镑左右,几乎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人均产值1280英镑的一倍。

[3]英国戏剧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伦敦西区作为20世纪以来世界上的戏剧和娱乐中心,融合了信息化时代的新元素,成为了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根据伦敦剧院协会1998年的调查,1997年西区的票房收入为2 46亿英镑,加上与观赏戏剧相关的交通、餐饮、住宿、购买节目单和纪念品等,总计约为4 33亿英镑。

西区剧院正是通过这种相互依存的集群形式,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伦敦的S OHO区是Ox ford、Char i ng Cross、Sha ffesbury和R egent街包围而成的地区,区内的酒吧、咖啡馆是创意人员休息的场所,他们在这里进行创意的碰撞和升华,在办公楼宇内将创意变为现实。

进驻区内的数以百计的影视制作公司和区内众多的广告制作、音乐、摄影、设计公司,构成了一个产业结构绵密、经营方式垂直联系密切、以媒体企业为主轴、产业链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4]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集群效应为主轴,地理位置接近,偏重连接(net wo rk i ng)、服务(serv ice)及行销(m arketi ng)的实质功能,不以巨型或显眼的建筑物为外貌特征,地理区位上也不居于市中心,主要包括基于传统文化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和基于城市空间演绎综合性集群两种形态,代表了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典型类别。

(二)东京动漫产业集群日本素有 动漫王国 之称,当今世界上60%的动画作品出自日本,2001年,日本动画片仅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年收入就达43 59亿元美元和40亿欧元。

[5]纵观日本的动漫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题材、风格、类型、画技等方面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保持了长久不衰的态势,这些特点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东京是日本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集聚优势,吸引了日本78 8%的动漫企业驻扎,因此东京被称为 动漫之都 。

众多大小不一的出版商、商务机构、文化机构的集中,有利于企业较快地获得信息和把握市场需求。

同时,东京集聚着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卡通作家和动漫画手,他们多为自由职业者,在此互通信息,衍生创意,对企业而言,他们比拿固定薪水的职员更有吸引力。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产业链完整、市场广泛、垂直分工明显特征的部门。

动漫产品从构思到成品生成,制作周期长,工序技术性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分工中定位不同。

这些企业如果全年只参加一部动漫产品的制作,就意味着其余时间没有收入,因此,动漫产业的参与企业必须寻找不同的机会,从事相同的工序。

东京动漫产业的地理接近性、城市内部空间特征、外包、战略联盟和供应链管理等产业集群化组织形式,代表了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迪斯尼公司产业集群制造一个产品,拥有一批客户,塑造一个品牌,占有一片市场,是迪斯尼公司(T he D i sney Co m pany)的战略管理特征。

80多年来,迪斯尼公司秉承高质量创意与传奇故事的丰富遗产,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娱乐体验,从一个以主题公园和娱乐为主、立足美国市场的企业,发展成为以传媒经营为主的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

迪斯尼公司不仅仅是全球技术和娱乐经济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始作俑者之一。

迪斯尼公司是包括影业娱乐、主题公园、消费产品和传媒网络四大板块的文化创意产业部门。

影业娱乐部分是迪斯尼公司的基业所在,其核心是世界著名的迪斯尼动画电影制作,依靠鲜明的品牌形象,依托好莱坞影视制作产业集群化发展所产生的全球效应,通过好莱坞进行发行,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迪斯尼乐园是迪斯尼主题公园与旅游度假业的核心,它运用统一的创意设计理念,在保持浓厚的迪斯尼主题特征的同时,在不同国家各地区设立的迪斯尼乐园还融合了本土文化的地区差异性。

迪斯尼公司深知自己的产品是文化产品或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持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重视文化创意活动、倡导技术创新、整合营销渠道、加强版权保护,使公司产品生产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个品牌开拓多个市场,由此延伸出庞大的产业链。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迪斯尼公司与传媒网络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世界市场的地位。

迪斯尼公司产业集群的战略管理和内部治1772011年第2期经济体制改革理,汇集了世界文化创意企业的成功经验。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共性特征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典型案例的解读,可以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高级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带来集聚效应、协同效应、结构效应等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由此可以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几方面共性。

(一)优异的发展环境美国经济学家R i chard F l or i da 认为,一个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技术(T echno l ogy )、人才(T a lent)和宽容(To lerance),即3T 原则。

[6]具备这三个条件,需要创意人群的集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社会因素。

集群所在区域的管理者不仅要提供效率基础结构,例如公共服务、通讯、交通等,还要提供创新基础结构,包括研发设施、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同时提供吸引创意人群的较高生活品质的生活环境,营造和谐、友好、共生共赢的合作氛围,形成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宽容性的区域文化。

(二)突出的功能带动作用功能带动主要是依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功能来集聚同类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集群内有两三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作为支柱,其他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集群内各企业之间表现出高度灵活的合作关系,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配套体系完善。

除了企业之外,集群内还应该包括政府、研发机构、咨询培训机构、金融机构、服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

这些组织共同构成一个集群生态系统,集群中的成员结为共生体。

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优势使集群每个成员受益,共享先进的辅助设施、市场信息资源和优惠政策,并且在同一个载体上进行项目合作,形成资源优势互补。

(三)鲜明的文化根植性 根植性(e mbeddedness)由格兰诺维特(G ranovetter)于1985年提出,用来描述那些使经济行为偏离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非经济因素的社会影响。

[7]根植性是产业地方化的重要标志,它表明经济行为嵌入到区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关系中。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

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嵌入在其中的产业集群也必然各具特点。

集群成员的区位邻近,使得传统文化进一步强化了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信任,维持并促进了各方面的合作。

因此可以认为产业集群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离不开培育它的土壤,是不可移植的。

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是 信任和承诺 等人文因素,这种人文因素是维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员长期关系的纽带,使集群面对外来竞争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内生机理(一)竞争机理依据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 ichae l P orters F i ve Fo rcesM ode l)可以发现,一个产业的进入壁垒越低,抗替代能力越强,供需双方的砍价力越强,竞争者实力差距越小,这个产业的竞争强度就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