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1巩固新生政权练习

6.1.1巩固新生政权练习

6.1.1 巩固新生政权(练习)
一、选择题:
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有( )
①抗美援朝②肃清反革命③土地改革④研制人造卫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十周年的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道:“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这首歌创作于( )
A.1927年 B.1949年 C.1951年 D.1961年
3.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完全有能力武装解放西藏,但仍然采取了和平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历史上汉藏两族关系友好 B.担心外国势力干涉
C.避免伤害民族感情,实现民族团结 D.西藏上层愿意服从中央政府领导
5.注重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要求,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1950~1952年土地改革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52年,浙江玉环的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

当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镇压了反革命 B.实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60多年前,新中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正确表述此次土地改革意义的选项有()
①彻底消灭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④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 )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人民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9.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0.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

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词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1951年中国的时代主题是()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和平、发展
11.下列诗句中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2.“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 )
A.《朝鲜停战协定》 B.《凡尔赛和约》 C.《雅尔塔协定》 D.《慕尼黑协定》
1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
A.1949年 B.1951年 C.1954年 D.1956年
14.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

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了以下哪些成绩( )
①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③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图片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场景。

(2)从当时的形势考虑,请你说说图一中出兵的理由。

图二中的人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情况是怎样的?
(3)图二与图一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幅图片取得的胜利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有何共同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从材料中可看出,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2)这次土地改革的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略
17.
(1)主要任务: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主要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2)结果:广大新解放区约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再也不用向地主交纳地租。

意义: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