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ppt
他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3)未来:展望、假设、想象
例题:假如我 、我多想 、明天会更好
我有一个梦想、二十年后再相聚、展望、
2008年的北京
(4)定指与不定指
例题:1993 年《中考的前一天》、当我 的时候
明天、美,在
、当我唱起这首歌的时候
今天是个好日子
四.审题
1.审体裁 2.审范围 3.审中心与人称 4.审寓意 5.审结构 6.在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后,首先要 想一想以往是否写过类似的题目,另外,以 往作文中的材料能否用在此篇作文中。
二.试题回(顾200(6年潍)坊阅读市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会表达自己。花儿开放,鱼儿戏水,鸟儿鸣叫, 都在传递某种信息。人类更是如此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能都需要我们表达 自己的意思。但是,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机,采 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而有时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能产 生相同的效果……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有何感受请以“表达”
审题:路、桥、网、镜子、笑声
7.虚题变实
审题:
1.追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虚,在审题时要把它落实到 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使题目变实在了。此题可以写一 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农民的追求,总之, 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都可以写。
2.喝彩:此题要写为谁喝彩,为自己、为老师、为同学、 为家人、为体育健儿、为英雄模范
的阳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幸福、美好”。
比喻义: 如“春蚕颂”、“蜡烛赞”之类的题目,自
然是颂扬教师的。
审题: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 审结构
①词:路、网、桥、悟
②短语:追求、变化、收获、喜讯、心愿、教训、融化 笑声、窗口、兴趣、把握、 感激、掌声、明天、节日 报答、考验、对手、距离、超越、我的对手、我的老师 校园趣事、你真棒、追逐梦想、永不言败、知识与智慧 读书.理解.运用、我和他、美与丑、说与做、大与小 长与短、昨天.今天.明天 、感恩、
4.描写:人物、环境、场面、细节
《现代汉语词典》:事情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人物细小的 举止行动
《辞海》: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事件、环 境和景物的最小单位。细描,即工笔。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进行精雕细刻。不是描绘大致轮廓,而是一笔不苟的进行刻画, 把描写对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 (1)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 (2)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重点谈景物描写)
□《中考语文说明》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 容的顺序和详略。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 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 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4.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五.构思 :巧妙、新颖
古人写文章讲究“有序”。“序”就是文章 的框架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题当前, 须认真构想。
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文 章的开头像凤头,小巧玲珑,精美好看;中间如 猪肚,内容丰富,充实饱满;结尾如豹尾,收束 有力,短小精悍。
◇结构模式: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
□常见的结尾方式
九.表达
1.叙述:详略得当
2.议论:记叙是基础,议论是升华。议论是对人、事、物发 表看法。议论的方式有两种: (1)直接议论(2)间接议论。
3.抒情:写时有情,读时才感人。 (1)抒情的方法:①蕴行文中②以情为线③直接抒情。 (2)注意问题:
①真,情动于衷,一定要发自于肺腑; ②切,恰到好处,要掌握好抒情的火候。 ③实,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记为主,抒为辅
①抓住景物特征;②点面关系; ③景点间比例关系 ④立足点的变化;⑤观察中的联想;⑥情境关系。
(3)场面描写: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 面。场面描写必须注意:条理、主次、全景、特写、气氛。
(4)细节: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细节,即工笔。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进行 精雕细刻。细节最感人,没有细节就不叫好记叙文
1、开头
(1)开头遵循的原则: ①纲领性 ②精练性
(2)开头常见的毛病:
①扣题不紧。 ②语言不精。
(3)常见的开头方式
① 点题式 ② 交代式 ③ 描写式 ④ 设问式 ⑤ 引用式
⑥ 抒情式 ⑦总起式 ⑧ 联想式 ⑨ 倒叙式
2、结尾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若首唱 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比 《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可见 只有好的开头还不够,还需附之以好的结尾,这 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梳理材料的方法 1.按空间 2.按时间
1.按空间
(1)学校:老师、同学、集体、学习、读书、活动 例题:初三生活的节奏 、我和我的老师(同学、同桌) 校园生活二三事、校园生活剪影
(2)社会:人、事、场景、活动、见闻 例题:放学路上、街头一瞥、社会见闻 记一次社会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家庭:集邮、小制作、绘画、书法、养花、养鱼 剪纸、 放风筝、学下棋、学计算机
中考作文指导
作文寄语
□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 □掌握作文规律,提高应试水平 □用自己的话写文,保持自己的语言风格 □贴近生活,有时代气息
目录
一.作文要求 二.试题回顾 三.材料准备 四.审题 五.构思 六.选材 七.组材
八.开头与结尾 九.表达 十.文章体裁 十一. 题目的押扣和转换
一.作文要求
例:“我的一点收获”是写自己的,“我的好朋友 阿芳”则是写别人的。
3.审中心定人称
审中心: 例如“校园新风”,“新风”即题目的中心。
作文时不能大写校园生活,而忽略“新风”的含 义。
定人称: 一般地说,记事、写人、散文可用第一人称,
也可用第三人称;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
4.审寓意
象征义: 如“在阳光下成长”,“阳光”则象征“党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 少于6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戏剧除外。
(2008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饱经 饱经沧桑后,老画家被迫住进了一间搁置多年的老房子,房子连一扇 窗户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 白的画纸贴在堵上,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窗。他顿时感 觉屋外的阳光和空气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以“画一扇窗给自己”为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 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 相关的名称。
(2009年)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 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 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 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 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2010年)
请以“共享
”为题,写一篇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于600字的作文。(6O 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据此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
外)、
3.文内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
名、人名等信息。
三.材料准备
□梳理写过的材料 □补充新鲜的材料
六个关注: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
关注媒体、关注自己、关注别人
1.审体裁
有的题目,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可以,但有 的题目,其中有些词语就是暗示体裁的标志。
如果题目中有“谈”、“论”、“评”、“ 议” “……的看法”(或“启示”)、“从……说 起”一类词语,都应写成议论文。
题目中有“忆”、“记”字样的,都是记叙 文。有“颂”、“赞” “唱”字眼的,应写成抒 情散文。
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又不限文体的,那就 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擅长来决定。
2.审限制
(1)审限制时间: 例:“寒假生活二三事”,明确规定时间——寒假 里,内容——记二三事。有的用“前”、“后”等 词来限制时间。如“暴雨前”、“放学后”。
(2)限制空间: 例:“我家的乐事”,“社会见闻”
(3)限制对象:
词典:事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人物细小的举 止行动。
辞海: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 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单位。
(5)情感 (1)写时有情,读时才感人。 (2)感情的表达 〈1〉蕴行文中:我爱我的家乡,背影 〈2〉以情为线:百合花:生起气→发生兴趣→越 加亲热→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3〉直接抒情。
选择最深刻,最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质,又具有广泛代表 性的典型材料。 3.有时代气息 4.以小见大 5.真实问题:
“真实”包括生活的真实,即真有其人其事,不是虚构 的;艺术的真实,即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只要是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都可以写。
七. 组材
组材,即对所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决定其主 次详略。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放在一起写, 哪些分开写,要有次序地安排好。只有组织好材料 才能使文章中心鲜明,详略得当。组织材料应注意 两点:
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诗歌除外)。
(2007年)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养蚌人来到海边,认真地在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问那些沙粒是否愿 意变成珍珠。沙粒们都对变成珍珠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但对呆在寒冷、 阴暗而又潮湿的蚌壳里又怕得要死。当养蚌人告诉它们要变成珍珠就避 免不了与孤独、寂寞为伍时,沙粒们一个个选择了离开。他已记不清遭 到了多少颗沙粒的拒绝,几乎就要放弃了,终于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别的沙粒都嘲笑这颗沙粒是傻子,可都没有动摇这颗沙粒的决心。几年 过去了,这颗小沙粒长成了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珍珠。那些曾经嘲笑 过它的伙伴,仍还是沙粒,有些甚至已经不知道被风吹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