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水资源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中央去年在两院会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对水资源需节水和防污并重。
绵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绵阳市水资源公报》,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水资源的情势、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结合绵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惜水、保护意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做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兼顾用水公平,统筹解决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起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从而保障流域综合用水和促进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区,幅员面积20244Km2,涪江水系是绵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水源。
涪江中上游山区,人少地阔,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短缺的中下游丘陵平坝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004年,绵阳市降水量分布总体相对去年变差有所减小,年总降水量165.27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不包括天然客水和跨流域调水)为95.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3.28亿m3,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后,全市总水资源量为95.66亿m3,比去年减少13.22亿m3,人均1808 m3,全市入境水量13.751亿m3(其中跨流域调水1.160亿m3),出境水量90.011亿m3,水利工程蓄水变化量为1.931亿m3。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17.469亿m3(其中地表水占89.6%,地下水占6.2%,其它水源占4.2%),总用水耗水量为10.230亿m3,占总用水量的58.6%。
全市人均用水量330m3/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53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8m3。
2004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为16833万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920万吨,占47.1%,其它废水(建筑业废水、生活废水、第三产业废水)占52.9%,城镇生活废水处理率达35.8%。
对全市936公里河长的水质评价结果:Ⅱ类河长占65.1%,Ⅲ类河长占27.0%,Ⅳ类河长占1.3%,劣Ⅴ类河长占6.6%。
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816.4mm,降水总量为165.27亿m3,与常年平均值194.95亿m3相比减少15.2%,比上年减少8.4%。
其中,减少最多的是涪江盆边区(包括平武、北川、安县),比常年减少19.7%,比上年减少27.2%;实测最大降水量仍发生在安县茶坪站,为1381.0mm (上年为2182.5mm),最小降水量发生在平武堡子场站,为511.0mm(上年为游仙太平站456.9mm);降水量等值线变化在600mm至1300mm,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及地区分布,其不均匀程度较常年、上年均有所减缓。
图1 绵阳市2004年月平均降水量分配图表1 2004年绵阳市行政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常年比较图2 2004年绵阳市行政分区降水量与常年比较图2004年绵阳市年降水量距平图(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不包括入境水量)。
2004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95.63亿m3,折合径流深为472.4mm,比上年减少10.3%,比常年减少16.2%。
绵阳丘陵区和涪江盆边区分别比常年减少16.3%和18.9%;川北盆边区和盆边广元区分别比常年增加17.5%和40.3%。
图3 2004年绵阳市行政分区天然径流量与常年比较图表2 2004年绵阳市行政分区天然径流量与上年、常年比较2004年,绵阳市入境水量为13.751亿m3,其中,凯江入境量6.039亿m3,涪江上游入境水量5.522亿m3,人民渠调水1.160亿m3,其它诸小河入境水量1.030亿m3。
全市出境水量为90.011亿m3,其中涪江干流出境水量71.12亿m3,梓潼江出境水量8.396亿m3,西河、清江共出境水量4.807亿m3,其它小河(如郪江、青岗河、柳家河等)共出境水量5.688亿m3。
(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绵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山丘区采用排泄量法计算。
2004年绵阳市地下水资源量23.28亿m3,其中平原评价面积152Km2,地下水资源量0.61亿m3;山丘区评价面积20092Km2,地下水资源量22.76亿m3,平原与山丘之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090亿m3。
2004年绵阳市水资源分区及各县(市、区)行政分区水资源量统计见表3、表4。
表3 2004年绵阳市水资源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表4 2004年绵阳市行政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图4 绵阳市水资源量分析图图5 绵阳市人均水资源量趋势图(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外来水量)。
2004年全市水资源量为95.66亿m 3,(常年为116.10亿m 3,上年为108.88亿m 3),比常年减少17.6%,比上年减少12.1%;全市产水总量占降水量的57.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47.25万m 3,人均水资源量为1808m 3。
水利工程蓄水动态2004年来,全市共有水利工程7.35万处,蓄引提水能力19.549亿m 3,大中小型水库804处,设计总蓄水量8.97亿m 3,其中,大型水库1座,设计蓄水量2.94亿m 3,中型水库9座,设计蓄水量2.62亿m 3,小型水库794座,设计蓄水量3.41亿m 3。
大、中型水库年蓄变量为0.51250200 150 10050 0250 200 年份 多年平均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降水量(亿m) 194.95 175.70 156.67 190.36 132.67 180.40 165.27水资源总量(亿m) 116.10 102.58 98.67 117.85 72.94 108.88 95.66产水系数 0.60 0.58 0.63 0.62 0.55 0.60 0.58150 100 50 0亿m3,小型及以下山平塘等蓄水变量为1.421亿m3,全市总蓄水变化量为1.931亿m3。
表5 2004年绵阳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单位:亿立方米供用水量(一)供水量供水量是指各种供水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三大类,按受水区进行统计。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17.469亿m3,比上年增加11.0%。
其中蓄、引、提地表水源15.645亿m3、地下水源1.090亿m3。
其它水源供水0.734亿m3,供水量最多的是江油市为5.048亿m3,最小的是北川县为0.180亿m3。
图6 绵阳市行政分区供用水量组成表6 2004年绵阳市水资源分区供用水量单位:亿立方米表7 2004年绵阳市行政分区供用水量单位:亿立方米(二)用水量用水量是指配置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
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统计,其中生产用水再划为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
2004年,绵阳市总用水量17.469亿m3,生产用水16.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91.8%;生活用水1.34亿m3,占7.7%;生态用水0.090亿m3。
按三级水资源分区统计,涪江区占总用水量的94.9%;广元昭化以上、广元昭化以下、沱江区共占用水量的5.1%。
按四级水资源分区统计,绵阳丘陵区用水量为15.030亿m3,占总用水量的86.0%,其次为涪江盆边区,用水量为1.544亿m3,川北盆边区、盆边广元区、成都平原沱江区共占用水量的5.1%。
(三)城市供用水量绵阳市城市建成区分为绵阳城区和江油市城区两部份,绵阳城区包括涪城区、游仙区和高新区。
2004年,绵阳市城市建成区总供水量为2.241亿m3,其中绵阳城区供用水量0.995亿m3,江油市城区供水量1.246亿m3(不含火电直流冷却用水)。
业供用水量1.782m3,城市居民生活供用水量为0.319亿m3。
绵阳市城市建成区供用水量组成见图7。
(四)用水消耗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或地下水体的水量。
2004年,绵阳市用水消耗量10.230亿m3,总耗水率为58.6%。
其中三级水资源涪江区耗水量9.697亿m3,耗水率为58.5%,广元昭化以上、广元昭化以下、成都平原沱江区共耗水0.484亿m3,各水资源分区耗水量及耗水率见表8。
表8 2004年绵阳市水资源分区用水消耗量及耗水率(五)用水指标用水指标是衡量供用水分配及用水效率的综合性统计指标,它反映出评价区内水资源与经济社会指标的有效利用情况及城镇、农村居民用水状况。
2004年,绵阳市人均用水量330m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353 m3,农业实灌亩均用水量290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当年价)248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08每日升,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58每日升。
各水资源分区及各县(市、区)行政分区用水指标见表9和表10。
表9 2004年绵阳市水资源分区主要用水指标表10 2004年绵阳市行政分区主要用水指标(一)废污水排放量2004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6833万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920万吨,占总排放量的47.1%,其它废水(建筑业废水、生活废水、第三产业废水)占52.9%。
(二)河流水质概况及评价2004年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以下简称“三江”)主要江河水质评价河长共438公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全年“三江”无显着变化,水质状况总体稳定。
涪江评价河长358公里,评价断面分别为:平武、江油、绵阳、涪江(Ⅱ)、南塔、丰谷、三台。
年水质和丰水期水质级别与去年持平,枯水期水质略有变化,Ⅱ类水质占评价河长的64.8%,Ⅲ类水质占评价河长的35.2%,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水质尚可。
芙蓉溪评价河长12公里,评价断面为芙蓉溪断面,全年水质为Ⅳ类,年水质级别与去年相比上升了两个类别。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其最大超标倍数为:氨氮(0.7)、总磷(0.6)倍,且极值出现日期均为11月8日。
安昌河评价河长68公里,评价断面为安县和飞来石。
全年水质分别为Ⅱ类、劣Ⅴ类,年水质级别与去年基本持平。
其中Ⅱ类水质占评价河长的67.6%;劣Ⅴ类水质占评价河长的32.4%,受污染水体主要出现在枯水季节,如1月8日安县安昌镇段,总磷超标6.2倍,水质劣于Ⅴ类;2月9日飞来石段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水质为Ⅳ类,绵阳市主要江河水质状况见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