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扩散理论讲义(PPT 58页)

创新扩散理论讲义(PPT 58页)

与创新性呈负相关的只有宿命论。
创新采用者时间差异 日本学者对当地农民采用番茄杂交种,得出如下结果:
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的情况:
结论: (1)试用时间越早,则试用时间越长,试用面积比例越小;
(2)试用时间越晚,则试用期越短,试用面积比例也较大。
因此,罗杰斯认为,推广创新的 最佳途径是“双管齐下将大众传播 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一项农业创新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 在发展期,效益在推广期,更新在交替期。
2、时效性规律 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但可以延缓其衰 退的速度。 衰退原因(五种“磨损”): (1)无形磨损 创新不及时推广,过期失效; (2)有形磨损 创新优良特性的丧失,如品种退化、
(3)跟随阶段(自我推动阶段) (4)从众阶段(随大流阶段)
浅免耕技术:复杂程度低,省工节本,农民易掌握,接受速度 快,因此它进入扩散发展期的时间和达到最大扩散速率的时间 均较早(近6年)。
模式化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涉及到品种特 性、作物生长发育动态及肥水运筹等多种知识。因此,农民不 易很快掌握,起始推广速度慢,进入扩散发展期和达到最大扩 散速率的时间均较长,用了将近10年时间才被99%的农户所采用。
很多创新在社会中只能扩散到某个百分比。
当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再也没有增加时,系 统中的创新采纳者数量(绝对数量表示)或 (相对数量表示),就是该创新扩散的饱和 点。
2011年11月2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表示,强生婴儿洗发水中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以及季铵盐15。美国、中国、加拿大等5国市场所售产品中仍含有该物质。
抗性丧失; (3)政策性磨损 农业政策、法规法令、结构调整; (4)价格磨损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农产品价格下跌; (5)人为磨损 推广方法不当。
3、交替性规律
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 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 的不断交替现象。
触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用者的知识来源和认为最有影响的媒介
来源
邻居 推销员 农业期刊 广播广告 下乡服务
亲戚 个人实验
其他
信息来源(%) 最重要的信息来 源(%)
14.6
45.5
49.0
32.0
10.7
2.3
10.3
2.8
2.4
3.5
4.2
6.6
9.1
7.0
1. 新技术的采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 在各种信息源中,邻居的影响最大。 3. 知晓和决定采用之间的时间因素比较复杂,时间差的众数
作家、教授,因为首创创新扩散理论而享 誉全球。
◎ 与勒纳、施拉姆被认为是传播学分支 学科发展传播学的创始人。
◎ 发展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
《创新扩散》
• 1962年,罗杰斯和休梅克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的 新事物(新品种、新农药、新机械)的采用和普 及过程,出版了《创新扩散》一书。
• 当时罗杰斯还是30岁左右的助理教授。
• 创新扩散理论是农业推广学理论的核心部 分。
• 它系统地阐述了:
1、农民个体采用一项农业创新的过程; 2、一项农业创新在社区中的传播过程。
• 对农业推广实践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 义。
目录
1、基本概念 2、理论背景:起源、发展、转折点 3、集大成者:罗杰斯的《创新的扩散》 4、创新扩散理论的局限性与修正 5、当下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基于此,在新事物的推广期采用的宣传策略是 吸引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的注意力,并劝说他们 进行尝试。
把产品定位为时尚和前卫的策略在推广初期更 容易取得效果。
对第三类和第四类人,大众传播就要举出切实 的好处才有用,以人际传播和提供体验的机会 (如试用)来说服他们更有效果。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罗杰斯对 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
2101月1份年,11奢月侈2日品,品美牌国G安uc全ci被化指妆在品华运用动工联双盟重表标示准,,强并生爆婴发儿“洗虐发工水门中”含,有让可这致个癌一的向二在恶中烷国以口及碑季不铵错盐的15奢。侈美品国企、业中,国一、夜加之拿间大成等了5国千市夫场所所指售的产“品血中汗仍工含厂有”该。物质。
美国田园社会学的杂交玉米实验 1928年开始推
• 该书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 对“两级传播”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补充,重点研 究了社会进程中创新成果是怎样为人知晓、如何 在社会系统中得以推广的。
《创新扩散》
• 罗杰斯的学术成就来自于他不断的否定自我,修正自我, 他“是那种敢于质疑并反驳自己工作的少数学者之一。
• 《创新的扩散》自1962年出版以后在1971、1983、1995、 2003年进行再版时,都有一些变化和改进。
到2002年7月,世界上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超过5.44亿人, 约占世界上的人口9%。
按照这样的增长速率,到2005年时,将占到世界人口 15.5%,这意味着未来两三年上网人数将会急剧增长。
然而,这种巨大的增长将不会发生在美国,因为目前美国 的网络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1%。在美国,互联网用户人数 开始下降,并接近S曲线的后期,达到饱和。
• 都有所补充改进,越来越强调社会网络的作用。 • 关注“临界大多数”的概念。 • 第五版时更加注重新的传播技术的扩散,尤其是互联网上
的扩散。
罗杰斯对创新扩散理论系统的总结
•对创新的定义
个人或其他单位在采用的过程中,被感知为新鲜的思想、行为或事物。其自 身是否是新生的并不要紧,重要的使人们认为他是新的。
传播理论
1、创新度(创新性):某人在采纳创新上比 社会其他成员相对较早的程度,是划分采 纳者群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2、采纳率:是衡量创新扩散程度的指标,是 采用创新的推广对象数占总的推广对象数 的比例。
采纳率=采用创新的推广对象数/总推广对象数×100%
3、饱和点
创新在社会系统中一般不能100%扩散。
•创新扩散过程(创新决策过程) :
认知——说服——决策——实施——确认
•创新决策的控制性变量:个体、创新本身、社会规范等。 •接受者的类型:
革新者、早起采纳者、早期采纳人群、后期采纳人群、落后者
创新扩散过程
• 五个阶段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涉及诸多变量,如采纳者的个人特性、 创新属性、传播渠道、沟通环境,等。
创新扩散理论的提出背 景
1.起 源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创新扩散的问题引起人们注重
2.发 展
早起阐释者:法国社会家加比尔·塔尔德和佩姆伯顿
前者是心理学路径(模仿法则),后者是社会学路径(文化互动)
3.转 折 点 美国田园社会学的杂交玉米实验
社会学家布莱斯瑞恩和尼尔格罗斯(Bryce Ryan & Neal Gross)
创新i-扩散理论 tal 海k南大学 毕研韬 整理
传播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又译成“创新传播理论”、“创 新散布理论”、“革新传播理论”等,是由美国学者 埃弗雷特 • 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于20世纪60 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说人们接受新观念、 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
传播理
创新的扩散方式
4种方式: 传习式(世袭式) 接力式(单线式) 波浪式(辐射式) 跳跃式(飞跃式)
创新的扩散过程
4个阶段: (1)突破阶段(专业户、科技示范
户、农民技术员,文化素质高,改革意 识强,往往率先带头搞试验,实现0的 突破。)
(2)紧要阶段(关键阶段)
(一旦有10%-20%的农民采用创新,即 使没有推广服务或发展措施的进一步支 持,扩散也会持续进行。)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从试行到采用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从认识到采用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罗杰斯:与创新性相关的变量
创新性与15种推广变量呈正相关关系:
教育、识字、社会地位、经营规模、意见领袖、 意见的合理性、对于变革的态度、对于科学的态 度、社会参与、世界主义、与变革行为者的关系 、大众传播媒介的应用、人际沟通渠道的应用、 积极寻求信息,等。
1、媒体和人际渠道在知晓的作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农村,口头传播更重要。
2、为人们理解新事物的知晓和采用行为之间的联系提供 了实证的理论依据。阶段、分类、渠道、影响
3.在人际传播方面,符合当时的有限效果论的结论,与 “两级传播” 等结论一致。
采用阶段与信息来源的关系(台湾大学 1964)
信息来源
广
实验目的:瑞恩和格罗斯试图解释:为什么农民会改变自己的种植习
惯?他们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了何种信息?这些信息对他 们的决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实验方法:有518名农民接受了访问。
根据搜集到的数据描绘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计划采用率的曲线 图,并确定创新决策过程中,各种传播渠道扮演的不同角色。
实验结论:创新的采用取决于既存的人际联系和对媒介的习惯性接
为5-6年。 4. 对于早期采用者来说,推销员和广告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且影响力较大;对后来的采用者,推销员和广告对决策 基本不起作用。 5. 在渠道方面,邻里间的推广作用不断上升;大众传媒,如 农业期刊和广播广告,在引起人们注意力方面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 6. 创新的采用依靠既存的人际关系和对媒介的习惯性接触。
四、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传播的过程通 常呈S型曲线,即在采用开始时很慢,而当其接近于 最大饱和点时又慢下来。
创新扩散的过程
创新扩散过程可以用一条“S”形曲线来描述。
在扩散早期,采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
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居民的10%—25% 时,进 展突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并保持这一趋势 ,即所谓的“起飞期”;
• 了解阶段:接触新技术新事物,但知之甚少。 • 兴趣阶段:发生兴趣,并寻求更多的信息。 • 评价阶段:联系自身需求,考虑是否采纳。 • 试用阶段:观察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 • 采纳阶段:决定在大范围内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