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有感
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没有历史,
文化,就没有民族,反之,没有民族就没有历史和文化,三者相辅相
成。欲了解历史精神,必了解其变化和持久,在永恒中有变化翻新,
在变化中有连绵持续的精神。我们感觉是中国人,不仅仅是我们出生
在中国,有中国国籍,更重要的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一种独
特的中国民族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这些在已经深
入到中国人的骨子里去了,何时提都不过时。
所以说要灭亡一个国家首先要灭亡其历史,改造一个民族,首先
要改造其历史。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记忆,其也变成了行尸走肉。所以
要了解历史,尊重历史。
研究历史,从现在找问题,从过去找答案。
中国为什么能从乱到治,从治到乱,直到现在的大治,因为有前
赴后继的士君子,维持着这种精神,有一群历史文化涵养的人,怀抱
理想,救国图存,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不要认为教
育只是学校的事,国家,社会,家庭乃至人类也是尽到教育的责任。
“因此中国今天的教育风气,小学生第一目标在进中学,中学生
第一目标在进大学,大学生第一目标在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如此便
成了一种赛跑式的教育,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机会比赛”。
而中国传统儒家教育传统是,人人皆可尧舜禹,即道德人格之尊
严,使每个人感觉到都站在平等地位上,都尽自由地可能有成功,可
能得满足。
所以在国民教育之外,要注重培养每个人的人文精神,尊师重道,
道,事物的规律,基本准则,无所贵贱,无所高下,人人平等。所以
现在骂人不讲道理是对人的最大侮辱。
“中国这五十年来的教育,似乎只是教小孩子读书识字,教青年
人谋求职业,不是在教整个的人生,不感得需要一个超乎一切的最高
中心,共同尊崇的最高对象。如此般的社会,哪能不各有距离,又哪
能从其内心深处获得互相沟通?试问这样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又如
何得团结凝聚?”
振聋发聩啊。“当前的最大问题,仍在如何重建这一个“道”,
即重新发扬我们的历史文化。重新提示出我们一向所看重的“人格尊
严”和“道德精神”。
总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需要有共同的信仰,价值
观,凝聚力和居安思危的远见。
何谓中国历史精神,道德精神是也,一种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精
神。正如作者说的那样,历史事件是一种远从过去、透过现在而直达
将来的,有它一贯的一种历史精神。
吾辈人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文化自信!
摘录:
伊尹圣之任者也,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人处
社会,总不外此三态度。一是积极向前,负责,领导奋斗,这就如伊
尹。一是甚么事都不管,躲在一旁,与人不相闻问,只求一身干净,
这就如伯夷。还有一种态度,在人群中,既不像伯夷般避在一旁,也
不像伊尹般积极尽向前,只是一味随和,但在随和中也不失却他自己,
这就如柳下惠。以上所举“任”“清”“和”三项,乃是每一人处世
处群所离不开的三态度。在此三种态度中,能达到一理想境界的,则
都得称圣人。只有孔子,他一人可以兼做伯夷、伊尹、柳下惠三种人
格,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因孔子能合此三德,随时随宜而活用,
故孔子独被尊为“大圣”,为“百世师。
中国军人之伟大。因为中国军人里面最主要的骨干还是文人,他
们都有极深的文化陶冶,道德修养,并兼多方面的智识,以及政治头
脑,外交风度,种种配合,决不仅是一个专能临阵杀敌的勇将。
然而正为此故,我们胜到了,能适可而止;失败了,能不屈不挠,
再图复兴。这可证明中国人的理智能用在胜利时,情感能用在失败时。
所谓“胜不骄,败不馁”,这是一种最好的国防心理,亦是一种最深
沉、最强韧的和平精神。中国民族能维持这几千年,决不是偶然。
春天来到,绿草如茵,弱柳如绵,桃李竞艳,芳菲满目。千红万
紫,美不胜收。一般游春人,赏心乐事,流连忘返。但哪有人会在此
际却去欣赏松柏。一到夏天,众木茂盛,枝叶扶苏,生气蓬勃,郁郁
葱葱。那时的人,也不会独去注意松柏身上。待到秋季,霜露已降,
梧桐叶落。但一方面可爱的是果实累累,另一方面可爱的还是绚烂绯
红。人们的兴趣,还不会转移到松柏。
直要到严冬已届,冰天雪地,众丼尽枯群木皆落。那时候,天地
间肃杀之气已达极端,一切摧败无遗,惟有松柏苍翠,挺立在寒风苦
雨中,而生气盎然,因此使人知生命之无尽,而转移心情以待阳和之
重来。此事说来易知,而实不易知。孔子所说“……然后知……”三
字,便蕴藏着尤穷深义,耐人深省。其中义蕴,确是大堪玩味,大堪
探究。但等待说出来,则又是人人皆知。紧要者乃要在此人人皆知中,
教我们去作无穷玩味,无穷探究,此其所以为圣人之言。我们千万莫
平淡视之,让它轻易忽过。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求其能动又能安。 所以今天而后,中国
只要上轨道,中国人一定该把力量打向落后的内地去。 若我们自己
在鄙视自己人,中国将永不得安宁。纵使没有外患,依然仍会有内忧。
人生文化最高意义和价值所在,就是在永恒中,有日新万变;日
新万变中,认识其永恒持续的精神。”历史生命和文化生命都有两个
特征——变化和持续。到个人的人生上,也是变化和持续共存。孔子
说:“贤哉回也,吾见其进,未见其止。”颜渊每日进步,没有停下
来。人无完人,若是每日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正是书中所说“苟日新,日日新,日新其德,作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