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原始及古代藝術 第一節原始藝術 一 舊石器時代的藝術 1 洞窟藝術 分佈于法國南部,西班牙北部地區的洞穴壁畫,這些壁畫以表現動物為主要內容,手法寫實,線條簡練,形象生動,有簡單的明暗描繪,色彩多呈黑紅色、黑褐色,風格自然粗獷,顯示了較高的寫實能力。最具代表性的是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洞和法國南部的拉斯科洞 2器物藝術:女性小雕像 石維納斯 出土于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的維林多夫的小型女性雕像,用石灰石雕刻而成,大約製作于25000-20000年前。 整件雕像象徵著旺盛的生育力,是最有特色的一件雕像。他們體積都很小可能是原始人隨身攜帶的護身符。 3 藝術起源的假說 二 新石器時代的藝術 1巨石建築 就是原始人類用重達數噸的大石壘建成的石門、石廊、石台等遺跡 人們推斷是出於某種宗教目的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最著名的是英國南部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的巨石圈。 巨石圈:由一些巨大的沉重的石頭等距離圍城兩個石圈(內外兩個圈)石頭之間橫架著石條,圈中間放著一塊類似祭壇的石頭,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為舉行神聖的宗教活動而建的。 2 杰里科文化 骷髏雕刻 3 沙達文 胡又克文化 城市遺跡 第二節 古代埃及藝術 一 揭開古埃及神秘的面紗 二 影響埃及藝術的因素 1 古埃及社會是穩定封閉的東方專制主義國家的典型,法老擁有絕對的權威,這種專制禁錮了藝術的自由創造,並確立起種種的藝術規範,從而導致埃及藝術的統一風格和宏偉傑作的產生,也時埃及的藝術保持穩固的傳統,形成獨特風格 2埃及人特殊的宗教信仰即對死後生活的崇拜。埃及藝術主要是圍繞著人死後的生活展開的,因此有人稱埃及的藝術為“黑夜的藝術” 三不朽的埃及藝術 1 早期王國時期的藝術(約公元前3200年-2680年、第一至第二王朝) 納米爾石板 A是埃及古王國時期著名的浮雕作品。這塊盾形的石板以浮雕記錄了第一王朝法老納米爾統一埃及的歷史業績。石板上法老頭戴高冠,右手舉著權杖,左手按在跪著敵人的頭上,表示征服。納米爾身後有一個隨從為他提鞋,腳下是兩個落水的敵人,法老右上角是一組象形文字,一人頭座上有6棵紙草花,象徵俘虜了6千名埃及士兵,上有一鷹,是埃及的圖騰(保護神),石板上端有兩個牛頭的人像,是埃及信奉的大神—賽特神。B 納米爾石板上的人物都有一定的程式,例如以不同大小的人物表示等級的區別,法老最大,人物均為頭側面,身體正面,腳側面的樣式等等。圖中所有的形象的風格和規範都成為埃及藝術的固定程式,石板雖顯得有些刻板但卻富於裝飾美。 2 古王國時期的藝術(約公元前2680-公元前2260年 第三至第六王朝) 金字塔 A 金字塔是埃及古王國法老的陵墓,因其由大到小的層疊方錐形與中國漢字“金”字相似,故稱金字塔 B 金字塔經歷了一個從長方形石墓(梯形平臺)到梯形金字塔演變的過程,吉薩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又以庫夫金字塔最為著名。 C 金字塔內部有入口,走廊和通氣管道,中間有石室存放法老的木乃伊,具有龐大的體積和重量,給人以精神上的壓力,外觀對稱、穩定,給人以堅不可摧的印象,象徵著法老的威嚴地位。 正面律 a 正面律是埃及藝術必須遵循的法則和程式。即人物無論站立、走動、安坐都必須直面觀眾。頭、頸、肩連接處以及身體的中心處必須處於同一垂直面上。兩手上下略有變化。這是法老、神像和部份貴族必須遵循的造像規則。 B 運用以上表現手法對人物形象進行處理,是爲了使人的形象特徵更加突出和完整,這也是埃及繪畫追求完整性的表現 C 代表作品 哈佛拉坐像 3 新王國時期的藝術(約公元前1567-1085十八至二十王朝) 納芙爾蒂像:新王國時期最優美的雕刻作品。雕刻表現手法相當寫實。
四 埃及藝術的特點 1 概念寫實性即美術家不以觀察為基礎,而是以頭腦中的概念為基礎進行創作。 2 穩定性和紀念性即藝術服務于埃及擁有絕對權威的統治者法老,其藝術個性和創造精神被窒息了,形成穩定的藝術風格;修建大量的金字塔、陵廟、神殿、巨像等都顯示了永恆的紀念性。 第三節 古代兩河流域藝術 一 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藝術(公元前3500-2000年 1塔廟(吉庫拉塔): 爾城塔廟 2 雕刻:蘇美爾女神像 3工藝品:金牛頭豎琴、薩爾貢一世的頭像、納拉姆辛石碑 二古巴比倫時期藝術 漢莫拉比石碑 A漢莫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並頒佈了著名的《漢莫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為浮雕,下部為楔形文字。浮雕刻畫了太陽神向漢莫拉比授予法典的場景:太陽神身材高大,正襟端坐,正向漢莫拉比授予權杖,漢莫拉比肅穆而立。太陽神的威嚴和漢莫拉比的謙恭形成有力的對比,整個場面充滿了宗教的拘謹和嚴肅。 B 這石碑表現了君權神授的觀點,整個雕刻手法渾圓、古樸,較蘇美爾的石雕更為成熟。 三亞述帝國時期藝術 浮雕板雕刻 受傷的母獅 發現於亞述首都尼尼微的宮殿里,約製作于公元前650年。這件浮雕感人至深,它描繪了一隻垂死的母獅身中數箭,血流如注,生命最後一刻的悲鳴,其雕刻手法相當簡潔,沒有任何背景的刻畫,獅頭、獅爪雕刻得富於起伏變化。 四 新巴比倫時期的藝術(公元前626-539年) 伊斯塔爾門 這座城門以新巴比倫的豐産和戰爭女神之名命名。是新巴比倫城牆中最重要的主門。它是巴比倫稱重保存最完整的建築。這座城門前後有兩道拱門、四座望樓,大門牆上覆蓋彩釉磚,鑲嵌著獅子、公牛和神獸浮雕,黃褐色的浮雕和藍色的背景構成鮮明的對比,具有強烈效果。王宮內牆同樣用彩釉磚裝飾,並鑲嵌著植物圖形和獅子圖案。
五 古代波斯藝術 第四節 代印度藝術 一 印度早期文明與藝術 二 印度古代佛教藝術 健陀羅藝術 1是公元前1世紀在古印度的健陀羅地區盛行的一種以古希臘雕刻手法雕刻的佛教人物形象的藝術,這一藝術打破了印度人不用人形表佛的禁忌。將佛像中的佛陀本像用雕像表現出來,同時還塑造了諸菩薩、力士、金剛等形象,這些形象都帶有明顯的希臘風格,這就是健陀羅藝術 2 它發展到公元6世紀初葉,毀於白匈奴人之手。代表作品 王子菩薩、苦修釋迦牟尼像、佛陀坐像 第五節 愛琴文明和古代希臘藝術 一愛琴文明 1 克裡特島 2邁錫尼 3基格拉迪群島 二古代希臘藝術 古希臘美術高度發展的原因 1 地中海迷人的氣候下生活的人們具有強烈的美感意識;境內盛產色美質堅的大理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雕刻材質。 2 開明的政治為藝術繁榮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環境:不採取神權統治和森嚴的等級制度,不採取君主政治和官僚制度,不設立經商和貿易的大機構,採取的是奴隸社會的民主政治,自由民階層形成思想活躍,為藝術全方面發展創造寬鬆的政治條件。 3開明的宗教觀:古希臘神話是雕刻藝術發展的肥沃土地,希臘神話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包含著“神人同形同性說”要很好的表現神就要藝術家熱愛生活,觀察瞭解人體結構,以便更逼真更生動的表現神的形象。 4古希臘崇尚體育運動的社會風尚為人像雕刻家研究和表現人體提供了無比優越的條件。 5 發達的古典哲學和自然科學。尤其是數的比例關係直接影響到建築與雕刻的比例問題。 總之,希臘優美的自然環境、開放的社會、奴隸主民主社會、簡樸的生活,對神明的崇拜和豐富的精神生活,使希臘人既有清醒的理智又有豐富的情感。希臘民族在人與自然、個體與群體、情感與理智、現實與理想等方面都處於和諧融洽的狀態。這種內在的 和諧顯現為外在的美,便產生了以優美、和諧、典雅為美學特徵的希臘藝術。 (一)幾何風格時期 (二)古風風格時期 (三)古典時期1古典初期 2古典盛期 3古典後期 (四)希臘化時代 1 希臘本土 2小細亞細的培爾加蒙 3羅德斯島 4亞歷山大里亞 (五)希臘藝術的特點 18世紀德國哲學家溫克爾曼用“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來讚歎希臘藝術,的確恰如其分。 1 希臘藝術是一種模仿寫實的藝術。基於把神看做理想化的人的認識希臘人開始實際觀察,不斷改進,豐富發展,希臘藝術最終 形成歌頌人、讚美人,以觀察現實為出發點的寫實藝術 2 希臘藝術強調比例的藝術。受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影響,十分看重“數”的概念,創造出“黃金比”和1:7 1:8的人體比例,從而在形式上確立了美的客觀規範,體現了希臘人獨到的審美觀。 3 希臘藝術是體現理性和共性的藝術 希腊人是最早摆脱泛灵论的思维方式,在思维中加进了分析判断,善于进行理论性思考的民族.在藝術中總是強調理性和共性,寓多樣於統一之中,寓變化於單純之中,從而確立了建築的柱式和以優美典雅為模式的人體雕刻藝術。人物的“歇站式”就是多樣統一法則的最好體現。 第六節 古代羅馬藝術 一王政時期的藝術 二共和時期的藝術 三羅馬帝國時期的藝術 1 建築:科羅西姆 萬神殿 凱旋門 2雕刻:奧古斯都石雕立像 3 繪畫:酒神秘儀圖 、伊蘇斯之戰 第二章宗教與藝術—中世紀藝術 第一節歐洲中世紀藝術 一 早期基督教藝術(公元2世紀-5世紀) 二 拜占庭藝術(公元5世紀-15世紀) 1 歐洲中世紀以東羅馬帝國首都拜占庭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基督教藝術,將西方基督教文化與東方波斯藝術融為一體,在歐洲居統治地位達1000年之久 2 其築藝術運用拱劵、穹頂,以彩色琉璃磚做裝飾,內部有金色的鑲嵌畫,高貴而繁華。其繪畫主要是非寫實性抽象藝術樣式,如抑制對空間各深度的表現,熱衷於線條與色彩的運用等。 3拜占庭美術保留有一定的古代希臘羅馬傳統,形成一套嚴格的,程式化的藝術形式,其藝術形象顯得刻板 威嚴而富有永恆的精神力量 4 主要代表是圣索菲亞大教堂 拜占庭鑲嵌畫的主要代表有拉文納的圣維他兒教堂壁畫:《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皇后提奧多拉和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