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工会如何建立健全维权机制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修改后《工会法》的明确规定,这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
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是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基本权利,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龄前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工会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基点和途径。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关系、劳动关系趋于复杂,职工的维权要求趋向个性化和多样性,由此给工会的维权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工会维权工作任重道远。
在新的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立足本职,为服务大局,加强维权,保障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面前的一个新任务,新课题。
笔者就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维权机制谈几点思考:
第一,做好源头参与,坚持并完善有关会议机制。
一是党委会会议研究工会工作的会议机制。
党委或企业党组织会议集体研究工会工作。
工会主席要经常向书记反映汇报,但更要注重争取党委会集体会议研究工会工作,就是工会的议题要上会研究讨论,一年至少要有一次。
二是政府行政联席会。
工会与政府行政的联席会议的形式非常好,既解决了实事,也解决了大事,既讲宏观也讲细节。
工会要在这方面多做努力。
三是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机制。
三方是政府的劳动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家协会和工商联。
四是工会向党政反映诉求、报送信息要做到更加主动、及时、快捷。
工会反映诉求是要引起党政重视,呼吁解决问题。
我们常讲工会要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维护人、第一责任人”,没有讲要做第一解决人,你解决不了。
知道情况要及时报告,了解诉求及时反映,让有权的人来解决。
第二,建立健全主动维权与化解矛盾机制。
一是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职工有利益可以通过工会直接反映到决策层、行政层。
二是群众利益协调机制。
要认真排查化解由于损害职工利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好这些工作,工会
工作就有品牌。
三是劳动矛盾和劳动冲突“四预”机制。
“四预”是指预防、预警、预测、预告。
要做到“四预”就要见功夫。
四是劳动矛盾和冲突调处机制和法律援助机制。
劳动矛盾出来了,怎么调处。
调解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企业里工会组织可以做调解,还可以和法院连在一起,跟劳动部门连在一起,共同做好劳动矛盾的调处工作。
五是职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就是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还有工资拖欠的解决机制。
第三,构建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一是完善劳动关系平等协商机制。
抓住平等协商这个关键环节,把劳动用工、劳动安全与卫生、社会保险和福利、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内容作为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时的协商重点,切实保证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增加。
二是完善劳动关系法律确认机制。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是确定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
应把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作为重点,并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状况,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时体现差异。
三是完善劳动关系责任监督机制。
企业要建立由工会、劳资、安全以及职工代表参加的履约检查小组,对照合同条款逐项检查落实,对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及时督促纠正。
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条款的履行兑现情况,要向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报告,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四是完善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
抓住预防预警这个关键环节,围绕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主要方面,重点抓住职工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维权机制的应有作用。
第三,构建职工民主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代会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职代会的多种实现形式。
在条件未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可通过职工民主议事会、职工意见箱、厂长(经理)接待日等形式,引导职工群众及时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为逐步推行职代会制度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建立职代会闭会期间的配套制度,如职工代表述职、值班厂长(经理)等制度,畅通职工及时表达意见或建议的渠道。
推行职代会报告、职工代表培训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职代会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制度。
厂务公开是落实职工知情权、监督权的基本形式。
企业工会要担负起厂务公开的组织、协调责任,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厂务公开栏、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
为重要形式,推动厂务公开深化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
三是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督制度。
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是公司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凡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制企业,工会应依法督促企业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
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一般分别作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候选人。
做到企业在重大决策前,征求职工董事监事的意见,并通过他们向职工广泛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