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课题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个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郑和下西洋
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
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
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参观与郑
和下西洋有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收集相关材料,写一篇历史游记,培养检索资料的能
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
的交流。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
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教学难点:闭关锁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初,对外交往活跃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那就是
郑和下西洋。到了清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却转向了闭关锁国与保守落后。你想了解郑和创建
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吗?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变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
响?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是现在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
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XX年到____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
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
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
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政府间和人民
间的友谊,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二、闭关政策闭关政策的含义: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
交通、贸易的政策。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一是经济上没有迫切的需要——清朝前
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可以自给自足;二是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从18世纪下半期起,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处于“衰弊陵夷之际”,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
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
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闭关政策的
影响。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本课难点是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
响。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用讲故事
七年级历史教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