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盆腔疾病的MR诊断ppt课件 (完整)

盆腔疾病的MR诊断ppt课件 (完整)

• 发病年龄以35~55岁最多,20岁以前极少发病,60岁以后
发病率也有下降
• 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阴道出血及白带增多,年轻患者常
为接触性出血,老年患者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出血 量可多可少
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 晚期根据病灶侵犯脏器情况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神经、
盆壁、膀胱或直肠时,可引起疼痛、尿频、尿急、血尿、 肛门坠胀、便血等,如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可导致输尿管 梗阻、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
MRI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 T1-w: isointense to the uterus unless
hemorrhagic areas
• T2-w: SI intermediate between normal
endometrium and normal myometrium
局部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如肿块较大时,中央可出现 坏死而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与邻近脏器间的脂肪层 模糊或消失,部分患者宫颈肿块可阻塞宫颈管内口,出 现子宫腔积水、积血或积脓,CT上表现为子宫腔扩大, 内含有水样密度影
MRI of Cervical Carcinoma
• T1-w: isointense to surrounding normal structures
CT平扫
病例1:子宫平滑肌瘤
CT强化
CT平扫
病例2:子宫平滑肌瘤
CT强化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MRI表现
形态特征: 子宫增大,单发者,子宫表现为局灶性增大; 多发者,表现为较弥漫性增大
信号特征:见表。根据 T2 W I中显示的边界清晰的低 MR信号特征,一般可作出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的定性诊 断,但较难鉴别细胞型和退变型
序列 T1WI
退变型
细胞型
等信号或各种各样表现 等信号
普通型 稍低信号
T2WI
高信号或各种各样表现 较高信号
低信号
GD-DTPA 轻度或不规则强化
明显均匀强化
:
39
病 例 女 性 ,
岁 , 子 宫 黏 膜 下 平 滑 子 宫 浆 膜 下 平 滑 肌 瘤 ( 黏 液 变 性 )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CT表现 子宫外形呈分叶状增大或自子宫向外突出的实性肿块 密度均匀或较均匀, CT值与子宫肌层相当,境界清
楚,宫旁脂肪层存在 如发生坏死变性,可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区,或在增大
增厚的子宫肌层内形成囊性低密度区。长期存在的子 宫肌瘤可发生钙化,如见子宫分叶状增大并含钙化, 诊断较为明确 强化扫描子宫肌瘤与肌层同样增强,变性、液化或坏 死部分不强化
内膜周围的肌层 卵圆形和不规则型 多不清晰 无 与结合带相近 多有 可使其轻度受压 无
子宫肌瘤
肌层的任何部位 圆形 多清晰 多有 低于结合带 多无 可使其严重扭曲变形 有
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女性中仅次
于乳腺癌居第二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居第一位
IB
Tumor completely surrounded by low-SI ring of the cervical
stroma or sharply marginated tumor partial or complete
interruption of the low-SI cervical stroma
病例:子宫多发平滑肌瘤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
为正常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间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病 率19%~62%
病理诊断标准:距内膜基底层以下至少1个低倍视野 (大约2.5mm)深处的肌层中出现内膜腺体和间质,呈 岛状分布,其周围有增生肥大的平滑肌
根据生长方式分为弥漫型、局限型 病因不清,多认为子宫内膜损伤所致 无特异临床表现,可与多种妇科疾病同时发生
II
IIA Tumor invasion of upper two-thirds of low-SI vaginal wall (sagittal)
IIB Tumor invading the parametrial region, full stromal invasin
III
IIIA Tumor extends to the lower third of the vagina
• 如出现盆壁受侵,表现为宫旁融合性或不规则
条状软组织影,盆壁软组织不对称
• 如肿块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可导致输尿管梗阻
及肾盂积水
• 如累及膀胱和直肠,表现为膀胱或直肠旁脂肪
层消失及不对称性壁的增厚
• 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盆腔内、腹股沟、腹膜后
淋巴结肿大
病例1:女性 ,62岁,子宫颈鳞状细胞癌,II~III级,合并宫腔积液
平扫T1WI 平扫CT
平扫T2WI 强化CT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子宫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子宫肿瘤,在育龄妇 女中发生率在20%~25%
肿瘤常多发,也可单发 发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常因不孕,反复流产或月
经过多导致贫血而引起注意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子宫平滑肌瘤多发生于子宫体部,少数也可位于宫 颈部(占0.5%)及阔韧带
阔韧带平滑肌瘤发病率约占妇科肿瘤的1%-3‰。。 临床上把阔韧带平滑肌瘤分为真、假两种:
(1)真性起源于阔韧带内的平滑肌组织或血管平滑肌组织 (2)假性是指宫体或宫颈侧壁向阔韧带前后叶腹膜间生长
子宫平滑肌瘤分为浆膜下、肌壁间及粘膜下三种, 其中以肌壁间肌瘤最常见,约占总数62%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病理类型
普通型(ordinary leiomyoma):主要由平滑肌 纤维束及胶原纤维构成
细胞型(cellular leiomyoma):主要由排列致 密的细胞团构成,胶原纤维极少
退变型(degenerated leiomyoma):平滑肌瘤可 发生多种变性,最常见的有透明变性(60%), 其他变性包括水肿(50%)、出血(10%)、囊性 变(4%)和钙化(4%)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
MRI表现
文献报道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特异性66%~91%,敏感性 88%~ 93%,高于超声检查
T2WI矢状位为最佳 子宫内膜由宫腔向宫壁异位的通道都发生形态变化,该
途径的结合带变模糊,子宫内膜基底部变毛糙 弥漫型:T2WI结合带厚度>10mm,结合带不随月经周期
• 90% of cervical cancers are squamous epithelial carcinomas, with the remainder comprising adenocarcinomas or adenosquamous carcinomas
宫颈癌影像学检查的主要作用在于:
• T2-w: high signal intensity • postcontrast: variable enhancement
of the tumor • MR is an excellent modality for the
stag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
宫颈癌影像学表现
• MR is often used in evaluating patients with
known endometrial cancer, because it is an excellent modality for evaluation of the depth of myometrial invasion, this affects both 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uterine carcinomas
常见组织的MR信号特点 :
组织
T1加权图像信号 T2加权图像信号
脂肪
高信号
高信号
液体
低信号
高信号
空气
低信号
低信号
钙化
低信号
低信号
骨皮质
低信号
低信号
实质脏器
中等信号
中等信号
大多数肿瘤组织 较低信号
较高信号
黑色素瘤
较高信号
较低信号
子宫正常MRI表现
结合带为子宫肌内层,厚度5~6mm,在T2WI表现 为低信号,低信号形成的解剖基础有不同的解释:
认为子宫肌内层的肌纤维方向排列不同 认为结合带的含水量(79.2%)低于子宫肌层(81.2%)
和子宫内膜(82.8%) 认为该区血管丰富,由子宫动脉终末分支形成的致密血
管网和快速的血流形成信号丢失 认为该区细胞核增多
内膜层
肌层 结合带
平扫T1WI
平扫T2WI
正常 子宫形态(内膜层,结合带,肌层)
病例7:女性 ,64岁,子宫颈鳞状细胞癌,II级,侵及浅肌 层(大体标本:宫颈管1X0.6X0.5cm息肉样物)
MR Stag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
MR Stages
MR Findings
0
No evidence of mass lesion
I
IA
No evidence of mass lesion
变化而变化 局限型:在T2WI内膜岛呈斑点或圆点状高信号,散在分
布,若岛内出血较多,则在T1WI上也呈高信号
病例:女性 ,46岁,子宫腺肌症
局限型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MRI鉴别要点
部位 形状 与周围组织界限 假包膜 T2WI信号 病灶内点状高信号 与子宫内膜关系 对子宫轮廓的影响
相关主题